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型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 03:47:09恽亚刚季凯玉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新媒体应用

恽亚刚 季凯玉

摘要:随着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也在逐步的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逐步向开放型教学展开,教育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更新。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对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契机。该文就针对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分析,结合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就将其引入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开放型教学中,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型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

关键词:新媒体;开放型教学;应用;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199-02

随着开放型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对开放型教学模式的深化与改革逐步提上日程,将开放型教学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突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规划,逐步引入新媒体技术,这对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型教学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突破。将新媒体与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型教学模式有效的结合,不仅仅能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型教学模式的优化,更有利于突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方式的活化与学习效果的体现。

1 新媒体及开放型教学的特点分析

1.1 新媒体特点

新媒体是以新技术为背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形态,比如说数字广播的出现、移动电视的应用、数字电影及触摸媒体的普及等等,这些都是新媒体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从目前来看,新媒体的影响力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作用面与传统媒体相对比可谓是不相上下。新媒体技术为我们呈现出了一道道技术大餐,从目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层面来看,新媒体展现出了自身独有的特点。新媒体同传统媒体一样,是信息的载体,它需要对信息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信息承载上的最大不同就是新媒体所应用的范围和承载信息的能力有所提升,甚至是一种突破。同时,新媒体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生命力,在新媒体的运用过程中,能够为人们展现出新媒体技术所具有的独特生命力。随着新媒体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形式,在信息的承载和信息的传播上都具有一定的突破。

1.2 开放型教学的特点

开放型教学首先要体现的就是“开放性”,即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某一个方面,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无限的延伸,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适应。同时,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最后,在教学评估上要体现开放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制定不同层面的评估体系,使教学评估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现状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关注程度日趋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目前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所吸收的学生呈现出基础偏差,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乐观,在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上还有待提升。综合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可谓是困难重重。

2.1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面临着教育对象基础薄弱的困境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来源大多是一些没有顺利走进高中课堂,或者在初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他们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从生源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于高中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还有待提升。那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就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提出了一道难题。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对象的基础薄弱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进行设置的障碍,阻碍了教学成果的体现。

2.2 缺乏基础教学

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上应该突出基础知识的教育,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制定一定的基础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储备的前提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是,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面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缺乏基础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岂非徒劳?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分配,适当增加基础知识教学在整个中职教学中的比重,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3 缺乏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中职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尤其是对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重点的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侧重于能力的提升。然而,从目前中职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环节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没有体现能力的培养,更缺乏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模式,这与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相背离,需要得到一定的重视。

3 新媒体在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型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性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创新和突破,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一定成果的保证。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开放型教学,不仅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开放型教学更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应该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破传统媒体的第五代媒体——新媒体,逐步向教育领域进军,并在教育领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开放型教学的特点,适当的运用新媒体能更有效的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规避传统中职教学的弊端,打破常规,培养出更好的专业技术人才。

3.1 教学内容设计中融入新媒体理念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开放型教学过程中,新媒体不仅仅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更能为教育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思想理念。从新媒体本质上出发,新媒体本身就具有原创性的特点,它在创新的概念和范围上更为广泛,在创新理念上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开放性教学的内容设计过程中融入新媒体思想,将原创理念融入其中,对于开放型教学内容的设计将起到推动作用。开放型教学内容的设计本身就没有局限,只要教学内容与学生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相适应即可,针对此种特点,融入新媒体的原创理念,在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期许,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需求,促进教学效果的体现。

3.2 教学环节中融入新媒体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的开放型教学在教学环节上没有固定的方式限制,无论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只要与教学理念相符合,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可以利用的。在开放型教学环节中融入新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环节的展开中结合新媒体技术,以新媒体的新鲜感打破传统教学的常规,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新鲜事物,接纳新媒体所带来的新讯息。

3.3 教学评估中引入新媒体技术

开放型教学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来说是一种动力,既促进了教师教学模式的更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动力。但由于开放型教学的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思路的开放型,无法针对开放型教学模式制定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估标准,无论是从任何一个角度出发制定的教学评估标准,都无法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型教学的全面性,无法对教学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在开放型教学评估中引入新媒体技术,以数字化的全方位性来取代传统评估体系,促进了科学评估体系的建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各种类型的技术形式逐步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新媒体技术对于当今的教育活动来说是一个动力,更是一个重要的手段。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将新媒体技术与其完美结合,将更有利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型教学成果的取得,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华明,杨旭明.信息时代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J].新闻界,2004(4).

[2] 文学.关于提h升我国中职教育若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3] 焦树民.徐莉莉.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与路径分析[J].东南传播,2007(10).

[4] 韩勇,徐杰,赵玉宝. 新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5).

[5] 蒋宏. 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6] 孙亿文. 新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 美与时代(上半月), 2009(12).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新媒体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34:21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3:29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03:12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47:01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