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2013-04-29 00:44:03胡佩琼黄园
西江月·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李镇西语文老师

胡佩琼 黄园

【摘 要】本文试总结、归纳特级教师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以此提醒自己成为一个能充分尊重学生想法,和他们平等沟通的教师。

【关键词】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学生;老师

语文常成为被“轰炸”的目标,语文课“听了也白听”,语文老师被“说三道四”。被指责不公平对待学生、专制严重、忽视创新性,盛传标准答案。显然,是由于部分语文老师的不学无术、假崇高破坏了整体印象,也不排除理论武装不够,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社会的需求,特别是民主概念广为流传却实施艰难的现代。本文试总结、归纳特级教师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以此提醒自己成为一个能充分尊重学生想法,和他们平等沟通的教师。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发展人的个性的过程。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要通过语文教育,实现学生独立的人格价值和个性的发展,赋予学生尊重与自由的权利,让学生个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育中得以充分体现。这是李镇西民主教育思想的灵魂,是他语文民主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

(一)给学生以实质的自由和尊重

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是以个体自由为前提的,李镇西说“自由,是民主的起点,也是民主的终点;民主,是自由的体现,也是自由的工具。”[1]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对他们进行解放,把自由的权利还给他们,只有教育中每一个人都能够自由思考问题和自由表达观点,这时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给人以自由,一种“脱离蒙昧而能够自己理性地主宰自己”进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一种“认识、适应和改造环境(自然和社会)的自由”。李镇西熟读陶行知的教育著作,对他给予高度评价,教育观点也有相同之处。他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最大的弊端之一,正是挤压着属于学生个人自由的私人领域,中国的教育只有教师的自由而没有学生的自由,而教师的自由有时往往建立在对学生自由权利的侵犯上。主张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也就是“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同时鼓励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他认为给学生以“自由”的精神天空,其意义“不仅仅是为明天的更加健全的民主社会造就现代公民,而且还关系到我们民族是否真正具有创新的生机活力。”

此外,民主教育也以尊重为前提。李镇西认为尊重学生,当学生的思想正在熊熊燃烧时,教师不能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扑灭学生的思想火焰。没有民主教育所蕴含的对人的尊重,所谓素质、所谓创新、所谓体验、所谓成功,都是不可能的。在他眼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教育者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要在教学内容的组织、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具体方面“尊重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差异性”,“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尊严、潜能与价值,反对一切非人性的教育措施,培养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生物的、社会的、认识的、情感的、道德的及美感等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使之成长为健全的社会公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意味着宽容的民主准则渗透到语文教育中。在语文民主教育中,宽容是善待他人的不同观点。宽容意味着:“宽容他人的个性,宽容他人的歧见,宽容他人的错误,宽容他人的与众不同……”在他看来,作为教师,对学生不成熟的乃至错误的思想认识负有引导的责任。但是,第一,学生的不成熟是一种成长现象,包含着求新求异的可贵因素,教师不能一味扼杀学生的创造萌芽。第二,宽容学生的不成熟,意味着教育者的真诚信任和热情期待:相信学生会在继续成长的过程中超越自己,走向成熟。第三,教师的引导,前提是尊重学生思想的权利,然后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以富有真理性的思想(而不是所谓的“教师权威”)去影响(而不是强制)学生的心灵。可以看出,李镇西所说的尊重,主要展现出一种民主的宽容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以及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

(二)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语文民主教育思想建立在师生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李镇西指出民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是表现为“人际之间的平等”。李镇西认为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而言,教师一般来说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他认为对教育者来说,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与其说是煞费苦心的“教育”不如说是潜移默化的“感染”,即通过教师本人心灵深处平等意识的自然流露,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的人格在教育情景中的相遇。不管什么角色,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对话情境。这里所说的对话,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而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

