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庆
近一个多月来,全国高温天气普遍,气温居高不下。8月11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这是自2007年开始有高温预警机制后,中央气象台首次连续17天发布高温最高级别预警信号。中国气象局统计称,这段时间的高温天气,8月6日影响面积最大,达197万平方公里,约7亿人受到高温天气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做好当前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影响和损失,保障受灾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要求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前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切实强化旱情监测和水源科学调度,同时防止旱涝急转,切实抓好防汛抗洪工作。
国家防总日前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在前期派出31个工作组的基础上加派6个抗旱工作组,分赴湖南、重庆等省(市),指导受旱地区加强水利工程调度管理。高温干旱给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局部地块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入伏以来,河南一直高温不退,持续的晴热天气,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给秋季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据省防汛抗旱办公室统计,全省受旱土地集中出现在信阳、南阳等地。8月12日,副省长王铁冒着酷暑,深入信阳市检查指导抗旱工作。他强调,抗旱保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对能够补救的农作物要想尽办法补救,能保一亩是一亩,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损失,增加粮食产量。
专家分析,日平均气温过32℃或最高气温超过35℃,对已进入生殖生长的秋作物十分不利,将降低水稻、玉米花粉活力,影响授粉结实。高温加干旱,导致土壤失墒加快,墒情变差,也将影响玉米、水稻正常灌浆。
确保秋收生产,需要群策群力,协调合作。农业部门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指导;农业、气象、水利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情、旱情、灾情的监测预警,确保农情信息及时上报;农业、供销、工商、农机等部门需加强秋播用种和各类农资的准备,及早做好农机具的调试、检修和农机手的培训等等。
虽然持续高温干旱对秋粮生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但各级部门众志成城,定会打好抗旱保丰收这一仗,夺取秋粮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