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博宇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酷热三伏,吉林省总有数位农业科学家在海南岛挥汗如雨育良种。作为全国产粮大省,吉林省现有各类种子经营户5500多家,注册资金500万以上种业公司147家,其中有育种能力的30多家,3000万以上注册资本的5家。然而进入中国种业50强的却仅两家,且尚无一家供种量占本省10%的企业。因此做好金融支持工作,促进种业企业做大做强、种业健康快速发展,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是产粮大省当前需要特别关注并参与解决的问题。
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最新调查显示,虽然种业贷款余额近年来逐年增加,但在全部涉农贷款中占比仍较低,以2013年6月末为例,仅占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0.13%。究其原因在于:一是贷款风险大,创新无形资产担保方式不足。二是现代种业企业的主要资产为农作物种子及知识产权,农作物种子由于存在存储难、抵押程序复杂多变等缺点,很难在贷款中作为有效的抵押物。三是虽然各金融机构总行都规定可转让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在质押物的范围内,但对如何质押却无具体操作规程,使基层行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操作。这些都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对其贷款的投放率,且针对无形资产担保方式的创新品种少之又少,种业企业获得贷款遭遇瓶颈。
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融资渠道匮乏,金融支持有限。种业企业注册资金门槛低,经营所需的主要资金来源靠银行贷款,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手段和渠道。同时,在盈利动机的驱使下,部分国有金融机构通过上存方式使大量涉农资金流向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即使原来专为农业服务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更多地倾向于把资金投向获利机会较大的非农领域,使大量资金在农业之外循环。
针对种业的保险(放心保)缺位。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经营者利益的有力手段,它提高了农业经营者的收益保障程度,有利于改善农业和经营主体的经济地位,便于其获得贷款,引导农业金融资本的流入,促进农业生产扩大规模、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和降低资金融通成本。
缺乏龙头种业企业的带头和拉动。目前吉林省种业的市场集中度低,企业大部分属于“散、弱、小”型企业,70%以上的种业属于小企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头和拉动,影响了种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发展。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大削弱了现代种业产业链条延伸发展的能力,金融机构必然缺乏足够的支持种业发展的信心与经验。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创新服务手段,探索适合种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并加强政策导向,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种子工程是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粮食主产区,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引导,真正把种子摆在农业生产的首位;并进一步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把信贷资金向种业集群倾斜;根据种子企业资产规模小,且主要是无形资产的特点,建议根据种子企业的自身特点创新有效的担保方式贷款;拓展金融支持的广度和深度,积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种业大企业,利用境内、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倡导建立由政府主导、各金融机构参与的农业保险体系。
借鉴国外经验,整合资源,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发达国家种子公司的发展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场通过资本经营实现企业间相互兼并和不断优化重组的过程。美国的孟山都公司先后收购和兼并了迪卡博公司、岱字棉公司和阿斯格罗公司;杜邦公司通过购买15%的股份,兼并了先锋国际良种公司。因此,建议由政府牵头,通过兼并重组,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企业,解决种业企业和育种研究机构规模小、分散、单打独斗,在育种方面没有集团优势,而且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培育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化种业龙头企业,引领国内种业市场良性发展,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