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亚辉
摘要:一种语言里有些文化词汇和意象在另外一种语言里是空缺的,而且很难用一两个字准确地译出其意义,这时常常需要把原文的发音直接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里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这种翻译方法叫做音译法。
关键词: 音译法, 翻译, 分类
一、引言
1.音译词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有人将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词语大词典》做了一下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所收的音译词占66.7%,且纯音译词占了绝对的优势;而意译词只占33.3%。有些外来词最初引用时为意译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又重新被音译所替代。如再见(bye)——拜拜;建议(tips)——贴士等。同时,外语缩略词的直接使用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例如:WTO(世界贸易组织)、DVD(数码影音光碟)、MTV(音乐电视)等。这些词汇使外来词的输入数量不断加大,且无形中与国际接轨,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成为汉语词汇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在这种背景下,音译词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音译词数量的不断增多,为汉语增添了新的语素。如英语bar这个单词,原译为“酒吧”,在此基础上人们仿造其二音节特点,又出现了“书吧”、“网吧”等,分别表示不同的休闲场所。相同的例子还有:
show——“秀”——“脱口秀”、“商业秀”;
cool——“酷”——“酷毙”、“酷哥”等。
音译词的一个原本不能单独表意的词素,会起着代替整个词义的意化作用,而且还用这个词类化出一批新词,这类“语素化音译词”构词能力强,且具有很大的能产性,成为汉语词汇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其次,由于民族间文化、语音习惯的特殊性,在音译词的翻译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定的地域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大陆与香港、台湾音译词上的不同。如chocolate一词,大陆译为“巧克力”,而香港则译为“朱古力”;又如日源音译词obasan,大陆译为“老太太”,而台湾则译为“欧巴桑”。
再次,网络流行语是音译外来词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成为人们之间交流密不可分的平台,并逐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许多音译词最早就是从网络上兴起的。如share——“晒客”、fans——“粉丝”等。这不仅与现代人追求洋化的心理有关,更反应了一个特定群体对语言的巨大影响力。最后,音译词在翻译的时候更趋向于汉化。1、从音节上看,汉语对大部分音译词进行了双音节的改造,省去了原来语言中的部分不必要的音节,使译出的汉语读起来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如IEITS——“雅思”,省略了中间的“t”;shampoo省略了“m”,译为“香波”。2,从汉字的选择上看,在音译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追求汉化,力求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典型的例子如Benz一词,中文译为“奔驰”,将车的速度描述得十分准确。这也是汉语文化制约的一种体现。音译词在引进汉语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被动地吸收,而是积极改造,力求符合汉民族文化的过程,使得汉语更加活泼、生动,贴近生活。
二、音译法的使用范围
1.用于专有名词(Proper Nouns)的翻译,比如:
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
Hong Kong……香港
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
Rhine……莱茵河
(1)许多品牌的名称也多用音译法来翻译,如:
Adidas……阿的达斯
Colgat……高露洁
Motorola……摩托罗拉
耐克……Nike
菲力普……Philips
雪碧……Sprite
2.用于民族特有事物名词的翻译
有些属于某民族特有的事物如食品、乐器、舞蹈、度量单位和货币等的名词,民族色彩很浓,翻译时为了保持其民族特色,最好使用音译法,否则将失去原有的韵味。例如,西方食物cheese被译为“芝士”, chocolate被译为“巧克力”, hamburger被译为“汉堡包”,salad译为“拉”,sandwich译为“三明治”, soda被译为“苏达”,toast被译为“土司”;西洋乐器guitar译为“吉他”;舞蹈ballet译为“芭蕾”,disco译为“迪斯科”, waltz译为“华尔兹”;酒类如champagne译为“香槟”, whisky译为“威士忌”;度量单位及货币名称如franc译为“法郎”, gallon译为“加仑”,mark译为“马克”,ounce译为“盎司”,pound译为“磅”或“镑”, ton译为“吨”等.
