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
李福昌,北京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英国皇家火花协会会员,亚洲火花学会永久会员。
从上小学收集火柴盒开始,到现在琳琅满目的李福昌火柴博物馆,他收集了60多年与火柴相关的物件。他还用两年的时间在北京筹备举办了“国际火花珍品展”,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火花的历史和魅力。
一盒火花,一段历史
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李福昌从小喜欢美术。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专业的美术书籍,他就四处收集各种画片、商标和火花(火柴盒上的画片),照着上面的图案练习画画。那个时候,街坊四邻中很多没有工作的妇女,都给火柴厂糊火柴盒挣点钱补贴家用,孩子们放学后也会加入她们的行列。同学们知道李福昌喜欢收集火花,就把那些有残次的火花都留给他。随着手中的火花越来越多,李福昌发现可以把火花分门别类地收藏,非常有趣。就这样,少年时代的李福昌开始了自己持续一生的火花收藏。
上世纪90年代初,藏品越来越多的李福昌用自家的门厅办起了火柴博物馆。他的镇馆之宝是一块类似古铜镜的圆形物件——古代取火工具阳燧。这是人类利用太阳能最早的文物之一。据考证,远在西周时期,火种由国家控制,并设有专门掌管火的重要官职司烜氏,当时使用的取火工具就是阳燧。取火时,将它对准太阳,阳光照射到阳燧的凹面上,反射出的高强光能将艾绒点燃形成火苗。
在李福昌看来,博物馆中的每盒火柴、每枚火花背后都有故事,也都有着历史、文化方面的价值。辛亥革命期间的火花上,孙中山、黄兴的画像惟妙惟肖,有武昌起义图案的火柴盒上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场景。而一盒看上去不太起眼的印有美女画像的火柴,李福昌说起来却是饱含感情,“就是这盒火柴让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火柴。”民国初年,中国的火柴市场被瑞典的凤凰牌火柴和日本的猴牌火柴垄断着。为了打开中国火柴的销路,发展民族工业,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的刘鸿生开动脑筋,与当时生产最畅销的美丽牌香烟的华成烟草公司老板协商,将上海滩当红名伶的画像搬上火柴盒,两家联袂推出美丽牌配烟火柴。由于市民爱国热情高涨和明星效应,香烟、火柴一齐旺销,打破了“洋火”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李福昌的火柴博物馆里,还收藏有大量的火柴护品,如火柴护套、护夹、护盒、支架等,大多为金属和竹木牙角制成,有的表面还有镀金。小小的廉价的火柴为什么还会配有这么精致的护套呢?
原来,在100多年前,火柴是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的奢侈品。中国最早使用的火柴是从外国进口而来,因此价格极为昂贵。对于如此昂贵的火柴自然要倍加保护,于是火柴的护品便应运而生。当“英国皇家火花协会”的两个人来到李福昌家里参观时,最让他们感兴趣的就是这些火柴护套,其中一人想以重金买下一只珐琅荷花护套。李福昌笑着摆摆手说,“这个我只有一只,多少钱我都不会卖的。”看到他们又对清末民初的青花瓷火柴缸非常感兴趣,李福昌送了他们每人一只。两人像孩子一样高兴得合不拢嘴,回国后他们立刻用特快专递为李福昌寄来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放火柴容器以及金属火柴盒等礼物。
在众多的藏品中,大部分是李福昌多年来奔波于各地收集而来,还有一部分则是藏友们友谊的结晶。芬兰人尤卡先生在一次展会上与李福昌相识,尤卡喜欢收藏酒瓶,李福昌便想方设法为他收集中国的酒瓶。作为回报,尤卡则从欧洲各地寻找火花。尤卡的父亲也收集火花,有时他还会从父亲的藏品中拿几件送给李福昌。每年尤卡都会带着家人来一趟中国,他们刚认识时尤卡的女儿苏珊娜只有9岁,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漂亮的大姑娘,是芬兰一家航空公司的空姐了。
在李福昌家中,所有的火花展品都按国家博物馆的标准进行分类、展陈和保护,而且摆放了相应的说明牌。李福昌说,根据火柴的特点,他的藏品保管起来最重要的就是防火,展柜要用防火材料,还要密闭,照明也得用冷光灯。由于火柴盒受潮会发霉,太干燥又会变脆甚至开裂,所以恒温恒湿也很重要,因此冬天加湿、夏天防潮,一点不能大意。
让世界火花爱好者来中国看展览
收藏了50多年火花,李福昌最得意的事情莫过于促成“国际火花珍品展”在中国的召开。
2005年9月,亚洲火花学会会长、新加坡籍华人黄汉森,从北京转机前往伦敦参加“英国皇家火花协会”的年会。成立于1945年的“英国皇家火花协会”是世界上最具名望的火花收藏协会,在全世界拥有近8000名会员,经常在英国和其他各国举办各种火花展和拍卖会。李福昌也于2000年申请加入“英国皇家火花协会”,凭着他的学历和藏品的丰富,很快被批准入会。
在之前深圳的一次火花收藏会议上,黄汉森结识了李福昌。这次在北京作短暂的停留,黄汉森的行程安排得很紧,但他告诉李福昌,希望抽出20分钟去看看他的火柴博物馆。
结果黄汉森在李福昌那里一直看了5个小时,这期间他多次接打电话,推掉了本来安排好的一个个酒会。一到伦敦,他兴奋地把在李福昌博物馆拍摄的照片拿给“英国皇家火花协会”的会员们看,并一一讲解。协会的7位负责人看完后激动不已,当即表示他们要自费组团来中国看李福昌的藏品。
黄汉森马上把这个消息反馈给李福昌。这倒让李福昌有些为难,他们来一趟中国每个人需要花费10万元人民币,人家花这么多钱来,就为了看看自己的藏品,他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几天之后,李福昌想到了一个主意,不如在北京办一个国际火花展览,邀请更多的火花收藏者来北京。这样大家可以看到更多的展品,也不枉此行了。
这个主意受到英国方面的热烈欢迎,李福昌开始着手准备。他说服了首都博物馆为他们提供场所,又联系其他国家和中国各地的火花爱好者,并亲自设计会标、会章,以及展品的布置。根据每位收藏者的特点,李福昌安排每个参展人员所携带的展品都不重复,并让他们每人写一篇论文介绍自己所擅长的那部分火花收藏。
准备工作整整忙碌了两年。2007年9月,“国际火花珍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如约开幕,共有来自英国、新加坡、泰国和中国的15位收藏家和首都博物馆收藏的火花、火柴实物及火柴厂历史档案等文物。展品种类丰富、精品荟萃,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品。例如早期的欧洲火花、亚洲火花、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摩擦火车纪念品等;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北京火柴厂前身京师丹凤火柴公司的百年保险柜、北京火柴厂为毛主席特供的“梅花牌”火柴实物等展品。来观看展览的人们都直呼过瘾,英国皇家火花协会的会长更是竖起大拇指,夸赞中国人办了这样一次高质量、品种全的火花展。
最近李福昌又收入了几件宝贝,让他很是兴奋。驻波黑大使馆的朋友从法国的旧货市场,为他找到了几个火柴护套和电石灯,每件都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些火柴护套是珐琅的,但是工艺与中国的不同,中国的图案是掐丝工艺,法国的则是颜料画上去后再烧制的。李福昌说,收藏是一种乐趣,但也要看缘分,自己的每件藏品几乎都有一个故事,每天摆弄摆弄它们,觉得生活是那样有滋有味。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