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婉珊:拔牛毛的百万富妞

2013-04-29 17:39碧云天
蓝盾 2013年9期
关键词:耙子牧民牦牛

碧云天

一名来自台湾的哈佛女孩,大学毕业后没有去华尔街或联合国工作,而是来到青海省北部的贫困地区,与当地牧民一起凭借牦牛致富。这位兼具社会责任的“时尚织娘”,不仅让无数藏民家庭摆脱贫困,她本人也在一个新鲜的创业领域猎获了财富。

哈佛女孩发现牦牛商机

28岁的乔婉珊是一名台湾女孩,2006年从美国哈佛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她本可以像很多同学一样走进华尔街、联合国或者世界银行工作,过金领生活。但乔婉珊的选择却让人大吃一惊——到缺水断电的中国青海省北部的草原去创业。

乔婉珊之所以做出这个惊人决定,源于她的一次中国内地之行。2005年,在哈佛大学就读国际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她,带着“用更好的方式解决贫困”的课题,第一次来到中国西北地区。希望运用自己的商业知识,为社会扶贫发展出力。

在青海的一些贫困乡镇,乔婉珊看到不少浑身纯黑或雪白、四肢短而粗健的牦牛,颇感好奇。与乔婉珊同行的一位香港朋友是个背包客,堪称“青藏通”的他向乔婉珊介绍说:“牦牛被称作‘高原之舟,是中国特有的动物。它耐饥耐寒,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牦牛浑身是宝,其粗毛可以做帐篷和绳子,细毛可以做衣服和毯子,牛奶可以做酥油和奶酪……”这番介绍让乔婉珊兴趣盎然,接下来,她就对牦牛这种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动物进行了重点考察。

乔婉珊看到,因为藏民住在偏远地区,跟市场并没有接轨,所以牦牛身上的“宝贝”尚未被发掘出来。许多人家养了几十、上百头牦牛,但做出的奶酪很少有人问津,一些贫困户只得靠捡草药、蘑菇赚取微薄收入,不少人家甚至没有钱通电。

通过查阅资料,乔婉珊得知牦牛每年采毛一次,粗毛和绒毛各占一半,牦牛绒既柔软又保暖,是继羊绒之后的又一种高档纺织原料。令她感到遗憾的是,当地藏民并不懂牦牛绒的价值,平时都是粗毛细毛一把抓,然后以低廉的价格卖出去。

意识到牦牛绒材质的稀缺性,以及看着当地牧民抱着“金砖”却生活困苦,乔婉珊当即做出一个大胆决定:毕业之后办一个“社会企业”,专门做牦牛绒产品。回到美国后她很快就写出了关于牦牛的创业计划,并赢得2006年哈佛大学的商业计划奖金1.5万美元。

2006年9月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乔婉珊拿着这笔创业资金,在中国成立了Shokay(取自藏语“牦牛绒”的发音)公司,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牦牛事业。

随后,她开始在青海各个县区转悠,挨家挨户上门买货,由于村落分散广泛,交通又十分不便,她没少吃苦。但结果却令人尴尬不已,由于她和藏族同胞语言不通,大多数人都不明白她在讲什么,生意自然做不成。

后来在当地扶贫组织的帮助下,乔婉珊找到共和县黑马河乡作为试点。当地90%都是藏民,牦牛养殖数量惊人,但由于几乎与外界市场隔绝,牦牛绒只卖出了棉花价!

建立友谊好收购

乔婉珊在黑马河租下一块空地,开出每斤200元的高价收购牦牛绒。这比当地人平时卖的10多元一斤的价格,高出了十多倍。她本以为卖家会趋之若鹜,结果却大相径庭。第一天,没有人出售,第二天,依然无人理会。乔婉珊再也坐不住了,她派翻译卓玛去向当地藏民打听一下,为何面对如此高价都不卖牦牛绒呢?