3.用于无对应词的词语的翻译
即一种语言中的某些词语或概念在另一种语言中无与之相对应的词,此时译出语与译入语的差异最大,翻译时往往无法从语义上入手,而音译法则能解决这种矛盾。例如:
Cigar 雪茄
Copy 拷贝
Fascism 法西斯
Heroin 海洛因
歇斯底里 hysteria
夹克 jacket
沙龙salon
休克shock
三、音译词的分类
1、纯音译
就是不必考虑汉语本身的词义,而直接根据原词的发音译成读音大致相同的汉字。其特点在于译成的新词与原词语音基本相同。
chocolate 译为“巧克力”, clone 译为“克隆”。
2、音译加类名
保留原词语的音译形式,然后再在其基础添加汉语中表义的词语,使其类别鲜明。例如:jeep音译为“吉普”,与“车”字合成“吉普车” ,表明其为汽车的一种。相同形式的词语还有:hippy 嬉皮士、ballet 芭蕾舞等。
3、半音译半意译
这类复合词采用一半音译一半意译的方式,二者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新词。如:因特网 --- internet、迷你裙---miniskirt、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
4、音意兼译
这类音译词力图使翻译出来的词语既能保留原来语言中的语音特点,又能体现出汉语词汇的含义,追求一种形神兼备的效果。
coca cola --- 可口可乐 (将饮料的可口以及人们的心态表现出来)、shampoo ---香波、Benz---奔驰、Cannon ---佳能、club---俱乐部
fee---费、gen---基因、typhoo---台风、Utopia---乌托邦。
四、音译法的使用原则
1.统一规范
专有名词,尤其是地名人名的译法,影响重大,必须力求统一化和规范化。过去,有些专有名词的翻译没有统一的规范,如William就曾有过威廉、巍联、卫连、维连、维廉和雯莲等六种译名;很多名著的不同版本中人名的翻译也不尽相同,如名著”Gone with Wind”(《飘》)中的女主角”Scarlett”就有几种不同译名,如”斯佳丽”,”郝思佳”等。中国人名、地名的英译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毛泽东的英译名有的用”Mao Tsetung”, 有的人用”Mao Zedong”。鲁迅 “Xun Lu”,”Lu Xun”。1978年,我国政府已规定统一采用汉语拼音音译我国地名、人名,而且音译中国人姓名都采用先姓后名的排列顺序,同时出版了一系列译名辞书。我们应在翻译时参照这些资料采用规范译法。
2.约定俗成
翻译时除要考虑规范外,还要尊重源语言的特点及已经约定俗成的东西。如英国作家Bernard Shaw早期被译为“萧伯纳”,40年代美国驻华大使Leigton Stuard被译为“司徒雷登”,这些译名已被大家广为接受并认可,我们就没有必要按现在的习惯重新翻译,而应沿用原有译名。孙中山先生的姓名不能译为”Sun Zhong-shan”,而应尊重历史,以他的字“逸仙”在广东方言中的发音译为“Sun Yat-sen”。
3.自然选择
这一生物法则同样适用于音译。有些音译外来语在日常语言中仅昙花一现,很快就被人们所忘记,如camera(照相机)曾被译为“开麦拉”; cement(水泥)曾被译为“水门汀”; democracy(民主)曾被译为“德谟克拉西”等,此类词语早已被淘汰,而代之以规范译法,不应再被沿用。与之相反,有些音译词却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如humor一词,自林语堂先生首次译为“幽默”后经久不衰,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着。我们很多有民族特色的事物在翻译时都采用了意译法,如:“馒头”译成了”steamed bread”,“粽子”译成了“pyramid shaped dumpling”,“元宵”译成了“sweet dumpling”或”sugar-filled glutinous rice ball”,“糖葫芦”译成了”sugarcoated haws on a stick”,“锅贴”译成了”lightly fried dumpling”。这种译法很繁琐而且失去了原有语言的风格,音译法在英语中生命力会更强。
五、音译法的另类使用
音译法在翻译中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翻译者手中必不可少的武器,只要使用得当,必将事半功倍。但有的人明明有规范的对应词却不用,而别出心裁地用音译法。例如:massage(按摩)被译成“马杀鸡”,do show“演戏”被译成“做秀”等。这种另类翻译的效果如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音译时,我们一般应避免使用具有与本事物无关的联想意义的字,或容易导致误解的字眼。如有人把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简称艾滋病)译为“爱滋病”,容易使人对该词产生误解;有人将laser(激光)译为“镭射”,使人望而生畏。
六,结语
以上所知,我们进行英译汉时,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对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还会出现很多外来词,新词,我们需要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对此进行研讨,探究,译出符合我们文化特色,有内涵,有美感的词语。
参考文献:
1、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2、于海忠. 谈谈英汉词典中新词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9(4).
3、萧立明. 翻译的基本原则和使用技能. 中南大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