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智慧
近年房价的大涨和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令许多原本与地产业务无关的A股公司难以抑制进军地产业的冲动,“跨界”经营房地产业务。
国内服装业龙头雅戈尔(600177.SH)就属这类公司,其涉足房地产长达21年,公司房地产收入占比早已超过服装主业。截至2012年年底,雅戈尔房地产业务的库存高达200多亿元,占2012年年末流动资产的七成。大型药企云南白药(000538.SZ)也不甘寂寞,过去几年重金砸向地产业务。
从2012年的年报数据看,沪市900多家上市公司中,投资于房地产开发的企业不少于200家,占比约两成。
然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尽管房地产行业市场大、利润高,看上去是一个稳赚不输的行业,但那些没有开发经验的上市公司要从中谋利谈何容易?
不少跨界涉水地产的上市公司也因此遭受到冲动的惩罚,不仅重金投入并未获得预料中的收益,像云南白药这样在地产业务上出现亏损的公司也不鲜见。部分公司虽然在地产业务上赚了一把,但荒废了主业,甚至在今后的发展战略方向上出现了动摇和分歧。
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开始尝试摆脱本不擅长的地产业,重回主业发展轨道。比如云南白药今年初就已开始转让地产项目,云南白药一名高管日前对《新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已开始弱化地产业务,今后将一心经营主业。”
上市公司地产冲动
最近几年“跨界”进入地产领域的上市公司可谓五红八门,遍布各行各业,其中一些是在相关行业居垄断地位的大型央企和国企,也有一些是处于微利行业的公司,还有一些是主业经营欠佳的公司。
铁路领域的中国铁建(601186.SH)、中国中铁(601390.SH)早就深度介入地产业,2012年这两家公司的房地产业收入分别达到181亿元和197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51亿元和61亿元,地产业规模堪比大型房地产企业。
一些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由于在拿地方面有优势,也纷纷涌入地产业,如中原高速(600020.SH)、山东高速(600350.SH)、宁沪高速(600377.SH)等,近年地产业务做得风生水起。2012年,中原高速地产业务收入高达10亿元,营业利润近5亿元。
部分上市公司甚至直接变成了一家房地产企业,如市北高新(600604.SH)原来的主营业务是生产销售纺纱机械、化纤机械等产品,但公司在2012年的房地产业收入超过两亿元,在公司整个收入中占比近七成。
对于上市公司热衷地产的原因,北京一名上市公司高管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由于现在实业不好做,企业投实体项目成本很高,回报期长,而且风险也很大。“大多数上市公司并非真的不务正业,而是这个‘正业真的不好做了,很多募投项目就算硬着头皮投了,也没什么利润,有的还亏损。”
二是国内地产行业前几年投资风险较小,利润率也高于大多数其他行业。据其介绍,在目前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大涨的情形下,很多行业的利润率都不如地产行业高,因此一些资金比较充裕的上市公司就选择了地产业。
多家分析机构数据显示,近年来地产业的整体毛利率在30%?40%,在A股公司行业中表现居前,而毛利率一旦超过40%,就算是迈过了“暴利”门槛。
以冠城大通(600067.SH)为例,去年该公司漆包线业务营业收入31.56亿元,但营业利润仅1.33亿元;其房地产业务规模与漆包线相当,营业收入为29.43亿元,但营业利润14.2亿元,是前者的10倍以上,毛利率为48.22%,约为前者的12倍。
“但最近两年房地产的调控,使得很多半路出家做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深感压力,资金周转慢了,风险也就大了,要在地产项目上赚钱远不如前几年容易。”上述高管补充说。
有人欢喜有人愁
冲动总会付出代价。正如上述高管所言,虽然有些上市公司因其所在行业的优势以及借着天时、地利,在地产项目上赚得盆满钵满,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带着美好期待进入地产领域后,并未收获到预想的高收益。云南白药就是这类公司的代表。
2012年12月中旬,云南白药位于大理苍山东麓旅游度假区的“双溪健身苑”动工,占地面积633亩,预计投资38亿元,号称要打造成国际高端养生度假基地。而早在2006年,云南白药集团就成立了云南白药置业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2011年年末,置业公司总资产8.04亿元,净资产956万元。
但云南白药在地产业务的开发上并不成功。
年报数据显示,白药置业去年亏损近16万元。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白药置业自从2006年公司成立以来,营业整整6年多时间,不仅没有产生收益,反而累计亏损60万?元。
从各年度的数据看,白药置业算得上是毫无起色。2007年白药置业无营业收入,也没有产生净利润;2008年亏损41万元;2009年亏损455万元;2011年亏损111万元。在此期间,仅2010年实现563万元的盈利。
事实上,云南白药的地产业务利润率远不及地产公司,以2011年为例,公司全年房地产营业收入2.14亿元,营业成本1.75亿元,毛利率约为18%,而地产行业的毛利率普遍高达30%以上。
与此同时,云南白药的主业也变得黯淡。2006?2012年,云南白药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逐年递增的情况下,主营药品的毛利率及占总收入的比重却在逐年下滑,公司药品销售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在2005年达99%,到2012年上半年,这一比重已降至30%以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处于微利行业的上市公司对主业外的产业更加关注,普遍存在着难以抑制的地产冲动。
服装巨头雅戈尔自2004年开始也踏上地产高速扩张的道路,在“长三角”各地屡夺“地王”,但也遇到财务压力。
截至2012年年底,雅戈尔房地产业务库存高达200多亿元,占2012年年末流动资产的七成。在开发成本方面,雅戈尔预计投资总额为304.6亿元,后续仍需大笔资金支出。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继续,外界质疑雅戈尔的资金链或面临断裂的危险。
回归主业才是正道
或许是尝到了半路出家做地产业务的不易,不少上市公司开始转身,重回主业发展轨道。
云南白药今年第一季度就开始谋划“房地产大逃亡”。3月1日,云南白药对外挂牌,悉数转让白药置业股权的决议便经控股股东内部通过,报请云南省国资委批示。10天后,云南白药收到同意转让的复函。仅过了2天,云南白药便正式挂出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公告。
此次被云南白药悉数甩掉的存货“包袱”,主要包括两大块:一是白药置业代建白药路市政道路BT工程;二是满足职工配套住宅需要的颐明园项目。
对于云南白药此举,睿信致成管理咨询董事总经理薛迥文表示,在调控背景下,外行不仅难以轻易赚钱,而且陷入资金泥沼乃至拖累主业的风险极大。
“以土地红利为主导的时代即将结束,依靠政府关系和资金优势拿地即挣钱的想法已变得不太现实。那种认为房地产不过是整合外部资源、缺乏技术含量的想法显然很天真”,薛迥文说。
非地产类上市公司进军地产业主要是受该行业高投资回报影响,以投机的态度进入。但这些“外行”既无地产开发经验,也无专业的地产经营人才,甚至缺少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入研究。
在这样的情形下,这些公司进军地产行业无疑非常盲目,在行业不好的情况下出现亏损也就并不意外。
据记者了解,在涉足地产业务的十余家上市医药企业中,羚锐制药(600285.SH)、中恒集团(600252.SH)、西南药业(600666.SH)等已基本退出地产领域。
雅戈尔公司董事长李如成2012年年底也表示:“由于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丧失,房地产和服装混业经营的状况已严重制约了雅戈尔整体的发展。雅戈尔将会根据资金总量对房地产业务进行区域性调整,并扩大品牌服装的生产经营,重回服装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