当地人反馈的信息令乔婉珊哭笑不得:正因为这个陌生人收购的价格高得吓人,反而让牧民们怀疑起她的居心来,憨厚纯朴的他们怕遇到骗子。在卓玛的宣传下,第三天,才有一个人试探性地拿来一袋牛绒卖。验货后,乔婉珊说:“这些毛太粗糙了,请分梳好了再拿回来吧。”之后,这位藏民又拿着分梳好了的细牛绒过来,双方当即成交。

看到上好的牦牛绒真的卖到了200元钱一斤,牧民们的怀疑渐渐被打消,纷纷扛着牛绒来卖。可是当乔婉珊打开大家送来的袋子细看,十分着急和失望。因为呈现在她眼前的,全是一团团乱糟糟打了结的牛毛,根本不是纯牛绒。而且里面不乏土、石粒之类的杂质,有的还很湿,产品不达标不说,也根本无法按重量收购。

为了收到上等的原材料,乔婉珊特意向畜牧专家讨教了一套用耙子收绒的方法,然后再以开培训班的方式传授给牧民——在牦牛快要脱毛换毛时,用小耙子顺着它的毛往下梳,这样采下的毛绒细软、蓬松,才是乔婉珊眼中的“宝贝”。

学习使用耙子并不复杂,可是乔婉珊没有料到,她前脚刚走,后脚牧民就把耙子给扔掉了,收上来的牦牛绒依然和原来一样。她决定让卓玛去牧民家一探究竟,为什么明明专家说耙子省时又省力,梳掉的牦牛绒还会更细,牧民就是不用呢?

牧民们的回答很坦率:“就像人的头发会打结一样,牛毛也经常大片大片的打结,这种情况下再用耙子硬梳绒毛,牛会很痛,有时候甚至还会流血,我们看着很难过。如果不用那个耙子,用手轻轻抓毛,牛不痛。”

原来,牧民天天生活在牦牛旁边,喝的是牦牛奶,烧的是晒干的牦牛粪,帮着驮运行李的也是牦牛,大家早就把牦牛当成了家庭的一份子,不愿意让它受到任何伤害。

听了卓玛的汇报,乔婉珊恍然大悟,并为牧民们的善良深深感动。但同时她也犯了难,不用耙子,手抓下来的“牦牛绒”有绒有毛,有粗有细,而她又不能直接以牛毛充当牛绒,去加工产品销售。这该怎么办呢?

乔婉珊最终决定,要和牧民建立长期合作,就必须理解和尊重当地人的想法。但是,为了保证牦牛绒的质量,抓下来的绒还需要增加一道分拣的工序。尽管这道工序有些复杂,当地牧民倒是挺乐意做的,筛选毛绒虽然累点,总好过让自家的牦牛受伤害。

乔婉珊以不同的价格,按级别收购牧民们分拣好的牦牛绒,最大差价能达到4倍。一头牛身上抓下的牛毛也就是一两斤,而其中的高品质牛绒只有几百克。尽管如此,由于乔婉珊的收购价格高,还是能让当地牧民的收入提高70%。

乔婉珊的尊重赢得了牧民们的信任,她和卓玛与当地人成了好朋友。俩人还经常介绍些新鲜好玩的东西给牧民们使用,比如护肤品和面膜。女人天性爱美,贴上面膜的藏族女性立刻跑去照镜子。门外瞧着的其他妇女更是跃跃欲试,忍不住要走进去瞧瞧。用这种方法,乔婉珊和当地的牧民也打成了一片。

在2006年8月到11月的换毛季节,乔婉珊收购了一吨多的牦牛绒,质量比预期的还好。“你尊重我们用剪刀或手抓的传统习惯,那我们就采最好的绒卖给你!”一位藏族小伙子对她说。

把牛绒制品卖遍全球

解决了原材料问题,设计和开发适用产品摆上了正题。由于请不起大牌设计师,起初为了节省设计费用,乔婉珊请来一位艺术系毕业的美国同学,俩女孩经常翻阅时尚杂志,从中挑选出款式再加以改进。

