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为什么没有“怀才不遇”一说

2013-04-29 16:35宋志坚
华声 2013年9期
关键词:明君楚怀王庞涓

宋志坚

雇用木匠的只要你为他制作出外观美而又经久耐用的木器,不像官场上用人,受太多的感情因素利益关系的牵制;木匠有没有才,客观标准第一,更不是由什么人说了算……

说到怀才不遇,我就想到木匠。木匠手艺好的也是才,却似乎从未有“怀才不遇”之说,感叹“怀才不遇”的往往是官场上的人。“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卖不出去的,或者卖得价钱不好的,就感叹“怀才不遇”了。

春秋时的管仲是“遇”其所当“遇”的。管仲遇上了鲍叔牙这样的知己。恰如他自己所说,“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牙也”。没有鲍叔牙这样的知己,他当不了齐国的相国;管仲“遇”上了齐桓公这样的明君。齐桓公与他有一箭之仇,他向齐桓公说的又都是抑其私情私欲的逆耳之言,假如齐桓公没有那样的器量,管仲也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并成就一番大业。

由管仲这个参照系可知,所谓“怀才不遇”者,“不遇”的往往就是这样的知己和明君。满腹韬略的孙膑遇到的“知己”是庞涓,于是他惨遭酷刑;一腔爱国热情的屈原遇到的“明君”是楚怀王,于是他投了汨罗江。他们的才需要别人的容纳和起用,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主动权并不在自己手里。

由此想到,为什么很少听到手艺好的木匠抱怨“怀才不遇”。木匠的手艺好不好是一下就能看得出来的,不像官场上的人,短时间内可以鱼目混珠;雇用木匠的只要你为他制作出外观美而又经久耐用的木器,不像官场上用人,受太多的感情因素利益关系的牵制;木匠有没有才,客观标准第一,更不是由什么人说了算。因而,木匠有才无不遇。手艺好的木匠,一传十,十传百,生意络绎不绝,忙得不可开交,不怕他的才能得不到发挥。

木匠为人干活,你看得上我,我可以为你干;你看不上我,我可以另找一个户头,不一定就要赖在你这里。管仲之后一百多年的晏子有一个信条:“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国无道,即衡命。”战国时魏国的大夫田子方也说过:“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贫贱哉!”这就是说,你是有道明君,我就为你效力,不然,我可以卷起铺盖就走的。“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犯不着吊死在一棵树上,也犯不着去受那种窝囊气。可见,那个时候,官场中人倒是有这种方便的,“良禽择木而栖”是很正常的事。

如今提倡人才流动,有的地方还搞了招聘制。我想,这“人才”如果真的能“流动”起来,这“招聘”如果真的能成为一种制度,有才干的人不啻是多了一點主动权和自主权,或许倒是减少所谓“怀才不遇”的有效措施。

当然,仅仅有这一点还不够。要是才与不才还是由个别人说了算,而庞涓和楚怀王的子孙又绵绵不绝,那么,管你怎么“流动”,怎么“招聘”,未免还会有人“怀才不遇”的,决计没有像木匠那么潇洒。

还得有一个前提,“怀才不遇”者必须真的是才。倘若只是一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那也就无所谓“遇”与“不遇”了。

2013年5月4日《华商报》

猜你喜欢
明君楚怀王庞涓
浅析《屈原列传》中楚怀王的性格特点
楚怀王贪小失大
压低别人并不能让自己更高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孙膑与庞涓
端午节
孟子说仁德
假痴不癫
论楚怀王的两大失误
——楚王评传系列之楚怀王研究
侦破小说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