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国礼”的河南洋媳妇

2013-04-29 23:01小非
妇女 2013年9期
关键词:朱伟国礼加勒比

小非

“梁祝”为媒,洋妞和中国小伙的奇缘

说起十多年前与中国小伙子朱伟的那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桑丽莎脸上笑容灿烂。

1996年,桑丽莎从她的祖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以下简称特多)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此前,桑丽莎已经是特多一家国家级报社的记者了。作为特多到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桑丽莎学习非常用功,她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外,还抓紧一切时间在生活中学习汉语。这所大学为了让留学生熟悉中国文化,经常安排他们到长安大戏院看演出。对汉语熟悉程度不同的留学生们,对于舞台上的演出也不能完全理解,所以,每次看完演出,他们总要找机会和现场懂英语的中国观众交流一下,以加深对剧情的理解。桑丽莎与中国小伙子朱伟就在这里相识了。

朱伟是郑州人,在北京读完大学后,就在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找了份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会接待一些国外的客户,为了取得客户的好感,让洋客户了解中国文化,公司会安排公司员工与客户一起去长安大戏院看演出。朱伟小时候在家乡是听着民间故事长大的,又读了不少中国古典名著,民族文化的功底比较深,加上英语口语特棒,所以,每次观看演出,他都是个出色的翻译。

这年夏季的一天,桑丽莎和同学们到长安大戏院观看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看完戏,她看到一群留学生围着一个小伙子,在听他侃侃而谈,她也凑上前去,听见小伙子在用一口纯正的英语讲解梁山伯与祝英台那缠绵的爱情,中间还穿插着对中国民俗的介绍,语言诙谐幽默,一会把人们带入到一对有情人生离死别的愁肠别绪之中,一会又让人们和他一起随着一对翩翩飞舞的蝴蝶超然物外……桑丽莎听得入了迷,她来中国之前真没想到,这个国度还有这样古老而又延续至今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化,她迫切地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当朱伟的讲解结束时,她要下了朱伟的电话号码。

桑丽莎说,在她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带她到当地唐人街的一个小店买东西,当她排队付款的时候,就听到两个中国少女在说汉语,那样的柔声细语,每一个音符都似一滴小水珠滴落到河水里,那么好听。桑丽莎说,我当时很伤感,我与她们站得这么近,但感觉却又那么远——我听不懂她们的语言,没办法和她们交流……

也许是出于对语言的敏感和热爱,桑丽莎大学毕业后就进了一家国家级的报社当了一名记者。不久之后,当那个到中国学习的机会出现时,她毫不犹豫地抓住了。

与朱伟相识后,桑丽莎时常打电话与朱伟相约去观看戏剧。慢慢地,戏前与戏后的交流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而随着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桑丽莎也对这个关怀体贴的中国小伙子产生了感情,可是,她不知道怎样表达。于是,她现学现卖,学着戏剧中祝英台的台词对朱伟说:“你看那树上的两只鸟儿可像你和我?”朱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异国姑娘的心思。一段时间的接触,这个中美洲姑娘给他留下非常好的印象,虽然肤色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同样都很着迷,于是,他们开始了热恋。

2001年3月,朱伟带着桑丽莎回到郑州老家领了结婚证。不久,朱伟年迈的姥姥生病需要照顾,桑丽莎得知后,主动提出他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孝心,于是,朱伟便带着洋媳妇在郑州开始了他们柴米油盐的平常生活。

如今,他们的大儿子已经12岁,小儿子10岁,在他们家中,日常交流用的是英语和中文“两掺儿”。

桑丽莎特别迷恋中国古典文化,她甚至成了京剧票友,曾有过连续28个小时学习京剧的经历,在央视的《老外唱京剧》栏目登台一亮嗓,把评委和观众都hold住了,拿到了“银龙奖”。

桑丽莎在中国交了很多朋友,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她都会跟朱伟去走亲戚。来中国十多年,桑丽莎已经很适应中国的饮食了,最喜欢吃的是火锅、酸菜鱼和炸酱面。

酷爱中国龙写出了“国礼”童话书

在桑丽莎的家乡特多,旅游业是第一大产业,岛国的大海、蓝天、白云,以及椰树、草编和古船让人神往,更有那多彩多姿的服装、热情奔放的舞蹈,而到了当地的狂欢节时,每个人都会穿着各式的奇异衣服走上大街,尽情歌舞。

朱伟说,特多还没有郑州大,但四季如春,富饶美丽,资源丰富,盛产天然气和沥青。中国人早在200多年前就抵达特多,当地人口100多万,华人有六七千。在首都西班牙港,有一条街聚拢了20多家中餐馆。

婚后的桑丽莎和朱伟从事外贸生意。工作之余,桑丽莎还会参加一些文化交流工作,她对中国龙很感兴趣,大学毕业时,她的毕业论文就是《龙年说龙》。后来,她还专门跑到了河南濮阳看“龙”。濮阳1987年出土的蚌壳摆塑龙,距今差不多有6500年。

