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

2013-04-29 23:38林爱萍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职业危害防范

林爱萍

【摘 要】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析,综述了急诊科护士在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社会性因素等方面所受到的职业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点,有利于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急诊抢救护理水平。

【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危害;防范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护士工作繁重,节奏紧张,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多【1】。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特殊性,对护士的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2】。在此对急诊护士的职业性损伤与防护作探讨,以增强急诊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增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1 职业性危害因素分类

1.1生物性危害因素

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急诊护士处在抢救工作的第一线,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往往不明确,为了争取有利的抢救时机,往往来不及进行有效的防护便直接对病人进行抢救,如气管插管、吸痰、包扎止血、静脉穿刺等,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据报道,眼、鼻、口、皮肤暴露于污染的血液、体液中,感染非典型肺炎的几率为0.1%,感染乙型肝炎的几率为6~30%【3】,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艾滋病的几率为0.3%。

1.2物理性危害因素

1.2.1锐器伤

急诊科护士抢救病人时,由于时间紧迫,进行护理操作时疏于防护,操作失误或病人不配合,容易造成锐器伤,据调查87.5%的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

1.2.2电离辐射

急诊病人往往病情较重,需要护士护送去做各种辅助检查,如透视、胸片、CT、核磁共振等,长期小剂量接触放射性,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造血功能低下,诱发肿瘤;也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造成流产、胎儿畸形、不孕症等。经常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可引起眼炎、皮肤癌等。

1.3化学性危害因素

急诊护士对病区环境、抢救仪器的清洗、保养、消毒、医疗垃圾的处理中需要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其中大部分消毒剂对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如戊二醛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结膜炎。高浓度的甲醛可刺激黏膜引起职业性哮喘【4】。

1.4心理社会性因素

1.4.1暴力因素

急诊室危重患者随时可能就诊,护士处于高度紧张状态【5】,因忙于抢救,没有过多的时间向病人及家属做有效的沟通,一旦病人死亡,家属对突如其来的事件难以接受,迁怒与护士;如遇到斗殴、醉酒的病人更易冲动,护士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各种积极性【6】。所以在抢救时,护士必须时刻警惕引发医疗纠纷的危险因素,去面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暴力【7】。

1.4.2精神体力因素

急诊室护士工作繁重,随机性大,频繁的倒班,导致生物钟紊乱,据报道:80%以上的护士不愿从事急诊护理工作,从事急诊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8%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72%有疲劳感,40%情绪不稳,20%易激怒【8】。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抢救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对护士的各种抢救技能和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舆论的导向偏向于病人,护士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9】,有调查显示,81.1%急诊护士认为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甚至无端指责【10】。增加了护士的精神压力。

2 防护措施

2.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

提高防护意识是预防职业危害的基础,医院应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尽可能改进防护措施,对急诊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防护的培训,工作后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主动采取自我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

2.2生物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严格执行标准化防护措施,正确洗手是避免医院交叉感染、防止自我感染最有效、最简单的措施之一,正确的洗手方法必须严格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护士每日洗手频度应保持在35次以上【11】。加强对急诊环境的清洁、消毒。对已确诊有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3物理性因素的防护

2.3.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安全使用锐器,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利器盒中集中保存,专人处理,正确处理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发生锐器伤时正确处理伤口,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再用0.5%的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必要时抽血检验,注射相应的药物,建立跟踪档案。

2.3.2护送危重病人检查,为了避免接触放射线,可根据病情选择回避或穿防护服,进行紫外线消毒时人要离开消毒现场,眼睛不要直视紫外线光源,暴露皮肤要遮盖,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

2.4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消毒剂的性质、用法剂量及各种注意事项,在更换、配制消毒液时带好口罩、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等。急诊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因为急而忽视了应有的防护,严格操作规程,做到各种防护用具准备齐全,合理使用防护用具【12】。

2.5心理社会因素的防护

2.5.1暴力防护

医院应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各种抢救成功率,减少暴力发生的诱因。护士应学会识别潜在的暴力因素,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医院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急诊室时刻有保卫人员值班;并设立专门接受和处理病人投诉,使医疗纠纷得到合理解决,避免和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2.5.2精神体力因素的防护

护士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医院领导对急诊护士的工作要多给予理解和支持,加强对急诊科工作性质的正面宣传,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护士长实施弹性排班,缓解夜班护士压力,从人的需要出发,设法满足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不同要求。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减少工作中的各种不公平感【13】。

3 小结

通过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和培训,既可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法制观念,又可以使护士提高责任感。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希望每个护士都能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尽量避免接触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职业危险,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职业防护,是每个护士都能在工作中得到安全、绝对的保障。急诊科护士处于高度的职业危险中,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改善护士的身心健康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14】。

参考文献:

[1] 何静,陈亚,罗琼,卢玉惺.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J】海南医学,2008,19(7):116

[2] 刘春艳.职业危害因素对急诊护士的影响及防护【J】山西医药杂志,2011,5(40):525-26

[3]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37(8):634

[4] 袁婕.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6(3):18

[5] 张燕.发挥急诊专科护士作用提高急救护理质量【J】临床护理杂志,2007,6(6):58-59

[6] 王彩琴,黄热心.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9,20(2):547-548

[7] 陈祖辉,王声涌.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问题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5):36

[8] 廖文丽.急诊护士潜在的健康问题及自我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4,20(4):139

[9] 孙建玲.护理专科急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3

[10] 陈缨,吴容,刘慧珠.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及需求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9):70-71

[11] 沈晓芳.急诊护士加强自我防护的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6B):1672

[12] 张旺珍,赖玲绮.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和防范对策【J】家庭护士,2008,6(9A):2322-2323

[13] 殷婷婷,严谨.沪市职业倦怠理论与治疗模式的研究进展,2008,15(3):13-15

[14] 贾玲.急诊科护士工作疲溃感及自我减压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1,9(2):447-448

猜你喜欢
职业危害防范
介入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SQL注入防护
浅析防范电能表串户的重要性及方法
也谈国际贸易合同欺诈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的研究现状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