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单一式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组合式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组件送入轨道,在太空组装而成。
“数字”空间站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第1座空间站礼炮1号,它由轨道舱,服务舱和对接舱组成,呈不规则的圆柱形,总长约12.5米,最大直径4米,总重约18.5吨。礼炮1号完成使命后于同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
前苏联一共发射了7座礼炮号空间站。1982年4月19日礼炮7空间站进入轨道飞行,载人飞行累计达800多天,直到1986年8月才停止载人飞行。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射了11个空间站。其中前苏联共发射8座,美国发射1座,国际联合发射1座,中国发射1座。
和平号空间站原设计寿命5年,到1999年它已在轨工作了12年多,从1999年8月28日起和平号进入无人自动飞行状态,准备最终坠入大气层焚毁,2001年3月23日坠入地球大气层,完成其历史使命,在轨飞行长达15年。
国际空间站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爱尔兰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下午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神舟十号飞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资源舱
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
实验舱
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
和平号空间站的1997年和2001年
1997年·坎坷前行
1997年2月23日,和平号上的两台基本电解生氧装置连续出现故障,航天员拉佐特金在量子1号舱内制氧时,制氧设备突然破裂,引起火灾明火燃烧了90秒,烟雾弥漫到整个空间站航天员们都带上了防毒面具浓烟持续了5-7分钟。
1997年6月25日,和平号进行了进步M34号例行的重新对接试验,航天员齐布利耶夫用遥控方式引导飞船与和平号对接时,飞船与和平号光谱舱发生了碰撞事故,把舱体靠近散热器处撞了一个300平方毫米的孔,并使两块太阳能帆板偏转了角度。
2001年·坠落大洋
2000年12月30日,20世紀倒数第二天,俄罗斯政府发出坠毁和平号的法令。
2000年6月最后一个机组返回地球前还指望有下一个机组接替,按俄罗斯风俗,留下了欢迎他们的盐和面包。
2001年1月27日,给和平号送去受控坠毁所需燃料的进步号M1-5成功与和平号对接,给这匹野牛套上了笼头,莫斯科时间9:30“和平”号空间站的碎片坠落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游客
国际空间站的乘客主要是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但从2001年开始,出现了自费太空旅行者,目前已有7名太空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