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跨境并购整合力不足

2013-04-29 00:44董露茜
新财经 2013年8期
关键词:跨境欧洲交易

董露茜

全球并购市场正在萎缩,下降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却逆势而上,表现最为抢眼。

根据金融数据供应商Dealogic提供给《新财经》记者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全球并购交易金额(1.18兆美元)相比2012年上半年(2.24兆美元)下降5%。2013年第二季度的并购金额(5895亿美元)较2012年第二季度(6667亿美元)下跌12%,是自2009年以来第二季度的最低水平(4981亿美元)。

而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对外并购金额在2013年上半年度是344亿美元,年增长72%(2012年数字为200亿美元)。

6月19日,万达集团宣布收购英国游艇公司,以3.2亿英镑并购英国圣汐游艇公司91.8%的股份,这是继2012年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之后的又一次大手笔。万达同时还宣布,投资7亿英镑兴建位于伦敦核心区域的五星级酒店,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

此前,5月29日,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和双汇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并购协议,双汇将以每股34美元,总计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已发行的所有股票。5月,国家电网公司公告2笔共75亿美元收购澳洲电力公司的交易,这是本年中国乃至亚洲最大交易规模的收购。

始于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越发潮涌,跨境并购已成为中企在全球竞争格局中获得优势并迅速提高和改善自身经营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尽管中国出海并购在全球并购市场表现抢眼,但数据也显示,今年以来内地企业跨境并购的活跃度正在降低。中国跨境并购经历了哪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欧洲仍是最受欢迎市场

欧洲作为主要的并购市场,是否对中国买家已失去吸引力?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美国成为中国对外并购的最大目标国家,今年上半年交易金额达120亿美元,几乎比2012年上半年公布的67亿美元翻了一?番。

欧债危机发生后,欧洲成为中企海外并购最活跃的地区,众多具有标杆性意义的并购都在欧洲完成。当时市场普遍分析认为,欧洲企业估值普遍较低,处于去杠杆化过程,深陷债务泥潭的众多欧洲国家亦十分欢迎中企“抄底”。

但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缓解,欧洲并购市场活跃度正在下降。并购活动的持续减少,表明欧洲进行并购的预期风险仍大于市场参与者可能获得的回报。

美国超越欧洲升至第一的主要原因是双汇高达71亿美元的收购金额,其交易价格为47亿美元,双汇另外承担史密斯菲尔德公司高达24亿美元债务。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内地64起跨境收购案中,尽管其中投资美国的并购案只有12起,但其并购金额为108.78亿美元,占据了整个内地企业海外并购金额的近一半。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Clifford Chance)全球公司业务主管马修·莱顿(Matthew Layton)在一次见面会上对《新财经》记者表示,尽管交易数量低于历史正常水平,使得谨慎观望成为主流,但欧洲并购市场仍受到亚太地区投资者的极大关注。

高伟绅律所亚太地区并购业务主管Roger Denny对记者补充道:“欧洲仍具备吸引力,我们预期,亚洲的海外投资趋势将会延续并且欧洲将是其中的主市场。”

据了解,美国对中国企业收购一直非常警惕。2012年10月,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反对中国北京卓越航空公司欲以17.9亿美元收购美国飞机制造商豪客比奇的交易。一位专于跨境收购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评论道:“美国的审批比欧洲更复杂,中企在美国收购受挫,十分正常。”

中投公司就被美国舆论喊“走开,走开”。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副董事长高西庆此前表示,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人开始拒绝中投公司的投资。中国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与美国公开闹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投资关系紧张的最新迹象。

欧洲仍会是中国海外并购最受欢迎的地方,尤其是英国、德国和法国。英国成为亚洲公司并购首选的原因在于英国受欧元区危机影响较少,被视为拥有较开放的海外投资环境,并且英国公司财务状况通常较为稳健。

其实单从内地企业跨境并购的数据来看,内地企业海外并购热潮正在降温。

根据清科研究机构的数据,上半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和出资总额为178亿美元,比创下最高纪录的去年同期减少约20%,今年6月以来的大型并购项目锐减。清科研究中心预测,2013年中国企业并购数量将低于去年,金额估计也仅有250亿美元左右。

