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拉 天帝之冠

2013-04-29 00:44:03陈霞
户外探险 2013年9期
关键词:雅拉阿旺垭口

陈霞

12年前,一个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姑娘Cedar来到了中国,喜欢徒步旅行和跑山的她时常像个野孩子一样必须要四处走走跑跑。2004年冬天,Cedar第一次去四川甘孜,在塔公草原上望见白雪皑皑的雅拉山,不太晴朗的天上飘浮着些许厚云,辨不清山腰以上的部位。她见过许多山,但在科罗拉多州看不到如此高大而宁静的雪山,这不公平。当地人告诉她,雅拉雪山里住着一个神,他守护着这座山,这座山守护着这里的人。Cedar觉得这种说法很小儿科,因为她从九岁开始就已经不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了,可这里的每一个居民说着雅拉山神就如谈论自己的祖先一样真切,Cedar决定跟着当地藏民去转转这座山。只是她那时还不知道,队伍里一个同样爱行走的藏族小伙儿会在不久的将来走进她的生活、成为她的丈夫,将她与雅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一转 活该受虐

那时正值农历春节期间,当地有烧柏树枝的习俗(煨桑),说是能消灾祛病,牧民出发前还做了几个柏树环带在身上,祈求菩萨保佑。转山时还会带上经文纸片,边走边抛洒(撒隆达),表达对神山的敬意。在向垭口攀爬的过程中,一抬头就看到纷纷扬扬的经文在空中飘洒,像是扑扇着翅膀的蝴蝶久久不落。

很快,浪漫的遐想之后,Cedar发现不是所有当地人都懂得户外生存之道,反正她的“处女转”是吃尽了苦头。由于对转山完全没有概念,Cedar对带路的藏民说:“一切行程你们来安排,我跟着你们走就是了。”第一天下午她就后悔说这句话了,她没有想到这些牧民那么能走,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不停走到晚上8点,而且中间不吃不喝—以他们的想法是“出发之前吃很饱,路上就不吃了”,这种逻辑对于Cedar来说太疯狂了,简直就是受虐。而且他们深以为1月份就不会下雨,所以都没有带帐篷,却不料途中下起了小雪,夜晚睡在潮湿阴冷的睡袋里难受无比,到第二天钻出睡袋时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两尺深了。最过分的是,号称见第一面就喜欢上Cedar的阿旺居然没有主动帮她分担物资,却默不作声地跟在后面。Cedar一直对那次转山受到的各种虐待耿耿于怀,以至于后来经常引用例子来抱怨和调侃她的丈夫阿旺。在两人争着忆往昔的拉锯战中,Cedar逐渐了解到,转山对当地人来说是比较难得的事,循环往复的放牧劳作使得牧民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山,与她同行的一队人里大多没有转过,转过的也只去过一次,因而缺乏经验;而对于当地的女人来说,一辈子都不可能有机会转山,这在她们的社会观念里也是不允许的。

虽然往事不堪回首,但Cedar仍然记得第一次翻越碎石路面的垭口看到雅拉雪山时的心情:这难道是童话中的世界?她几乎又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了。这个垭口的神奇之处在于,在登上它之前一直都看不到雅拉,但是一旦登上垭口顶部,一座完整的雪山山体就赫然出现在眼前,像一顶巨大的皇冠—最高的主峰在中间,两侧的护法山峰逐渐降低,如果天气晴朗,在蓝色背景下更加清澈俏丽。那是多强烈的惊喜感啊!

从探索者到守护者

后来的几次转山,Cedar和阿旺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旅行者转山的路线。这些年来,Cedar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在雅拉山里转了多少次,只是每转一次,就感觉自己更亲近它一些。有一回,Cedar问阿旺:“住在这么美的一座山旁边是什么感觉?”阿旺说:“不知道怎么形容呢,你住下来试试就知道了。”不久之后,他们结了婚,一起住在雅拉雪山旁边。

转雅拉雪山只要避开严冬和雨季,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困难。Cedar几乎每个季节都进过山。印象中最深刻也最让她感到担心的事情就是大暴雨。山里的大暴雨一下起来就像撒开了花的马群一样,路面被淹没,伴随着从上方冲落下来的石头在你的脚边作祟。马匹也走得很不安,不时地从鼻腔里发出不耐烦的喷气声。不过暴雨过后常常迎来晴朗的好天气,那样倒也是有盼头的,只是有时赶上连续几天绵绵细雨就会让人很沮丧。

