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都是文艺青年

2013-04-29 22:38许骥
大学生 2013年9期
关键词:书评人写诗文艺

许骥

一手福建人,二手浙江人,三手香港人,80后作家,书评人,先后供职书店、出版社、媒体,现任《明报》记者,著有《同胞,请淡定》,《书评人可以歇歇了》。

不是所有写诗的人都叫诗人,真正的诗人是诗意生活着的人,而不是一种职业或技能。

2013年3月,台湾作家杨照先生来到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博群大讲堂开讲。“博群”发起人,中大教授周保松老师邀我同去晚餐,我于是提前两小时到场,聆听杨照先生的讲座“文学、历史与社会责任——我的人生路”。

杨照先生一直是我尊敬的前辈,他能写、能说,对晚辈很照顾、鼓励。每次听他教诲,都收益颇多。

在杨照先生的讲座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讲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杨照先生说,他年轻时是个文艺青年,他们家的兄弟姐妹都是“文艺青年”。先生奇怪的是,全家明明只有他一人从事文化工作,却感觉兄弟姐妹都是文艺青年。

此处需要先厘清“文艺青年”之概念。如果你自觉是个文艺青年,或者你身边有个你心中认为的文艺青年,那么不妨问问你自己或者那个人有没有听过一句话:真正的诗人,即便不写诗,也是诗人。不是所有写诗的人都叫诗人,真正的诗人是诗意生活着的人,而不是一种职业或技能。同理,文艺青年也不是把文艺当职业或技能的人,不是会弹吉他、玩摄影、写小说、画素描……就是文艺青年。一个人可能会做很多艺术性的事,但却是个世俗无比、成天奔波于红尘,以“文艺”为维生手段的人。

杨照先生说,真正的“文艺青年”,其实乃是从不认为世上有所谓“标准答案”的人,是永远和这个世界的陈规陋习在抗争的人,是永远敢于做梦、敢于想象另一种可能的人。如果有人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不经大脑思考便说出:好车、好房、好工作……这类答案,对不起,即便你凭借文艺技能拿了巨多国际大奖,你仍旧只是个俗不可耐的人,距离文艺青年的标准很远。

杨照先生是台湾大学历史系出身,从小爱好文学,后负笈美国,怀着巨大的好奇,研读了新闻学。回台湾后,他与友人创办被誉为“台湾纽约客”的《新新闻》杂志。我对先生说:“当我写到您时,定语总是‘作家或‘文论家。”而他却对我说:“其实我只是个媒体人。”似乎所有问题杨照先生都可以谈,无论是文学、历史、新闻、政治、社会学、人类学……我甚至知道他出过一本书,专门教人如何阅读推理小说,书名叫作《推理之门由此进:推理的四门必修课》。

我能够猜到,为什么杨照先生的知识能够如此渊博,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梦想。而梦想的基础,便是一个人是否具备“想象力”——你敢不敢把你想象成另一种人?只要踏出这一步,便是一段新的旅程。

人是生而拥有想象力的,并不全靠后天的培养。后天需要做的,就是不要用那么多世俗的东西,去箍死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杨照先生有段话特别动人,他说道:当他回溯三十多年的人生,最为骄傲的一件事,便是从来没有让当下的自己,愧对17岁的自己。17岁,你还记得吗?

我记得我十七八岁的时候,确实想清楚过很多问题。例如,我立志此生要从事文化事业,更具体地说,要做个写字的人;例如,我确定相比之物质,精神对我来说更加重要;例如,今后如果我误入歧途,一定不要忘记提醒自己,小时候立志不许自己变成那个“讨厌的大人”……一切的一切,仿佛历历在目。

最近有些迷失,但恢复得很快。朋友都讶异于我的疗愈速度,我告诉他们:原因很简单,对你们来讲,疗愈的目标在飘渺的前方,可是对我来说,疗愈的目标就在身后——只要一回头,我就到了。

亲爱的读者,我不知道你的年龄。但我猜,如果你还能被我的文字打动,那么你的想象力终没有完全泯灭。当你迷惘的时候,试试看回到原点,重新出发,问问17岁的自己,现在脚下的路是你最初想要走的吗?如果不是,永远来得及重新启程。千万不要让17岁的自己,看不起现在的自己。

最后,我引两句博群大讲堂的“宣言”《我们相信什么》作为收尾:“我们相信,人应该有梦想。梦想,让我们看得更远,见到更多可能性。梦想,让我们不因循,敢突破,有勇气走自己的路。”

责任编辑:刘贞

猜你喜欢
书评人写诗文艺
1942,文艺之春
学写诗
2019.07.16 澎湃新闻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新媒体书评人与网络文学批评机制的有效构建
小鸟写诗
□文艺范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这个暑假,写诗吧!
2014失望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