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已经结束,新一届中央领导各就各位,中国从法律程序上完成了十年一次的领导层换届。用民众习惯的说法,我们告别了“胡温”十年,进入“习李”时期。前瞻未来十年,作为新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自去年十八大以来多次发表公开讲话,阐述执政思路,回应民众诉求,其间更明确提出“中国梦”,为中国政经蓝图增添了民本底色。
什么是“中国梦”?习近平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对实现“中国梦”的目标、道路、精神和力量进行了全面阐述。
在此一类似于“就职演讲”的政策宣示中,习近平特别强调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结论和施政指向,符合民众期待,直面当前挑战,可以说再次厘清并升华了中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出发点与终极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均收入中等水平,而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民众对公平和法治的期望空前高涨。可以说,“中国梦”契合中国当前现实经济、社会和政治挑战而所指明确。在习近平等高层领导人的语境里,它包含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多个方面。
“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和关键落点,应当、也只能是受民众所托,忠民众之事,对民众负责,让民众幸福。在中国政治历史语境里,就是民为本。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也并非新一届领导集体所首倡,但放在当前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中国梦,民为本”,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现实必然,亦是“习李”十年不可错失的历史机遇、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和可以满足的民众期待。
在中国,民本思想有其深厚政治和文化传统,是艰难与纷扰时聚拢各方共识的有力号召。但数千年来,民本政治也是最难坚持和落实的,其核心在于民与官的真实关系、权利与权力的内在因果。当前中国一方面发展势头世界瞩目,一方面各种利益交织博弈,经济和社会转型压力巨大。以民为本,方为未来十年“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精进之途。
首先是一切要对民众负责。权力来自民众,属于民众,就必须接受民众监督。官员、领导既然是“人民公仆”,就不能唯上级马首是瞻,而要视民众为衣食父母,真正与民同甘共苦。接下来民众的关切就是,如何通过法律建设和制度设计,确保民众始终拥有对权力的授予、监督和收回的权利,确保获得权力者可以倾听民众呼声、回应民众期待,保证民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如习近平讲话所说,党和政府“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我们期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有担当和勇气去主动遵循。
其次要依靠民众治国理政。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现实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政治运行,同样需要建立通畅的体制机制,充分尊重民众的参与度。现实的做法,就是从做实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始,切实发挥各级人大的立法和监督作用,让政府回归其明确的职责和有限的权力,更好地依靠民众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政治改革。
还要正视民众的合理要求。如今中国总体强大,但多年来财政收入增速过快,居民收入差距偏大。正如习近平所说,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们期望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能够完善执政思路,落实重要民生事项,把民众幸福感受好不好、幸福指数高不高,纳入衡量各级政府和官员工作是否得力的指标体系,不单纯以GDP论英雄。
最终是要不断为民众谋幸福。也就是习近平所说的,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民众,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由此,政府部门需要简政放权、缩减开支,国资需要股权分散、藏富于民,均是必然的逻辑。
“中国梦、民为本”所涉及的原则和指向关系重大,但知易行难,不能仅靠少数开明领导的政治远见和道德自觉,而要通过法律建设和制度改革加以保障。习近平对此有完整阐述,他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他还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基于中国现实国情,我们认为其中核心还是还权于民、民众做主,为此必须深化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打破现有权力、利益格局,确保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如此,中国梦可圆,民为本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