在Cedar的描述里,不下暴雨的夏秋季节转山是另一番景象:“翻越过垭口之后就不再是高海拔常见的干燥寒冷和荒芜景象,而渐渐走入湿润温暖的山谷,植被也开始变化,垭口的那一边是狼毒草,而另一面就开始出现小型阔叶植物以及成片的杜鹃花。这个区域也是藏民挖虫草的地方,在合适的季节能看到远道而来挖虫草的藏民—说不定有我家的亲戚哦—你可以与他们打招呼,或者坐下来聊天。秋季的山谷有着五彩斑斓的色调,杜鹃花在这里也有着奔放的灵性,开出鹅黄、粉红甚至紫色的花朵。雅拉雪山就在你的身体右侧,越往山谷深处走山体越大。从垭口下撤,运气好能看到远处成群的盘羚羊迁徙的壮观场面。沿途经过的河滩上方是高高的崖壁,崖壁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洞,洞口覆盖着白色的垢物,那是秃鹰和乌鸦的巢。”

雅拉相对闭塞的交通和原始的生态环境里,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它们的食物链暂时还没有受到破坏,这与当地人的保护有很大关系。Cedar当年和他的丈夫第一次转山时,由于没有经验带的粮食少,便捡狼吃剩的牦牛肉来吃。当地人已经把这当做一种生存技巧,尤其在长途跋涉的转山活动中。食物再匮乏也不会随意猎杀野生动物。

至今在雪山下居住着的牧民还保持着几百年来的游牧生活。Cedar家的亲人常在这片草地放牧,帐篷就建在微微倾斜的草坡上,如果转山时赶上他们在这里过夜,听牦牛在帐篷之间来回穿梭,是非常特别的露营体验。

每一座神山都有海子,每一个海子都有神话,海子对于藏族人来说同是神圣的地方。雅拉雪山上有几个漂亮的海子:雅拉友措、亚拉措、姐妹湖,Cedar不喜欢那些在海子边扎营的游客,不喜欢他们在雅拉友措里洗脚甚至排污。她和她的家人都在努力做一些事情来让所有进山的人都意识到:尊重神山圣水是我们靠近它们的前提。

与山对话

骑在马背上跟着向导前行,感觉特别像是牧民在搬家,还有牦牛驮着重物在前方打头阵。这些马帮或者牛帮会把帐篷、物资、做饭都包下来,Cedar说跟自己第一次转山情形相比,简直就是五星级酒店的服务。

最初Cedar不懂得“与山对话”是什么意思,一次转山途中,一个牧民的马走丢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对于牧民来说,马匹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收入来源,还是财富象征,弄丢了还不急死。有牧民猜想,会不会是别的神山把马偷走了?听到这种猜想Cedar觉得很不可思议,牧民继续说着:“雅拉是大神,是不会做这种事的,一定是别的小山在嫉妒雅拉,又不喜欢人在山里活动,就把马带走了。”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种说法。直到第二天早上,还是不见马的踪影。为了找回马儿,牧民聚在一起,烧起柏树枝向雅拉大神祈愿,请求大神命令小神把马还给他们。天才刚泛出亮光,东方的雅拉山显出了高大的身影,柏树的香气和牧民的祈祷萦绕在山间。接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不到五分钟,那匹马竟不知从哪里走了出来,牧民惊喜得频频向神山叩头。后来,Cedar又从牧民口中听说另一件类似的事,以前有一个女人“被山偷走了”,牧民也是这样合力祈愿,两天后女人自己回来了,人们问她到哪里去了,女人只说好像睡了很久。Cedar知道这可能是个巧合,但看到他们合力祈愿那刻,她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因为当人们内心坚定时脸上的表情是可敬可畏的。

几年前,Cedar的丈夫在塔公镇上开了自己的客栈,不由得忙碌起来。但一有机会Cedar就跑进山里去,她说很享受在山里的那种宁静、不被世俗打扰的超脱,没有来来往往,只有身边的几个人、几匹马和大大小小的山:“那几天,你只能在山里,只能去适应,你不可以想别的事情,不可以联系别人,不可以上网,完全是一个自然人。这种日子对一个人的身心很有帮助。”而今生活在这样一座神山旁边,并且度过了人生中最黄金的十年,Cedar依然不相信山里住着神,但是每当回到科罗拉多,再看那些山,会觉得它们很空洞,因为在雅拉,任何山、任何水、任何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对人来说都有一层含义。她一直很迷惑,辨不清乡亲们说的故事是真是假,但有一点她已经有了答案,是因为这些人,她感觉到这些山、水、石头也有了生命。

推荐者:极光户外俱乐部 大一

D1 塔公乡—各日马村—甲谷弄—东坡营地(海拔:4550米)

