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文化的知识传授与社会教育功能

2013-04-29 20:27:56吴瑜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记忆受众文化

吴瑜

电视文化在信息传播的同时搭建了知识传播与教化的平台,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 施拉姆评价说:“有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我们越是看电视就越是倾向于它所教的,无论是有意或无意,也无论是在教室之内还是教室之外,人们甚至是在没有觉察到的情况下向它学习。”电视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偶然的、无意的、经常的,电视对人的社会化做出来巨大的贡献。

我们处于信息时代,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每一秒钟都有海量信息资讯,信息的更新速度及知识的淘汰率越来越高,因此知识的更新速度以及终身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学校教育承担了传授知识和教化的主要任务,但是法国教育学家朗格朗在上世纪70 年代就指出“学校教学的精神和最终目标根本一点没变”,而“社会用以教育和训练未来公民的工具,即学校和大学,世世代代表现出同样的特点:与生活缺少联系,脱离具体的现实,教育与娱乐割裂,不存在对话与参与”。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对一位研究员说“真正的教育在学校外面,是在电视网和电视机前面。相对于传统知识传授方法,电视教育在知识传授和社会教育方面呈现出更加开放的特征,同时在信息量和渗透性方面更具优势。

电视在知识传播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有教无类,寓教于乐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指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运用到电视对于知识文化的传播中,指没有学科专业的限制;教育对象广泛,不受年龄限制;多种途径和方法传递广泛信息,引导思想,传递知识,普及科技,提升文化水平,提高审美趣味。电视传播的内容较为较为简单,在知识的深度上弱于书籍报刊,雅俗共赏。这种无差别的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受众更易接受。不局限于学校教育的专业性,更多地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知识的普及,是对“大教育”理念的实践,以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体为依托,更易于实现开放式教育。

电视的文化地位通过知识传递和教育功能来呈现。大众获得最新资讯、了解最新思潮重要且便捷的一个途径就是电视,电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小觑,作为传播知识的平台有很强的传递作用,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社会观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电视工作中要始终不忘肩负的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功能,舍掉一些泛娱乐化沉渣,重视历史、人文、教育、科学性的节目。节目的制作者应以一种人文的情怀,把摄像机对准生活中或美或丑的事物,以深沉的思考、透彻的说理,或歌吟、或针砭,直抵事物的本质,直达人物的心灵世界,震撼并引导受众的视听。

在电视中,传统的教化功能被“点化”功能取代——传统的那种耳提面命式的“训导”,被一种平等的对话、热情的参与、深层的思考等积极的介入态度所替代。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以纪录片的手法,以探寻自然界的奥秘,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细节,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恢弘,被称为“中国的地理探索,中国的历史发现,中国的文化大观”。节目倡导“在未知领域努力探索,在已知领域重新发现”,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注重悬念设置,运用“娱乐化“纪录片理念,呈现出文化内涵,是观赏性与娱乐性并重的电视节目。

二、多样化手法传播海量信息,雅俗共赏

电视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充分发挥声画结合的优势,传播手段丰富,与传统教育的单一手段相比,更容易调动受众观看热情,通过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也让受众看后印象更加深刻。如《百家讲坛》运用故事化讲述,影像化呈现的手法,注重视听结合,图片、字幕、影像资料形象直观,传递文化、生物、医学、经济、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讲述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启迪思想、追求个性的特点。

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教育电视台等专业教育电视台和教育频道应运而生,除了这些以教育为目的的节目,其他类型电视节目在选题及节目板块设置上也非常好注重知识传播和人文性。例如NBC早间新闻谈话类节目《今天》有知识性专题栏目《图书俱乐部》(book),每期会介绍一两本热门或畅销的书,邀请作者和相关人士共同讨论。

三、电视教育的渗透性和闲暇教育

根据勒尔关于电视社会用途的调查显示:电视的社会学习用途中有帮助人们做决定,规范行为,解决问题,价值传播,消息传播,替代学校教育的功能。电视作为一个家庭中的“背景噪音“,人们有意无意地会接受到信息,进行一种“电视交谈”,即对电视带来的信息的讨论。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研究中指出看电视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所以电视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弥补了体制内教育的不足。没有固定时间的约束,没有具体内容的规定,对于受众而言,观看电视时获得的知识是偶然的、无意的、经常性的。有调查显示:97%的英国家庭至少拥有一台电视机,看电视耗费的时间比其他闲暇活动耗费时间的总和还多,被列为与工作和睡眠一样耗时的活动。这项调查显示,电视已经是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较高的观看频率是对电视影响力的一个很好说明,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理解社会的思维方式,电视传播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呈现出一种很强的渗透性。

电视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主要体现在对于闲暇时间的利用。受众在轻松的条件下接受知识的传递,受众对此是无意识的一种记忆,是指对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存储功能即记忆进行的一种分类概念。按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这种记忆方式记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

[2][美]施拉姆.传播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猜你喜欢
记忆受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记忆中的他们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