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2013-04-29 00:44:03
收藏·趋势 2013年8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家领域

1898年8月26日,Peggy Guggenheim在纽约出生,这位传奇的女人在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收藏史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提升了女性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力。如今女性在艺术领域的地位依旧十分微妙,一方面数量上远远少于男性艺术家,另一方面她们的创作有着独特不可忽略的特质。于是“女”字被刻意强调,女艺术家、女摄影师、女策展人……她们对此的态度也大相径庭,默认、反抗、欣然接受。你觉得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女性在当代艺术圈的生存境遇又如何?

女性本身观察世界的角度就与男性不同,思维方式也大相径庭。对于艺术而言,从女性的角度可能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东西,女性艺术家不是对男性艺术家的补充,而是一种正常的回归,让艺术更多元更丰富。只是在男性占据主导的社会里,女性的声音往往被埋没,在这个境况下,发出声音,并让大众听到的女性,她们的女性身份的确会被额外关注。女性艺术家的成功不仅仅是在艺术圈的胜利,也是女性在整个社会越来越发出自己声音的一个缩影。

之所以我们总要在“女艺术家”这个词前面加上一个“女”字,最初是想要尊重女性的吧,可是这种刻意的“尊重”反而成为了她们的一种负担,她们也被社会打上了之如“细腻”、“敏感”之类的标签。我觉得这依旧是我们心中的男女不平等的一种表现。

这其实是个中国式的问题,因为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自古便有根深蒂固的观点:女性应该是平平淡淡在家里相夫教子的角色。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大部分女性都妥协了。不过这几年女性艺术家的增多,说明中国人越发开放了,大家也都能接受女性艺术家的存在了。也许再过几年,这个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物以稀为贵,鹤立鸡群说的都是“明晃晃扎眼”这事儿。在艺术圈,女性或许就是扎眼的,咱们能主动关注到和媒体选择的都是那么些奇人异事啊。不管是刻意搏出位的躁动派,还是默默耕耘的悠然派,如果通过关注女艺术家从而关注作品本身,那绝对是一件值得庆幸和骄傲的事情。

女性被解放的时间在历史中是很短暂,目前还处于一个被逐渐认可的阶段,在一些本属于男性领域而最终却由女性去担当这些角色时,强调“女”是一份肃然起敬之心。至于有些人对于这种性别的强调,有不同的反映,是正常的。所谓众口难调,视乎于不同人的个人理解。如何称呼,其实也是会受到社会心理需求和一些商业需要而定。如一些艺术品,希望获得女性的关注、获得共鸣,有意强调是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就能起到受关注的效果。

我觉得不存在如此坎坷的一个话题,这“女”字用的非常别致啊。女人为皇,她仍旧被称为女皇。正因为在这样浪潮翻涌创意层出不穷的时代,有这样一批标新立异的女性点缀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群的艺术时代,那才可贵。艺术本本不分领域,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又那么不同,为何不把注意力放到女性对艺术领域的贡献,而去讨论这样一个现象呢?越讨论越坎坷。

记得叔本华说,女人最大的创造是孩子,史上最杰出的的艺术家也是女人的作品,所以更多的女人不去做艺术家了。艺术的道路非常坎坷,女性朋友还要相夫教子,所以很少有精力再去投入到创作中去,一位女艺术家,意味着取得同样的成就要比男人付出的更多!过去如此,今天依然如此。

为何? 我觉得根本就没有什么男女平等的存在,那些是政治家的主张而已。所以加个“女”宽容度是可以增大,欣赏角度又可以不同,说到底还是男性强权的隐性体现。如何?在我所处的音乐圈里,女性音乐人、策划人几乎没有。更多的是走向台前做歌手、模特、主持人、经纪人等“光鲜”的职业,她们其实面对的是一群如虎如狼的老男人们的集体意淫,现实是做好这些职业都那么的艰辛。

对于女性艺术家、摄影师等,只要跟美丽、性感搭边儿,似乎都有她独特的一面。甚至如果你想出名,也必须牺牲点色相来吸引众男的关注。但我認为艺术家并不是明星,她们没必要那么花枝招展,时间、精力需花在创作上,而不是献媚。话说回来,似乎对女性艺术家有些偏见,认为她们中看不中用,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得看她的作品和创作思想。

最近正好在重读波伏娃的《第二性》, 个人认为在当今再刻意强调“女性xxx”已经不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代艺术这个领域。而从作品的角度上说,它们更不是以性别来区分的。在欧洲,自二战以后直到今天伴随着不断的女权运动和女性思想的日益解放、独立,以及对自身的构造的了解,女性主义已经逐渐度过了鼎盛时期(曾经因为不平等所以强调)。因此在艺术领域也并没有去强调这种差异性,一些取得真正成就的女艺术家(例如Marina Abramovic)究其作品而言相对男性并没有因为性别而造成的差异性。在中国,曾经是有这种区别的,例如向京的一些雕塑作品,但现在和未来而言,这肯定不会成为趋势,因为艺术本身就是没有性别的。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艺术家领域
当代艺术看得懂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3期)2018-06-11 15:31:46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2期)2018-06-06 16:26:48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05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2:18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