塔公寺是塔公乡最著名的地标,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一个神殿,终年有信徒和香客来朝拜,行藏式五体投地跪拜礼。另一个使人们络绎不绝的原因,是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皇冠状的雅拉神山全貌,塔公寺金灿灿的佛塔与之交相辉映,叹为一景。可通汽车,连接公路,不过进寺要收门票。

经过各日马村右转到达一个叫做甲谷弄的小村子,村子里比较明显的建筑是塔西寺,它没有塔公寺的声名显赫,也不收门票,里面居住着一些修行的觉母(尼姑),时常听到她们诵经。我们在这里与马帮碰头,沿雅拉河谷慢慢骑马前行,大约两个小时后抵达东坡营地。

D2 东坡营地—垭口—西岸温泉(海拔:4063米)

翌日从营地骑马出来,一刻钟左右抵达垭口下端,此时开始徒步翻越垭口。往垭口上升的路面是松散的碎石和干燥的松土,且道路非常狭窄,所以不光是不能骑马,有时候还必须牵着自己的马上去。虽然辛苦,但是登上垭口顶部只需要半个小时,登顶就会突然看见雅拉山宁静而美丽的面庞近在眼前。过了垭口往下走,进入温暖湿润的山谷地段,这段路也不能骑马,在两三个小时的徒步过程中,一路是狭窄的下坡。之后会来到一个河谷,河谷西岸是大大小小的温泉,夜晚我们就在这里扎营、泡温泉。令人拍手称绝的是5月的温泉,天上飘着雪,落在脸上凉凉的,身体泡着温泉又是那么温暖,氤氲的水汽挥洒在神山的柔和目光中。如果是11月来到这里,就有机会看到山上冰川在月光下闪着晶莹透亮的光泽。

D3西岸温泉—岔口—雅拉友措(海拔:3980米)

等到第二日走出山谷,便是舒缓的高山草甸,并且有着高大而茂密的林木。马儿走着也舒坦了,踏着轻快的步子。到了3700米的扎向拉乍草坡(岔口),卸下装备,并在这里扎营,可以趁着天色尚早,跨过河谷再往山上走一个小时,就可以邂逅这座山上最美的海子—雅拉友措。等我们带着欣喜与疲惫从海子下到营地时,马帮师傅已烹制好一顿美食。

D4 扎向拉乍草坡—空沟沟(龙各共玛隆巴)—橡皮山(海拔:3829米)

从草坡拔营,向西行至一个空旷的山谷,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龙各共玛隆巴”,翻译过来就是“空沟沟”,却是美得令人惊艳。穿越至山谷尽头,趟过小河,便开始绕一个小山,在郁郁葱葱的原生态红树林里穿梭,沿着一条有着九个“Z”形弯道的小路往上走,会意外地到达一个广袤的高原,放眼望出去,前方正是绵延不绝的山脉,雅拉雪山以及其他5000米级的山峰都可以看到。散落在山间的牦牛头骨是我们可以带走的最好的纪念品。接着绕下这座小山,手机开始有信号,远远望得到通往八美、丹巴的公路了。经过一个高山海子,最后出橡皮山,即完成雅拉神山的一圈小转。

户外探险提示

1. 转雅拉雪山最好是5~7月和10月、11月,冬春季节冰雪深厚不宜行走,盛夏则暴雨太多。5月份前往还有可能遇上下雪,而且正是牧民挖虫草的时节,路上遇上他们可以交流;7月份雨水已经开始增多,但此时也是动植物最有活力的时候,满山绿色和花朵像一块画布,野生动物不时闯入视野,牧民们放牧走得更远,可以有机会了解游牧的生活方式;而秋季10、11月是最色彩斑斓的季节,晴朗干爽,是摄影爱好者的最爱,路况轻松适合初级徒步者。

2. 极光俱乐部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大街238号附6号

联系方式:大一13981850378。

3. Cedar的网站:

www.definitelynomadic.com。

猜你喜欢
雅拉阿旺垭口
亚丁大转山 对世外桃源的最好诠释
户外探险(2024年1期)2024-01-24 05:23:00
我家的阿旺
A Class of Rumor Spreading Models with Population Dynamics∗
论纳·赛西雅拉图教授的史诗研究
赞马关石垭口碉楼
含笑花(2017年3期)2017-05-26 17:48:30
往事
红杏和白桃
青岛青山湾—垭口变沉积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
安静的咆哮
青年文学(2013年4期)2013-04-17 08:21:22
新方向“雅拉”复合肥效果出众
中国农资(2012年27期)2012-08-15 00: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