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2013-04-29 00:44王华玉
华声 2013年9期
关键词:北京警方白宫办案

王华玉

一起发生在18年前的中国校园投毒案,近日来成了全球舆论热点。

5月3日,一位美国华人在“白宫请愿网(we the people)”上发起请愿,请求美国调查和驱逐朱令案的嫌疑人孙维,迅速得到了超过10万人的回应。 按照规则,对于在30天内超过10万人签名的请愿,白宫需要做出回应。

到目前为止,白宫没有动静——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美国法律人士指出,由于这个刑事案件发生在中国,美国没有管辖权;而且美国司法遵从无罪推定原则,在法院没有判定之前,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司法系统都不可能将嫌疑人驱逐出境。

不过对于发起人来说,这些恐怕不是问题,他们要的是国际舆论的关注,以倒逼中国做出回应。从随后北京警方的微博回应来看,这种预期应该是达到了,至少是某种程度上达到了。

一个案件,需要用这种“曲线救国”的办法来探寻解决之路,其中滋味让人唏嘘。它是一个切片,凸显了现今中国司法救济“肠梗阻”的病症。

北京警方“犯罪痕迹物证灭失,最终无法破案”的回应无疑是令人泄气的,但话说回来,即使按一些人的要求公布当年的案情调查记录,也会无法让舆论满意,人们依然会在细节上穷追不舍。因为,他们已经无数次错过了时机。是他们长達十多年的缄默,造成了无法补救的信任危机。

一个发生在中国最高学府的投毒案,因主体的特殊,案件承办者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可以想见;接到报案时距案发已经半年,侦破难度大,这也是客观事实。我们姑且把网上的“阴谋论”抛开不说,以一份善意,把北京警方的三缄其口当作一种“习惯”——事实上,确实也是一种习惯。每逢像朱令案这样社会影响大的案件,政法部门总是“埋头苦干”,不管案情侦破顺利与否,既不及时公布办案进程,也不和受害人家属进行坦诚沟通,更不理会舆论动向。这样,就必然会给坊间质疑乃至谣言四起提供阔大的空间。所以,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对受害人及其家属、对办案方甚至对嫌疑人都很不利的坏习惯。

“依靠人民群众”历来是我党的法宝之一,这个法宝曾帮助共产党打下江山,可惜,后来,有些人却慢慢疏离了它。“关门办案”这个习惯的形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法部门把办案当成自家院子里的事,没有养成尊重民意的意识,更没有明白“警民互动”对案件侦破的积极作用。假如换一种方式,把人们群众当作一家人,有什么心思和困难都及时和“家人”通个气,那么,纵使最终的结果不如意,也肯定能得到理解,而不是彼此猜忌。

我们并不认为,朱令案一定是可以侦破的;我们也不认同“命案必破”的思维和做法,事实上,那是反科学的“人定胜天”的愚昧思维。承认有些案件是无法侦破的,这也是司法理性化和人类认知水平进步的一个要求。但是,办案一定要公开透明,要注重和社会的互动,开诚布公,让公众信服。尤其重要的是,不允许人为地制造“无头案”!

猜你喜欢
北京警方白宫办案
白宫附近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疫情防控与检察办案“两不误”——河北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无接触”办案
白宫又陷落
白宫陷落
白宫医生攥着总统的命
抢钱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