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占江
【摘 要】目的: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四项(PT、APTT、TT、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临产孕妇组与50例妇科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数据比对照组数据高的指标是FIB、D-D这两项(P<0.01),差异很显著;而治疗组数据比对照组数据低的指标是PT、APTT这两项(P<0.01),差异很显著;TT在两组的数据结果中都没有太大的差异变化(P>0.05)。结论:在临产前,及时监测凝血四项和D-D浓度水平对诊断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至关重要。
【关键词】临产孕妇;凝血四项;D-D水平;临床意义
孕妇与胎龄会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妊娠后期症状更加明显,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等活动增加了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可能性,这些虽然可以作为产后有效止住孕妇出血的条件,但是也是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导火线。为了分清机体止血和凝血的时间、血液变化情况、及时查处相关疾病、减少产妇出现不必要的出血和血栓阻塞性疾病,以下的四个凝血指标就是实现这些的关键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D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血浆,D-D测定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为及早发现临产孕妇凝血功能障碍,预防DIC的发生,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等待生产的100例产妇的D-二聚体(D-D)和四项凝血指标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产科共15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临产孕妇为治疗组,50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在年龄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平均年龄都在26岁左右;另在既往有无出血、有无血栓性疾病、有无肝肾疾病上经调查都显示的是没有,并且150例患者近期都没有服用过止血药或凝血药。
1.2 标本采集
为了检测D-D及四项凝血指标PT、APTT、FIB、TT,所以就需要血浆才能得出实验结果。为取得患者的血浆具体步骤如下:住院后的第2天抽血前保持空腹的状态,先静脉取血1.8ml,再将血沿试管壁注入到试管中,这时的试管中装的是0.2ml的浓度为3.18%枸橼酸钠,最后将它们充分混匀,使用离心速度为3000 r/min的离心机,10min后分离出的血浆就可以用来研究。
1.3 仪器和方法
检测仪器:采用日本SysmexCA-550血凝仪来检测D-D、PT、APTT、TT及FIB等数值。检测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D,采用凝固法检测PT、APTT、TT及FIB。检测试剂:采用希斯美康专用检测试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用t检验,数据用x±s表示,P>0.05表示的就是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1标示有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组数据比对照组数据高的指标是FIB、D-D这两项(P<0.01),差异很显著;而治疗组数据比对照组数据低的指标是PT、APTT这两项(P<0.01),差异很显著;TT在两组的数据结果中都没有太大的差异变化(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为了更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分娩,产妇特别是在妊娠晚期出现显著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变化,导致出现了由于抗凝血酶和纤溶活性的同时下降而导致的高凝状态,这种生理变化不但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使胎盘剥离面更容易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就在进行凝血的过程中,纤溶系统又开始了第二次的活动,这种活动直到产后3?4天逐渐完成了开始清除子宫动脉、螺旋动脉和静脉窦血栓的形成、帮助子宫内膜更快的再生和修复的任务,慢慢的开始恢复成正常的水平。
妊娠是一个特殊的妇女的生理过程,在这期间会出现不同机体器官的不同的生理变化,如:激素水平的变化、妊娠晚期明显高于其他时期的血清内雌激素水平、类固醇激素水平。而这些生理变化对机体是没有好处的,最大的害处就是会直接的影响肝脏的正常机能运动如代谢、合成和运转。特别是对于即将临盆的妊娠患者来说,在临产的过程中纤溶系统有很大的变化,这就少不了体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但是为了更准确的检查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凝血和出血过程,并不能单一的就只观察一个指标的变化,必须联合多个指标,将这些结果都联系起来作为评价标准。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凝血检测出血性疾病作为判断的主要诊断指标,特别是在怀孕期间能准确反映凝血的功能特点的就是临床凝血四项指标:①PT外源性凝血系统可以检测凝血因子,能准确地反映体内因子Ⅱ、V、Ⅶ、Ⅹ的缺乏而引起的出血倾向。②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Ⅷ、Ⅸ、Ⅺ、Ⅻ因子水平是非常敏感的指標,并适合常见的筛查方案。③TT的重点是转化为纤维蛋白在抗凝异常现象的存在,TT主要反映增加血液中的抗凝血物质的存在下,以反映共同凝血途径FIB。④FIB是凝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可作为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指标,有重要的影响。FIB是表达凝血、血流量特性和血小板聚集的重要底物。在怀孕期间,母体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上升,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Ⅶ、Ⅷ、Ⅸ、Ⅻ增加程度不同,导致凝血功能增强。⑤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反映机体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的一个指标,也是早期诊断产科DIC的敏感指标。所以五项加在一起来分析更能准确的得出产妇体内凝血状态。
从本文得到的结果来看:治疗组数据比对照组数据高的指标是FIB、D-D这两项(P<0.01),差异很显著;而治疗组数据比对照组数据低的指标是PT、APTT这两项(P<0.01),差异很显著;TT在两组的数据结果中都没有太大的差异变化(P>0.05)。这样的结果说明孕妇能够在分娩后得到及时的止血,是因为本身已经处在一个高凝状态,而凝血系统本身会产生具有保护自己本身的生理变化,所以就能够快速止血。另外FIB数值相对于对照组的增高说明可以使胎盘剥离面更容易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的可能性,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母体自身的血液黏度,再加上本身就处在高凝状态,稍不留神说不定就会诱发凝血因子的过度消耗,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发生DIC,增加了产妇意外死亡的可能性,也应该密切关注数值变化的幅度。
总之,通过对临床产妇四项凝血指标和D-D水平的联合分析,不但可以准确了解妊娠产妇体内凝血状态,并且可以根据这些状态出现的生理变化来制定相应的如果出现产后出血等其他危重疾病时的预防方案,大大增加了母婴的安全性,也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这项检查在妊娠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祖辉;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12期
[2] 李海侠;单杰;临产孕妇凝血4项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5期
[3] 沈国平;姚娟;血浆D-二聚体金标法快速定量测定在产科的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12期
[4] 王芳;马骢;杨明;围产期孕妇D-二聚体浓度检测及分析[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曹庭凤;朱端翔;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A];全国血栓/止血与微循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闫瑛;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7] 钱申贤;王敏敏;血浆D-二聚体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9年02期
[8] 胡咏梅;分娩前孕产妇凝血、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颖真;脑梗死早期筛检中D-二聚体护理监测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4期
[10] 王晓;妊娠妇女凝血功能测定的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