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你教孩子理财了吗?

2013-04-29 00:44:03
中外女性健康 2013年8期
关键词:财商家长孩子

理财,这个并不陌生的词,在大多数国人的眼中,似乎仅仅是成人们的权利。然而,在信息和科技都爆炸的今天,孩子们的财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只待我们去发掘。

这里,先要说说什么是财商。

理财商数(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财商”,就是指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即理财能力。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是现代社会能力3大不可或缺的素质。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而财商则是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我们尝试将中美两个国家在家庭教育中的理财观念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中美孩子财商的高低,不仅仅体现了中美教育内容上的差距,更体现了一种观念方式上的差距。

玷污纯洁的心灵VS幸福人生计划

受中国传统士大夫金钱观念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君子不言利”,谈钱是庸俗之举;何况和小孩子谈钱,不是让这片纯洁的净土过早染上“铜臭气”吗?这会“玷污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因此,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与钱隔绝,更不要谈在家庭教育中贯穿理财教育了。国内儿童理财教育似乎一直都处于缺席的地位。

陈一凡,13岁。六一儿童节那天,大人们给他200元过节。对于这200元过节费,陈一凡还没想过具体怎样用。“孩子平时很少自己花钱。日常生活中,孩子要用什么,都是我们帮他买来。现在主要是让他好好学习,成绩好了什么都有了。”陈一凡妈妈,中学教师,是传统的典型的避而不谈钱的家长。陈先生和夫人月收入加起来近万元,平时对孩子用钱并没有专门进行引导,孩子花钱的状况也没怎么控制。至于培养孩子理财能力,陈一凡的妈妈觉得两三年内还不需要,大一些可能会考虑让他节俭和存钱。

美国家长却认为,让孩子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钱,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长大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他们普遍认为,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因此,理财教育就成了美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自豪地把这种理财教育称作“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来自美国的男孩詹姆士,在父母的监督下,他每周开销都有简单的计划。从3岁起,他就能辨认硬币和纸币,五六岁时,就能够看价格标签,并自己拿面值不大的钱买东西了。8岁时,就试着做额外工作赚钱,两年后开始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

正是中国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正确理财观念的引导。而这或许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很多孩子到了大学阶段仍需要父母的接济,甚至婚后“啃老族”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再穷也不能穷孩子VS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中国父母素有“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说法,即使经济状况不太理想的家庭,父母情愿苦了自己,不顾个人的负担有多么重,也要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至于理由,当然就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

虽然有句俗话叫做“富养女儿穷养儿”,但在中国父母眼中,无论儿子、女儿,一律都用的是富养的苦心。王女士和先生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两人收入加起来刚够在这个二线城市养活一家三口。但对女儿婷婷,王女士从来都是“有求必应”。 在生活上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女儿要什么都尽量满足,从来不会让她受到半点委屈。但随着女儿慢慢长大,王女士却发现,女儿婷婷越来越骄横霸道,蛮不讲理了,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甚至有一次偷偷拿了王女士放在柜子里的6000元去买了iphone5手机,并请同学进KTV唱歌。

在中国父母的“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观念下,各种“二代”们从小就有品牌的观念,谁买什么牌子的玩具了,谁穿什么牌子的漂亮衣服了,谁的运动鞋是什么牌子,谁换新手机了……回家就跟父母要,父母不给买就认为自己在同学面前没了面子、丢人,渐渐养成了虚荣攀比的浮华性格。他们越来越过度提前地消费着这个世界。

美国是儿童的天堂,孩子的生活条件确实很好,但美国人也认识到:金钱是把双刃剑。富裕的生活本身不会对孩子有害,然而,如果缺乏健康完善的价值观的指导,那么它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美国家庭一直秉持“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观点。即使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元财富的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对小时候的约翰·洛克菲勒三世还提出非常“吝啬”的约法三章。洛克菲勒使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本领,而他们的后人在成年后都成了经营的能手。

正是这两种观点的差异,导致我国国内“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并不罕见,而洛克菲勒家族却有着百年发家史。

花钱 VS 兼顾赚钱

目前国内不少独生子女都抱着“爸妈赚钱,儿女享福”的观点,买东西就向父母要钱,完全不知道节俭。乱花钱、对父母的钱不心疼,已成为现在独生子女的通病。而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用钱也没什么控制,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足够了,甚至还有家长用金钱作为刺激孩子学习的动力。

六一儿童节,爸爸和爷爷给肖伟200元。肖伟一早和小伙伴一起去学校参加活动,首先去商店里逛逛,花20多块钱买了个他觉得好看的小礼物,坐出租车7块钱,中午和几个同学约好去肯德基会餐花了30多元,下午学校放半天假,去买几本心爱的漫画书奖励自己,又付了20多元,打车到家门口的超市旁,再买一些零食带回家,花去30多元,剩下的明天再用,剩得不多,也就没必要存银行了。