桑丽莎认为,因为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在很多外国孩子的印象里,中国的龙一直是凶恶的象征,是邪恶和恐怖的化身。桑丽莎来中国后,对龙的寓意和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了中国龙是吉祥勇敢的象征后,她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其他国家的人民,真正认识中国文化和中国龙,而这项工作,应该从孩子阶段开始。

桑丽莎觉得,虽然现在中国强大了,但是还有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东方的神秘国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就算像她这样在中国居住生活了很多年的人都无法彻底的了解,所以希望用她对中国的理解,写一本给孩子看的书,用浅显轻松的方式让读者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

于是,桑丽莎就写出了一本“国礼”童话书。

这本书的由来是这样的——桑丽莎说,孩子小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缠着她讲故事,由于她对中国的故事了解不多,就自己编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几年下来,孩子们认为妈妈编的故事最好听,朱伟也觉得这些故事很棒。2010年初,桑丽莎用了三个月时间,将自己编的中国龙故事改编结集,创作了童话书《皇帝、新娘与龙袍》,讲述古代中国一个新皇帝和两个想嫁给他的女孩之间发生的魔幻故事,并分中英两种文字出版了这本书。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期间,桑丽莎曾担任加勒比共同体联合馆的馆长。在世博会的平台上,桑丽莎温柔、美丽、大方,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甚至随意冒出的都是地道的民间方言。当年7月17日,上海世博会加勒比共同体联合馆迎来她的荣誉日——桑丽莎的新书《皇帝、新娘与龙袍》在那天首发。当时的加勒比共同体秘书长兼加勒比共同体联合馆总代表埃德温·卡林顿出席了新书发布会。他说,多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扩大和加勒比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项目,而桑丽莎的新书,缩短了中国与加勒比国家的距离。

对此,桑丽莎说:“我有一种成就感。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古老、悠久的灿烂文化使我能写出《皇帝、新娘与龙袍》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激发国外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和热爱……”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本书还被作为“国礼”,送给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2013年6月1日上午,特多总理送给了到访的习近平主席两件礼物,其中一件就是桑丽莎的英文版的童话书《皇帝、新娘与龙袍》。

朱伟说,桑丽莎的作品,这次有幸成为特多的国礼送给习近平主席,这让我和丽莎都感到无比的自豪,我和丽莎特别有成就感。习主席在特多谈到经济交流合作时,还特意说到了文化创意产业,这对我和桑丽莎的事业绝对是个好消息……

用动漫作品传播中华文化

其实,早在2013年5月下旬,桑丽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特多。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习近平主席要出访特多,桑丽莎要肩负起“文化交流特使”的职责,做些沟通工作;另一个原因是,桑丽莎要和加勒比地区最大的英文电视台洽谈《魄力熊猫》在当地的播出事宜。

朱伟说,自从动画片《功夫熊猫》上映后,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迅疾红遍全球,有心致力中国和特多文化交流的桑丽莎,也十分喜爱熊猫。随着日常贸易工作的稳定,朱伟和桑丽莎的“业务”开始逐渐向文化产业领域倾斜。2011年底,他们在郑州创建了金蘑菇(郑州)动漫有限公司,桑丽莎出任CEO,这是特多共和国公民在中国投资的四个公司之一。《魄力熊猫》是金蘑菇公司的第一部系列作品,计划拍摄26集。

《魄力熊猫》讲的是6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的冒险经历,目前样片已经制作完毕,一些风投公司已开始联系他们收购,但他们不愿意卖。公司计划做成西班牙文、英文、中文三个版本,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就瞄准了加勒比国家,目前已和覆盖加勒比地区15个国家的最大的英文电视台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估计今年能在当地播出七八集。

朱伟开玩笑说,《魄力熊猫》是他和桑丽莎在文化产业“生下的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他们选择了《皇帝、新娘与龙袍》,公司有意将这本书打造成一部3D动画片,现在已经开始着手筹备。

谈及动漫产业,朱伟说,动漫产业既是新兴产业,也是朝阳产业。童真,最能弥合地域文化差异,朱伟说,现在很多中国文化企业的产品走不出去或者走出去反响不咋样,主要是缺乏对当地消费者对文化产品消费的心理、习惯等方面的了解,以为将汉字直接翻译成英语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建议从业者将自己的产品往外推时,一定要充分调研目标地的居民的消费方式和习惯。

再过一些日子桑丽莎就要回郑州了。朱伟说,到时候他会先给丽莎做碗郑州的打卤面,放上荆芥、黄瓜丝,好好犒劳犒劳老婆……

编辑/江松颖

猜你喜欢
朱伟国礼加勒比
Fixed-time group consensus of second-order multi-agent systems based on event-triggered control
加勒比国家强烈呼吁美国遏制枪支外溢
皇家加勒比“海洋奇迹号”正式交付,刷新世界最大豪华游轮纪录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韩国 来自朝鲜的“国礼”
改造女婿
回到永善(小说)
加勒比休闲
新媒介下蜀绣“关系传播”探析——以蜀绣作为国礼承载关系为例
对以古籍为国礼的一些小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