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渝根
同学们在写“汗流浃背”这个成语的时候,常常把其中的“浃”写成了“夹”。这样的错误媒体也经常犯,人民网在《家有护旗手,国字放心头》的文章中有一段话:“夏季炎热时,似火的骄阳蒸烤着,地表温度常达50多度,曹学明不一会儿就已汗流夹背。”这里也把“浃”写成了“夹”。
“汗流浃背”这个成语也有一个故事。
汉文帝当上皇帝以后,任命周勃为右丞相,位列第一,陈平为左丞相,位列第二。
一天,汉文帝想了解一下国家的情况,就问周勃:“全国每年要审理、判决多少案件?”周勃抱歉地说:“我不知道。”汉文帝又问:“全国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钱粮有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把脊背都湿透了,还是答不上来。
汉文帝只得转问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有主管的人。” 汉文帝又问:“各种事情都有主管的,那丞相负责什么呢?”陈平平静地回答说:“丞相的任务是辅佐天子。”
汉文帝听了十分满意,可周勃自己却感到不如陈平,借故辞去了丞相的职务。这样陈平一个人做了多年丞相。
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陈丞相世家》,关于“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把脊背都湿透了”在原文中是这样记载的:“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后来南朝宋人范晔在《后汉书·伏皇后记》中描写曹操惶恐的样子,也提到了这个词:“操(曹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从此,“汗流浃背”这个成语就流行开来。
“浃”是一个生僻字,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注:“湿透。”“汗流浃背”就是汗水湿透了脊背上的衣服,形容极度惊恐或惭愧,也形容浑身大汗。
以后,我们在写这个成语的时候,先想一想“周勃一身冷汗,把脊背都湿透”的样子,再想一想“流的汗怎么能把背夹住呢”,就不会写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