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牙

2013-04-29 05:17:02王进
求知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换牙磨牙观点

王进

思想与牙齿,于人之作用,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牙齿帮助人咀嚼食物,以助消化,否则囫囵吞枣般咽到胃里,轻则恶心难受,重则一命呜呼。就像哲学家狄德罗死前已经病入膏肓,但他为给世人示范人哪怕在死前也是可以好好享受生活的,于是吞下一枚杏仁,结果被杏仁核卡住窒息而死。思想的作用则是辅佐人理清头绪,认清自我,否则成天浑浑噩噩地过,轻者迷惘徘徊,重者了无生趣。思想与牙齿,前者助推人的精神升华,后者确保人的物质享受,二者不仅相得益彰,且在本质上具有极强的共通性。

对于软硬大小不同的食物,

牙齿要做到分工明确—切牙的功能是切断食物,双尖牙用以搗碎食物,磨牙则能磨碎食物。牙齿必须协调地将切牙、双尖牙、磨牙组合起来发挥各自的妙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咀嚼功能。思想为人的行为模式提供了决策依据,决策植根于思想的琴弦拨动。人的思想同样呈现多元化特点,是锐利与敦厚的结合。如同 “根深厚重”的磨牙磨碎食物时虽缓慢而无声却不易被拔起,而“尖锐利落”的切牙切断食物虽迅速而猛烈却易于受伤或断裂一样,人的思想既要包含以冷静平和心态洞察世间万物的厚重深邃,也要涵盖以积极乐观视角审视周遭变化的灵动活跃。

思想是沟通外部世界与内部心灵的重要门户,牙齿是人类获取维持身体机能所需能量的首要关卡。思想与牙齿,必须长期保持开放状态,确保养分源源不断地进入人体,才能有“温暖之光”使身体强壮,令思想茁壮,让内心殷实。反之,当它们紧闭时,垒砌的高墙阻隔了外部世界的精彩,思想没了养分,渐渐变成死水一潭,人自然越来越故步自封;而身体缺少养料,器官组织逐渐退化,人的机能急剧下降。

食物经过牙齿的咬碎磨细能更好更快地被消化吸收,观点借由思想的质疑探寻能更深入地被提炼升华。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必须借助碰撞磨合才能有好的结晶体。牙齿与食物,不仅仅是单一的“被撕咬”“被碾磨”的关系,食物的存在同样给牙齿提供了历练之机;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和拓展,必须建立在不断接受他者观点的基石上,这既有他人观点于我所起的修枝剪叶之效,也有我之观点于他所起的启迪发蒙之功。观点碰撞产生的火花、热力和光亮,是思想进化的催化剂,照亮着脑海中的盲区,温暖了内心的冰点。

现代牙科学所指的牙齿,是指人和动物嘴中具有一定形态的高度钙化的组织。钙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期间更要经历痛苦的从乳齿到恒齿再到智齿的换牙历程。思想的形成更为漫长,从“绝对小孩”的纯真烂漫过渡到青春年少的苦闷彷徨再到成人世界的斤斤计较,这种撕裂的痛苦,较之换牙不知惨烈多少倍。可牙必须得换,思想更得要成熟。一个人不能总用乳牙咀嚼,更不可能用孩子的天真去应对社会的尔虞我诈。既然成长的痛苦无法逃避,那就换上乐观的心态面对换牙。换嘴里的牙易,换思想的牙难。嘴里的牙没换好,影响最大的是美观受损;思想的牙没换好,积极融入社会的心态就会受挫,影响更深远。更重要的是,牙的咀嚼功能不仅仅在人进食食物时才发生,很多时候咀嚼是在人无意识的状态下出现,比如:睡梦中的磨牙。思想的牙更是如此,它无时无刻不在啮噬着人的精神世界,强迫人们不断消化与既有价值体系有排异性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真是有牙的。