他指出学生平等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真诚的人文情怀和博大的民主胸襟,具体来说有三方面要求:1、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让心灵贴近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并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2、能与学生同志式地探求真理。“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提倡学生与教师展开观点争鸣,鼓励学生公开指正教师的教学错误”;3、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管理。“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遵守有关教学要求,甚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与评价的权利”。他认为通过民主的语文教育,教师所收获的是教学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学生收获的,除了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还有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学生平等意识的培养,还要求教师“乐于倾听”学生的言说,不论学生正确与否都“洗耳恭听”尤其要乐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是对教师本人的批评意见。教师的倾听不只是形式,在倾听学生言说的过程中,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地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对教师来说,同样是一份独特而宝贵的精神收获。因此“倾听”是双方的,是师生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的关系。李镇西说:“平等,还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尊严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平等,特别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的平等”。

(三)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李镇西所说的“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在民主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民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人的情感的解放,人的思想的解放,人的创造力的解放,概括的说就是人的个性的解放!”其实,关于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也曾成功地把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付之于教育实践。到了近代,蔡元培则顺应时势提出了“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教育主张。[2]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 学生“个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个性教育往往局限于“因材施教”之类的教学方法。[3]提起“个性”,人们往往容易将之与“极端个人主义”联系起来。个性不仅仅是狭义上的“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不仅指“个人独具的心理特征”。语文教育中所说的个性,更多的是指一个人在天赋、能力、兴趣、气质、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或潜在的独特性甚至独一无二性。他对“个性”的理解主要是指“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独特性”。李镇西认为民主与专制的对立表现在语文教育中就是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的对立。他认为共性教育抹煞学生个性而用一个模式去强行规范学生,是一种模式化的教育,即求全责备,求同去异,扼长补短,划一呆板。共性的教育必然会“致使本来色彩缤纷的精神世界只有一种颜色”,使本来可以有多样发展的人才成了“一个模子里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李镇西认为“个性教育”才是现代教育的“内在要求”,有个性才能有创新,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教育其“外在形式是规模教育”,崇尚求同思维,这就有意无意地强化了共性教育。

我们如果承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理应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在《教育的魅力在于个性》一文中,他说:“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培养出没有个性的学生—缺乏心灵自由,丧失主体人格,不会独立思考,毫无创造精神”,“没有教育的解放,就谈不上人的解放。”他这里强调以培养个性的学生为主,把心灵自由、主体人格和创造精神三者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语文民主教育的灵魂。

(四)发掘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李镇西认为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是语文民主教育的使命。“没有民主,便没有创造;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族的未来。”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他说:“民主是对人的本质的解放,而人的本质在于创造。”[90]语文民主教育的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指出从“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每一回作文的训练”到“每一次语文活动”的开展,都要“引导、鼓励学生发表正面而又新颖独特的见解、构思和创意”。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他所说的“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不是要对学生进行“从零开始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具体思维方法”的模式化训练,而是寻回学生失落的原始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性—点燃学生熊熊燃烧的思想火炬,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首先是教师本人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能力和胆略。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他指出如果习惯于在权威面前关闭自己思考的大脑,就谈不上任何创新。“语文教师要让自己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并珍视自己的思想创新的权利。”[4]其次,还给学生创新的权利。这就是要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学生拥有自己思考的权利。教师要做的是提供机会让学生“敢想”,“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其说是手把手地教学生怎么去做,不如说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敢于向书本、向老师、向名家、向一切‘权威说‘不!”

在李镇西看来,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人道精神、人文关怀的情感世界,语文民主教育过程就是师生间情意相契的动态流程。民主的语文教育应当充满着一种对“人”本身的关注—浓烈的人情、真正的人道、崇高的人格、淳朴的人性、丰富的人生。“人”—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是语文民主教育的生命。 “民主”并不仅仅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内容,更是教育目的民主教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赋予语文教育的使命。通过民主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素质,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蔡元培.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M].成都:四川少奶儿童出版社,1999.

[4]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李镇西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甘肃教育(2017年1期)2017-03-27 20:27:47
李镇西:个人尊严高于“班级荣誉”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李镇西的坦诚与谦逊
青少年日记(2015年3期)2015-03-24 12:49:25
改变自己袁才有可能改变整个教育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