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臻 王宇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转运交接管理小组在等级医院评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急诊转运交接,成立管理小组,设置组长1名及组员4名,经过统一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按PDCA循环法开展急诊转运质量控制。结果:实施专项管理与质控后,各质量指标、患者满意度、年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急诊转运交接专项管理小组后,提高了急诊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能有效防范急诊转运环节中的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了急诊患者转运交接的安全。
【关键词】急诊转运交接;等级医院评审
急危重患者院內转运过程是一个护送、监护、治疗的过程[1,2],是急诊科救治与病房诊治连续性的关键环节[3]。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中的第三章患者安全对急诊的关键流程转科交接如何确保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降低转运风险做了明确的规定。 国外关于危重患者转运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多,且时间较早,如美国已于2004年和2005年分别制订《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间转运指南》[4 ]和《婴儿与儿童危重病转运指南》[5],但我国尚未颁布相关危重患者转运指南。急诊转运管理质量是等级医院评审中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核心和重点,自2012年6月成立急诊转运交接专项管理小组,安全转运患者326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方法
1.1急诊转运交接专项管理小组实施方法
1.1.1成立急诊转运交接专项管理小组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由护士长担任组长,3名区域主管护士分别负责接诊区、抢救室、留观区的转运管理。区域主管护士均为本科学历,护师职称,5年以上急诊工作经历。
1.1.2组织培训:认真学习《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及我院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等,使成员熟悉质量控制细则,掌握检查内容、方法、范围和扣分标准,学会分析问题与总结问题。
1.1.3制定岗位职责:对组长及其成员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护士长:负责急诊科三个区域的转运交接质量检查,向接收病房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三名区域主管护士协助护士长负责各区域的转运交接登记及质量检查,负责落实转运流程的执行;每日对所负责的区域转运交接进行检查;⑤对检查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分析,及时做好反馈、追踪工作并作好记录。
1.1.4管理方法与程序:采用PDCA循环法[2]进行管理。①应用护理部统一印刷的转科交接登记本 ②按照急诊患者转运去向设置急诊病房转运本、普通专科病房转运本、重症监护室(ICU)转运本,便于分析与统计。每日白班对所主管区域的夜间转运交接登记检查,电话追访接收病房反馈监控,汇总、分析、整理检查结果,③向被检查者或当班护士当面反馈检查情况,指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并追踪整改结果,直到问题纠正为止;④各区域主管护士每周向护士长汇报所负责的区域转运监控情况;⑤护士长每周带领各成员对本周转运质量次全面检查与评价;⑥每月下旬护士长召集护士召开一次讲评会,对当月转运管理结果通报,各区域主管护士汇报本区域质量监控情况,对质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安全隐患进行分析。⑧确定下月转运管理的计划与重点控制目标,并组织落实改进措施。
1.1.5管理方法:护士长每月对各单项转运管理指标考核评价,考核指标为:转运登记漏项率、接收科室满意率、提前通知做好接收准备比例、交接时未告知用药比例、交接时压疮评估相符比例、
1.2评价方法:分别统计2012年1月-5月实施急诊转运交接专项管理小组前(实施前)与2012年6月-12月实施急诊转运交接专项管理小组后(实施后),进行考核指标对应比较。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结果
2.1实施急诊转运交接专项管理小组前后各考核指标缺陷发生数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3.1促进了急诊转运质量的持续改进与稳步提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是急诊转运病人的直接执行者,也是护理质量控制的主要对象。实施急诊转运专项管理小组,让高资历的急诊护士都参与到急诊护理管理中, 通过管理小组每周一次的质量检查和日常工作的随时监控,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督促整改,进一步完善了急诊转运的检查、评价、反馈、整改与追踪机制,形成自控、互控相结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6],使急诊转运质量随时处于受控状态。PDCA循环贯穿于质控管理全过程[7],既强调预防,又强调持续改进,使每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控制,转运管理疏漏大幅减少[8]。另外,由于管理小组成员均是一线护士,观察和监督比较直接,相对于护士长来说, 更容易发现转运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以及时改进,避免和减少了转运安全隐患与缺陷的发生。互相监督使得每位护士时时注重转运质量,促使转运交接规范化。同时增强了管理小组人员的质量意识及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意识到转运交接的质量管理不只是护士长的事,也与每个护士息息相关,从而增强了管理小组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激励了护士从被动接受检查到主动查找缺陷,从消极应对考核到积极完善工作。 在管理的过程中,积累了知识,提升了综合素养。