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鲜为人知的爱国侨胞

2013-04-29 21:02:23张忆文
求知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洪门侨胞中山

张忆文

说起爱国侨胞,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南洋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抗日战争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美洲爱国华侨领袖司徒美堂先生则鲜为人知。

司徒美堂于1868年出生在广东省开平县的一个贫困家庭,6岁丧父。年幼的他只上了四年私塾便辍学到新会县城的一家小店当杂工。在这期间他跟附近的一个师傅学起了武术,由于天赋异禀,很快练得一身好功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从美国归来的华侨,在他的影响下,年仅12岁的他带着母亲东拼西凑的50多块大洋,怀着着梦想,只身来到美国旧金山。

此时的旧金山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工人失业人数增加,排华的恶浪愈演愈烈。在美国的侨胞不受当地法律的保护,白人可以任意的欺压侨胞。在“会仙楼”工作的司徒美堂,年轻气盛,面对白人的欺压忍无可忍,教训了吃白食的白人醉鬼,没有想到出手过重,将其打死。为此,他差点被判处绞刑,后来在洪门人士的大力营救下,入狱10月后才重新获得自由。

1882年,17岁的他加入洪门。此时的华侨门派林立,各个堂口为了争夺利益相互的暗算、斗争。1894年他在当地名侨阮本万、李圣策的支持下,在波士顿致公堂内另立系统,成立安良堂,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为宗旨。期间大力发展实业,创立华文学校,并且涉足金融等行业。为了团结广大侨胞,他在安良堂和和胜堂组织的“和平会”主动检讨,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堂斗”使侨胞达到空前的团结。

1904年孙中山先生在美国宣传革命,他以致公堂总理的身份为中山先生接风洗尘。在此期间,他和中山先生同吃同住,既是保姆,又是保镖。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同盟会以及中山先生,因为筹不到革命经费,焦头烂额。司徒美堂将自己其下的产业典押出去,解决了中山先生的燃眉之急。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又资助中山先生回国。随后他又积极筹款支持中山先生领导的反袁斗争。

1925年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舊金山召开,来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成立中国致公党。1931年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司徒美堂当选致公党美洲总部主席。

1932年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以蔡廷锴、蒋光鼐为首的十九路军奋起抗击。远在美国的司徒美堂得知情况后,组织侨胞进行捐款,随后将物资运送到上海,慰问十九路军将士,并且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的追悼大会,他代表美洲华侨赠送了花圈。

蔡廷锴将军发动“福建事变”后流亡美国,为了防止蔡将军被人暗算,他自愿充当蔡将军的保镖,陪同他介绍十九路军的英勇事迹,宣传抗日主张。继蔡廷锴将军之后,司徒美堂和侨胞还保护了杨虎城将军、冯玉祥将军和陶行知等爱国人士,使他们能够顺利访问了美国,宣传抗日主张。

“七七事变”爆发后,司徒美堂发动侨胞成立“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他全力地投入到募捐救国的专职工作中。八年抗战,仅纽约华侨就人均捐款670-1000美元。他不仅是纽约地区捐款最多的华侨之一,而且还号召侨胞回国参战,保卫家园。

司徒美堂先生受到宋庆龄和何香凝的邀请,回国参加参政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香港。司徒美堂不幸落入日军手里,日本特务矢崎知道他的底细,强迫他当香港维持会会长,他没有屈服,毅然地拒绝,并且慷慨激昂地说:“我已年逾古稀,不想在入土之前背黑锅,那样犹如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随后在各方人士的营救下,他安全地抵达重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谴责国民党发动内战,支持共产党的主张。他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并参加了开国大典。1955年5月8日他因脑溢血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7岁。

司徒美堂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是挚友,支持孙中山开展革命,秉持正义在美国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痛恨蒋介石,但为了名族大义,依然全力支持蒋介石抗战。他深明大义,毅然地站在人民的一边,支持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作者单位:中科院沈阳计算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洪门侨胞中山
“侨之家”服务侨胞有温度有力度
华人时刊(2023年19期)2023-12-27 01:09:44
凝聚侨胞向心力 谱写时代新篇章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24
《中山寂雪沁梅香》
秀江南(2023年12期)2023-02-05 09:39:43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侨胞侨眷老当益壮 坚持18年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华人时刊(2020年19期)2021-01-14 01:17:10
中山君有感于礼
古巴洪门三十六誓考释
卷宗(2018年25期)2018-11-07 11:46:08
“侨胞之家”:以侨之名 行家之实
华人时刊(2017年15期)2017-10-16 01:22:26
清代洪门文化研究的几个侧面
——以乾隆末年至咸同年间洪门会簿为中心
中山君有感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