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燕芳
在大豆种植生产过程中,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苜蓿夜蛾、红蜘蛛三种,现将近年来大豆主要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地老虎
1.为害特点: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主茎木质化后,取食近地面植株根部表皮,造成根部受伤,影响植株根部吸收水分,使植株逐渐萎蔫枯死。
2.生活习性:1年发生2代,一般以4~6龄幼虫在2~15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以7~10厘米最多,主要集中在田埂和沟渠堤坡的向阳面5~8厘米土中越冬,翌春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在土中作室化蛹,蛹期20~30天。5~6月份为害最重。
3.防治措施
3.1预测预报:对成虫的测报可采取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蛾,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诱蛾量最多的一天为高峰期,向后推20~25天即为2~3龄幼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对幼虫的测报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如定苗前每平方米有幼虫0.5~1头,或定苗后每平方米有幼虫0.1~0.3头,即应防治。
3.2农业防治:①选好茬口,前茬不宜选玉米地,应与小麦、水稻轮作倒茬。②及时秋翻冬灌,消灭虫源,早春清除田边地头杂草。
3.3诱杀防治:①黑光灯诱杀成虫。②糖醋液诱杀成虫。
3.4化学防治:①喷雾: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较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50%杀螟硫磷1000~2000倍液、20%菊杀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喷雾。②毒饵:多在3龄后开始取食时应用,每667平方米用2.5%敌百虫粉剂0.5千克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均匀拌在切碎的鲜草上,或用90%晶体敌百虫加水2.5~5千克,均匀拌在5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碾碎的棉子饼(油渣)上,用50%辛硫磷乳油50克拌在5千克棉子饼上,制成的毒饵于傍晚在菜田内每隔一定距离撒成小堆。
二、苜蓿夜蛾
1.危害特点:幼虫具有暴食性,取食叶片,造成叶片大面积缺刻,也取食花蕾和豆荚。
2.生活习性:我地一般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6月第一代成虫羽化产卵,卵期约7天。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害大豆等。幼龄幼虫有吐丝卷叶习性,在内取食,长大后则不再卷叶,蚕食大量叶片。
第1代幼虫7月间入土筑土茧化蛹,成虫于8月羽化产卵,第2代幼虫除食叶外,并大量蛀食豆荚等果实,危害严重,9月间幼虫老熟入土筑土茧化蛹越冬。成虫需吸食花蜜补充营养,并有趋光性。幼龄幼虫受惊有向后逃逸习性,大龄幼虫遇惊扰即弹跳落地。
3.防治方法:(1)用黑光灯和糖醋盆诱杀成虫。(2)药剂防治:幼虫3龄前用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等广谱杀虫剂喷雾防治。
三、红蜘蛛
1.危害特点:成、幼、若螨在叶背叶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叶初期呈黄白色斑点,逐渐变成灰白斑和红斑。严重时叶片卷缩、枯焦脱落,严重地块如火烧状。受害豆株生长矮小,结荚小,豆粒变小。
2.生活习性:一般以雌成螨群集于豆田枯叶上、杂草根部或土缝里越冬,每年发生十余代。春季气温回升平均到5~7℃时,越冬雌虫出蛰活动,先在小蓟、蒲公英、车前草等杂草上繁殖,6~7月转到大豆上,在叶背吐丝拉网群集为害,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渐少,6~7月间如遇到连续高温干旱则繁殖快、为害重。
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清除地头、路边及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螨害能力。(2)生物防治:大豆红蜘蛛的重要天敌有多种草蛉、塔六点蓟马、横纹蓟马及一些瓢虫、长蝽和蜘蛛等,在田间捕食红蜘蛛,对其发生有一定抵制作用。(3)药剂防治:加强虫情检查,控制点片发生阶段。发现有零星豆株叶片出现黄白斑为害状时,立即点片喷药防治。?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