特别是通过参加等级医院评审管理规范化培训,促进了其管理知识的增加与管理技能的提高,培养了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急诊转运专项管理小组的实施使护士认识与临床科室转运交接病人过程中的风险,转运交接是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9]。需要转送ICU或专科治疗的急诊病人,院内转运虽然过程很短,但患者本身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存在波动,造成急诊与接收科室的交接内容出现不符,因此;急诊病人安全转运离不开接收科室的支持与协作:管理小组实施前,接收科室不满意的主要表现在①护士未提前通知接收科室做好准备:原因是接收科室护士未能及时接听电话, 接听人员未及时转达等,针对这些情况设计了沟通记录本,记录了拨打电话时间、接听电话者姓名、简单病情介绍、应准备急救设备及床单位。若病情许可,必须等电话接通后,科室做好接收准备再转送,并要求不要在护士交接班的薄弱时间段转送。②未能详细告知病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临时安排转运护士不了解病情或转运前处理不当,因此有区域主管护士详细记患者转运前登记:生命体征、用药情况、抢救措施、初步诊断、检查项目、各管道情况、液体出入量等,与接收科室进行口头、书面、床头交接后双方认可后签名保存。
3.3 急诊转运专项管理小组的实施使护士在转运之前思路清晰,因转运途中对患者的观察与监护,执行急诊转运三要素:急救设备、抢救药品、医护人员,通过监测危重患者各种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保障患者转运安全。
3.4 急诊转运交接专项管理小组的建立与实施,使急危重患者转运的医疗行为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避免了人为的失误,护理工作不再是被动、机械执行医嘱,而是在医生检查、诊断同时,护士能运用严谨流程对患者实施快速有效的转运交接。
3.5 提高接收科室满意度:因为提前通知,致使被转送科室能有计划的应对重症患者的到来,可以提高接收科室的满意度。护送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医疗过程的重要部分。事实上,患者转运过程之中,导致不良结果并不容易予以界定或量化,常见的生理性指标的变化也与转送前疾病的严重度相关,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气管插管的移位,穿刺针头滑出血管外,转运途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改变等。因此规范患者转运工作流程包括转运前的评估、转运人员的选择,抢救设备的配备、与接受部门之间的无缝隙对接是确保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急诊病患转运是目前也是未来无法避免的医疗行为.安全转运是提升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
3.6 关注舒适护理:舒适护理是一种高质量的护理模式,可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和心理影响[10]。可根据患者损伤部位进行处理,避免转动脊椎受伤者的颈部,必要时进行牵引;对脊柱损伤者进行复位后,按照脊柱损伤患者搬运原则进行搬运;以上患者的搬运过程中应保持担架平衡,且车辆行驶平稳,避免过度的震动;对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给予止痛剂治疗;患者与家属均存在着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反应,可采用以下方式缓解患者的消极情况:进行简短而亲切的自我介绍,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戒备心理,同时通过温和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患者的情况及本次转运的目的地;向患者讲解需要进行检查的项目和作用,避免其过度的焦虑;在转运过程中,尽量减少颠簸,缓解患者的烦躁心理;转运至病房的过程中,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和介绍病房的环境及设施情况,帮助其熟悉陌生环境,减少焦虑情绪。舒适护理不仅使患者避免伤害,且从心理上缓解其消极情绪。 在急症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中,疼痛及患者的消极情绪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影响救治效果,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郭茹芳.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要点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00-101.
[2] 李梅芳.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J].现代医院,2008,8(7):122-123.
[3] 杨建红.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1-12.
[4] Warren J,Fromm R E Jr,Orr R A,et a1.Guidelines forthe inter—.and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Itients[J].Crit Care Med,2004,32(1):256—262.
[5] Van Waning N R,Kleiber C,Freyenberger B.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protocol for transfers out of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 Nurs,2005,25(3):50—55.
[6] 張静梅.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在护理文件全程监控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28.
[7] 郑颖,费晓璐.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33-134.
[8] 彭翠娥,谌永毅.应用QC小组活动提高渗液瘘液患者满意率[J].护理学杂志,2008,23(14):63-64.
[9] 徐波.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交接单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2,25(7):242-243.
[10] 张秋琴.舒适护理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