人不仅要有好牙,也要有好思想,二者缺一不可,否则生活必定陷入困境。牙齿早早坏掉者,只能凭借义齿甚至牙套实现咀嚼功能,其间的不便与不爽是牙好者领会不来的;思想不纯正者,人前的光鲜常伴随夜深人静时的落寞,就像贪污腐败者听到路过家门口的警车发出的警笛声每每会步步心惊,受不良思想戕害者总在担心“最后审判日”来临时的严苛判决,而这是甘于平淡者无法想象的痛苦。很多人梦寐以求有一口好牙,但好牙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塑造。好牙之好:一在纯白无暇,二在对称协调,三在没有口臭相伴,四在功能正常,五在美观大方。如果日常生活中不会正确刷牙,不留心辛辣食物对牙齿的伤害,缺乏对牙齿的悉心关照和科学护理,一口好牙只是白日梦。相反,一口坏牙既可能是家族基因,如“地包天”;更可能是后天原因,如“四环素牙”。好思想与好牙同理,人人皆想拥有但都疏懒或畏惧于磨炼之艰辛,一不小心就受种种诱惑偏离正确航线导致前功尽弃。而人性的懒惰更是思想塑造的大敌,投机取巧之心一旦蠢蠢欲动,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思想之好:一在纯洁刚正,出淤泥而不染;二在立场坚定,不轻易做“墙头草”;三在兼容并蓄,心胸宽广;四在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要达成上述目标,除了日复一日不间断地学习和精进,没有其他法门。更重要的是,一口整齐的牙齿,固然好看,但却不耐看,毕竟再美的风景如果没有生态多样性,缺少了变化,是极易令人生厌的。一个人的思想,若是没有与他人实现观点各异的争议和冲突,都是一个模子铸就的,恐怕生命就退化为行尸走肉。

人们常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可在牙疼来临之前,有几个人会像关照容貌、服饰般细心呵护牙齿呢?反之,一旦脸上有粉刺、暗疮,大呼小叫者比比皆是。脸上有了小斑点,固然不美,但与牙疼带来的痛楚相比,居然更揪心更抓狂,可见世人大多重表象不重内涵,重当下不重未来,重他人评价不重自我感受。很多人对于思想的态度也是如此。名誉、地位、身份,一旦遭受侵害,如丧考妣,非加倍夺回失去的损失不可,但对于思想逐渐荒漠化却完全置之不理。在头顶光环者看来,只要外在的装饰物所营造的光环效应没有消退,自己是否有真正的思想根本不值一提,只要光环够大够亮够高,臣服者就无法探究头顶光环者的思想境界,或者说臣服者本来在乎的就是臣服这一行为,至于向谁臣服,还不都是一样。

最为重要的是,没有思想与牙齿,也许人会空心化,但如果将义齿或有毒的思想用来行不轨之事,那就更加令人忧心。有个笑话说,一个人与人打赌可以用牙齿咬到自己的右眼,结果他把右边的玻璃假眼放在嘴里咬一下就轻易赌赢了;接着他又和同一个人打赌能用牙齿咬到自己的左眼,这一次他把嘴里的义齿掏出来咬了咬左眼令四座皆惊。当牙齿沦落为坑蒙拐骗的道具时,也就陷入到“老没牙的喝粥—无耻下流”的地步。而思想如果成为心怀叵测者的帮凶时,那就更加可怕。

牙在嘴的庇护之下,如果你不开口,别人无法看清你的牙。人们常用“武装到牙齿”形容一个人全副武装,不仅双手掌握武器,还用牙咬着刀。牙齿不仅能持有武器,牙齿本身就是武器,拳王泰森对此就很有发言权,霍利菲尔德的耳朵就是泰森牙齿的战利品。可见,牙齿的坚硬确保了它作为武器的攻击属性。当然,如果你不主动把牙作为伤人利器,牙的坚硬就不会给人留下难以抹去的“牙印”。但牙看似坚硬,实则娇贵。人到暮年牙齿早已脱落而舌头依旧,所以才会有“最坚硬的牙齿也不及柔软的舌头长久”的说法。思想的牙也兼具这种辩证性。如果你自愿选择不轻易发表言论,思想就很难为人所知,自然增加了一层厚厚的保护膜。这是很多人的生存法则和处世之道,当然也为很多人所不屑。如果思想不够尖锐,不够锋利,不够直指人心,那么思想是不能够作为投枪与匕首的;但是当思想坚硬如铁甚至爆炸力极强时,威力固然增大,但会给思想者带来麻烦和困扰,甚至彻底丧失思考的权利。

思想与人,犹如鱼水关系,思想这汪清泉干涸了,人这条鱼也就只剩下一闭一合喘粗气的苟延残喘了。

没了思想的牙,人就失去了灵魂。

猜你喜欢
换牙磨牙观点
换牙了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 02:07:58
动物换牙二三事
学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28
换牙
启蒙(3-7岁)(2018年9期)2018-08-30 08:55:56
观点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迷信
为什么有人睡觉会磨牙
业内观点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