内地企业并购降温的背后,业界分析,有短期利率飙升引起金融市场混乱,很多企业不得不推迟发行公司债的原因,而融资困难直接影响了今年内地企业海外并购的积极性。

普华永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内地企业并购债务融资比较普遍,国内只有两三家银行能提供真正专业的海外并购债权融资服务,其他商业银行更多以商业贷款方式提供服务,它们要求企业用国内资产作抵押进行贷款。

今年4月,铁矿石生产商Sundance Resources Ltd.终止了中国四川汉龙集团以14亿澳元收购该公司的交易。Sundance在公告中称,由于交易的融资条件没有达到,而且汉龙集团称其不大可能满足其他必要条件。这是自2011年4月以来最大规模的中企海外收购失败案例。当然,不排除并购失败与其实际控制人刘汉涉黑被抓有关。

此外,监管也加强了对于海外收购的审批。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在声明中敦促关键行业增加对海外收购的风险防控,国有企业今年的投资规模和方向面临更严格的控制。

据了解,中国海外投资审批流程十分复杂,涉及的申请部门就有三个。第一步要报国家外汇管理局,验证外汇资金来源是否合法;第二步由发改委评估项目可行性;第三步由商务部评估目标国的投资环境及发放境外投资证书。基于此,服务于跨境并购的一些投行、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一直呼吁减少审批流程。

整合风险突出

普华永道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现阶段中国企业正急于通过并购进行海外扩张,通过并购获得具备优势的海外资源、技术、品牌和渠道,进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

根据6月17日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显示,2008年至今,中国企业累计宣布出境并购交易1145起,交易规模4545亿美元,平均单笔交易规模达4亿美元。从中国企业出境并购行业分布来看,融资规模方面,近5年国内企业出境并购能源领域以1393.93亿美元占比71%,居各细分行业之首,其次分别是金融和公用事业行业。

6年来,能源领域备受关注的并购交易名单有:2009年中石油500亿澳元收购埃森克美孚持有的澳大利亚Gorgon液化天然气项目,2008年中国铝业联合美国铝业以140.5亿美元收购英国矿业巨头力拓12%的股份等。在金融和公共事业领域,2008年工行以408亿元人民币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国家电网2012年起相继收购葡萄牙国家电网RENE25%股权等案例颇具代表意义,反映了中企出海背后国家战略层面的布局。

除了国有企业和主权财富基金活跃在跨境并购舞台上,民企并购也正在成为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公开数据显示,在中企海外并购投资中,民营企业的投资额约占投资总量的1/3。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投资255亿美元于海外并购项目,是2008年交易金额的7倍。民营企业对高科技和消费类行业更感兴趣。代表案例有三一重工出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复星集团收购希腊奢侈品Folli Follie、康佳集团收购熊津豪威、山东重工收购法拉蒂游艇制造企业等。

清华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最近举办的中国开放新阶段高峰论坛上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企跨境并购的成熟,是否具备跨国资源整合能力成为现在中企跨境并购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李稻葵在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刚到美国读书时,他发现那段时间日本人在全世界购买资产和企业,日本人很有钱。“好像资本很重要,但事后看来,日本人并没有真正地整合全球的生产链。”李稻葵分析,在高度破碎化的产业链分工中,自然资源重要又好像不重要,资本重要又好像不重要,中国有资本,这些年到国际市场买品牌、买自然资源、买技术,这是好事,但这一切远远不够。

由于并购交易能否成功关系到企业的声誉,中国企业家在出海并购时,曾经非常关心一笔并购最后能否达成,而对于并购后如何整合的问题,并不十分了解。投行美驰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周凡对《新财经》记者表示,中国跨境并购大部分是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根本不了解当地文化,整合失败。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合伙人王彦峰认为,整合风险已成为中国投资者最大的风险,和前两年相比,项目执行中的风险已经让位于整合风险。原因之一在于语言不畅,因为不同国家企业高管之间在语言沟通上存在一定障碍。另外,中国投资者最看重项目失败对其声誉的影响。

李稻葵说:“我们在国际上整合各种资源,从品牌到技术、到自然资源、到人才,在整合的国际运作能力方面,我们都十分落后。我们人才不够,制度也远不够透明。”

李稻葵表示,中国企业必须按照国际一流大企业和国际通用的游戏规则去做决策,老老实实地开董事会、决策会,公开的、透明的,老老实实地干,否则一切都靠不住,一切都是“浮云”。

猜你喜欢
跨境欧洲交易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大宗交易
《吃饭的交易》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