在中国,大多数孩子的压岁钱、零花钱都是自己支配,家长们发现给他们的钱总是很快就花光,花完之后就会伸手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问他们钱都用来干嘛了,他们往往答不出。在这些孩子眼里,家里的钱是想拿想用就有的,没有就可以去银行取,而从来没考虑过为什么银行能取出钱来,更不知道钱是来源于爸爸妈妈的辛勤工作。

而美国家庭则教育孩子: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主张孩子自力更生,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家长们会在孩子5岁左右,就带着孩子一起劳动,让他们知道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会让孩子干家务换取零用钱,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尼克是一名13岁的美国男孩,在某私立贵族学校就读。过节妈妈给他100元。尼克是这样花的:一早花一元钱,坐学校的小巴参加集体活动。从家里带了些食物,参加中午野营活动。途中经过商店下车,细看了价格标签,挑了个小伙伴喜欢的礼物,花了10元。下午回家,经过玩具店,花了40元买一些不易损坏的玩具,以便将来不要时可以转卖(投资行为)。经过银行时,把剩下的40多元存入自己的账户。从5岁到现在,他的账户上已经存了1万多元了,转成美金,可以从网上买一些有潜力的股票了,或者买一些新出的基金。这些钱不停地累积之后,将成为他上大学的费用。

投资理财方面的专家认为,中国小朋友以花钱为主,美国小孩则兼顾赚钱。国外除了过圣诞节外,礼物都是通过儿童自己的先努力后收益得到的,而国内家长则是利益先行,经常一开始就提出考100分给买礼物什么的。而很多情况下,90%的钱都被平时花掉了,其中无计划的零散花销是重要原因。

大公无私 VS 个人资产最大化

我们国内教育孩子,大多讲求大公无私、奉献、对钱不要计较,由家长代小孩理财,而为孩子存款的目的,也只是留着给小孩以后上高中或者大学读书用。很多中国家长省吃俭用,也要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来,作为孩子的教育投资。但直到孩子成人后拿到这笔投资收入,他也不知道这笔钱的来历。

在美国,不仅教育孩子认识 “这是我的钱”,学会“挣钱”,还教育孩子“追求个人资产最大化”。美国家长会在孩子大概12岁时,为孩子开设银行账户,通过利息收入让孩子明白存在储钱罐里的金钱与银行里的金钱之间的区别。美国银行在少年儿童理财市场的全面运作,不仅提高了收益,更重要的是对账户的小主人进行了潜移默化的理财能力锻炼。有些电视机构在做财经益智类有奖儿童节目时,通常会将奖品设置为蓝筹公司的一定数量股票,以此推动儿童关注经济、关注社会。

结论:教育中,您教孩子理财了吗?

遇上节日,你想给你的孩子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布娃娃、变形金刚,还是现金。你爱你的孩子吗?给他最需要的吧!古人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给你的孩子财富,不如让他学会创造财富,学会理财的能力,让他在自己创造的财富中一生无忧。

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宝宝从3岁开始就有经济意识。美国著名理财专家认为,4~12岁是儿童理财教育的关键期。如果此时孩子学会安排10元钱的用途,那么将来给他10万元、100万元甚至更多的钱,他也能驾驭自如。

美国人大多会制定一个儿童理财规划:

3岁开始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

5岁能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的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给大人买小物件获得报酬。

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零钱,以便在必要时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车等。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钱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12岁以后,则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参照之下,中国父母是不是要开始思考在孩子的教育中教会孩子理财呢?

从孩子4岁左右开始,把压岁钱和平时的零花钱积攒下来投进教育储蓄。

可以选择一些国债投资,或者带着孩子去买分红型的保险。根据孩子压岁钱和零花钱的具体情况,选择年付占总数70%~80%的分红保险。如每年有1000元压岁钱,可以选择年付 700~800元。

重要的是,每一笔收入都得让他们看到和感受到,有成就感和荣誉感才能不断巩固他们的理财意识。

此外,还需要给孩子开个活期账户,以储存平时零散的小钱,如家长给20块买15块钱的东西,剩下的5元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到银行存起来,节流重于开源。

市场经济下,要让孩子有赚钱的意识,分清楚什么是消费,什么是投资,这是中国儿童最缺失的。在今后的每一个节日,不妨让你的孩子带着挣钱的意识过一天。

猜你喜欢
财商家长孩子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0-11-18 11:08:47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财商教育在小学
儿童银行:财商教育的情境式“读本”
商周刊(2017年16期)2017-10-10 01:32:49
孩子需要财商教育
商周刊(2017年16期)2017-10-10 01:32:48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