2007年4月,在设计出一些时尚别致的衣服、鞋帽、披肩、配饰后,乔婉珊先后到石家庄找专门梳洗毛绒的厂商,又跑去苏州、内蒙古的纺织厂想尽办法,才将洗净的绒纺织成布……她用“工程艰巨”来形容其间的过程,厂家不是嫌她年轻、瞎折腾,就是嫌牦牛绒量小加工成本高,“费尽口舌换来别人点点头,就让我兴奋好几天!”乔婉珊说。

第一批牦牛绒产品加工出来后,乔婉珊开始频频拿着样品参展。别的厂家到国外参展,都是派多少多少人的团队,而她为了省钱,往往是一个人扛着纸箱去。身体上的劳累打不倒乔婉珊,但在向顾客介绍产品时,她差一点儿就坚持不住了。在展会现场,她反复给人讲解,讲了近半小时,人家还问“你的羊绒很软吗?”乔婉珊顿时觉得特别有挫败感,讲了半天,竟然还没让人家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羊绒还有牦牛绒。她喝了一口水,又继续讲下去:“牦牛生活在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抗严寒动物,所以它的绒毛不仅保暖性极好,也很稀有……”那段时间,乔婉珊忙于参加世界各地的展会,以展会为突破口,她拿到了越来越多的订单。做到2008年底时,乔婉珊已经通过一年多的打拼赚到了50万元。

2009年5月,乔婉珊开始着力打造Shokay的另一大特色——手工编织品。她在上海崇明岛找到了50多名处于低收入状态的妇女,建立了一个编织合作社,将牦牛绒毛线制成各种成品。“技艺精湛的织娘们,一针一线地编织出了充满个性和关怀的织品,以及Shokay与传统商品之间的微妙差别。”乔婉珊自豪地说。

凭着乔婉珊执著的努力,她的堪称“世界上第一个打造牦牛生活创意品”的公司,渐渐步入正轨,生意越来越好。2009年7月,她先后在上海田子坊和徐家汇开设了两家旗舰店。步入店内,手工的手套、帽子、围巾、机织的趣味玩具、家居用品等令人目不暇接,Shokay的产品从100元的小饰品到6000元的厚盖毯都有,甚至还为不丹国王定制过一款价值数十万元的礼品挂毯。

值得一提的是,Shokay几乎从未投入资金用来进行广告宣传,逐渐扩张的知名度,都是乔婉珊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活动慢慢积累起来的。比如,她经常参加不同机构和学院的商业计划比赛,在诸如哈佛商业学院主办的此类比赛中摘得头筹,获得“卡地亚灵思涌动女性创业家奖”亚洲区前三名等,让Shokay声名大噪。

2010年初,乔婉珊又在日本东京、德国设立了Shokay专营门店,并逐渐在中、美、英、法、澳等国的一些机场和繁华地带找到了代销门店,让多个国家的人都能买到来自青藏高原的牦牛绒制品。

2011年,随着产品销量的剧增,与乔婉珊合作的青海牧民也从最初的2600户,变成11000多户,形成了一条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此外,Shokay每收一公斤牦牛绒,就拿出5元拨入牧民的社区发展基金,用来改善牧民的生活水平。比如,Shokay公司推行了向贫困户借贷牦牛的政策,协助暂时没有牦牛的底层牧民一同致富。

发展到2012年11月,Shokay已经在全球拥有120家直营和代销店铺,以及5名海内外的专业产品设计师,成为了一家小有名气的时尚公司。在过去的10个月内,销售额突破1000万人民币,纯盈利300万元以上。随着市场销量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藏区群众也得到了实惠。

纯手工个性制造、原料来自遥远藏地、每头牦牛一年只能提供几百克绒毛的有限性……所有这些元素,已经给Shokay注入了奢侈品的血液。相信这位富有爱心的哈佛女孩,会把中国牦牛绒生意做得更大!

(责编:辛文萍)

猜你喜欢
耙子牧民牦牛
牧民新生活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有温度的土地
有温度的土地
牧民歌唱冬奥会
跟着牦牛去巡山
甘南牧民 赵云雁
The Surprise
商人买马
半日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