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久辉
纳木措传说是帝释天的女儿,全名叫“最胜明妃帝释天之女纳木措勉”,湖水来自天官里的琼浆玉液。纳木措也是西藏古老十二地母之一多吉贡查玛女神,密名为羌吉纳木措秋姆〈意为藏北纳木措牧女〉;她的身形如纳木措湖水一样的蓝,骑着一条松耳石(绿松石)色的明亮巨龙,在空中腾云驾雾。在上面所提的祈求念青唐古拉山神的文献中,也祈求了纳木措女神:“我崇敬地提到您所居之地,达姆秀那姆(纳木措女神的别名)。松耳石一样绿的鹰在其间盘旋,那儿充满了光明,即使冬天也如春天一般翠绿。”
迷一样的“圣象天门”
转湖的缘起是因为一张图片,图片的前景是金黄色微缩了的桂林象鼻山,当地人称为圣象天门,中间是深蓝色的湖水,最远端正是神圣的念青唐古拉主峰。传说圣象天门是为念青唐古拉与纳木措举行婚礼的地方。当年,1000个圣童与1000位仙女共同建造了这座婚姻之门,且婚后念青唐古拉山神每次来找纳木措之时,都必须经过此门,所以圣象天门也被当人称做念青唐古拉之门。
从拉萨出发,中午10点翻过那根拉山口,按苯教的传统,逆时针环湖。经过纳木措乡后,沿着到班戈县的油路开到一座山脚下,左拐进入沙土路,寻找圣象天门之旅进入未知行程。
前行约三公里,湖边有一处石头垒起的人工痕迹,竟是用片石圈起的小温泉。温泉水温约40℃,一平米见方,深五十余厘米,泉眼咕咕地冒着气泡。为了不浪费这个上苍的恩赐,脱下鞋袜把脚放到温泉里,细心感受气泡在脚底下破裂时所产生的微小冲击力。向南望去,是连绵不断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山,雪山下是浩瀚的纳木措。
泡过温泉继续前行,一个巨大的状如男性生殖器的巨石突兀地耸立在一座山的脚下,与山体连接处有个人体能通过的缝隙,通过这个缝隙能绕行一圈。巨石的四周,摆着雕着经文的玛尼石与雕有经文的牛头;还散落着穿过的衣服与鞋子。从一些玛尼石与牛头的风化程度来看,应有一定的年头了。这巨石应是一个圣迹,从它的形状来看,是否是古老的生殖崇拜呢?回来请教专家,答案是否定的。
原来纳木措与圣湖玛旁雍措一样,也有四个神浴门。据说这四个神浴门下面的湖水在藏北最冷的寒冬,零下三四十度也从不结冰,湖水依然流淌。老百姓于是认为这都是神加持过的地方,在转湖经过的时候都会进行象征性的沐浴,并做各种宗教仪式。这个巨石就是这四个神浴门之一。巨石周边的玛尼石、牛头、衣物都是信徒留下的。
路时而沿着湖岸前行,时而偏离湖岸,来到一个叫嘎雄的小村落。村民的汉语跟我的藏语一样差。身体模仿圣象天门做出各样大象的姿势,他们也只是笑眯眯看着,可是提及恰多寺,大家全明白了,立刻争先恐后指出方向。
开了几公里后,道路严重缩水成为一条摩托车道,我们选择了通向湖边的半岛的便道。半岛是个光秃秃的石头山,其西侧是陡峭的湖崖峭崖,上面有些崖洞,崖壁被熏得漆黑,应当是有人长期居住过。这些山洞是高僧大德们闭关修行过的还是牧民曾经的住所?一个绛红色的身影来到我们身边,带着平和的笑容,她是一位阿尼啦(西藏对女僧的尊称)。打了招呼后,她用快速的藏语介绍这些修行洞的来历与传说,也不管我们是否能听懂。
在有限的藏语词汇下,我听懂了西侧有个在半山上的崖洞,那是藏传佛教著名祖师莲花生大师闭关修炼三年三月三天的地方。崖洞悬空在半山腰,若不是阿尼啦的带领,一般人是不会发现山底有条隐秘通道能走到山洞的。莲花生师大师在这个半岛闭关的圣迹还不止一处。参观完崖洞,阿尼啦又带着我们沿着湖岸的小路绕到北侧。
半岛的北侧陡峭山体内凹,与湖岸之间长着松柏的平地形成天然的避风港。山体峭崖下面有十多个山洞,阿尼啦的家就是一个在山洞外面搭的简陋小棚。小棚的外面有堆玛尼石刻,最上层刻有经文,造像玛尼石正对着纳木措湖岸的念青唐古拉主峰。阿尼啦轻描淡写地说,这是贡奉给纳木措女神与念青唐古拉山神的。
我想去阿尼啦家看看,却被她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不过她从家中拿出开水请我喝。除了她的山洞,其他的山洞几乎全画有岩画。山洞中所绘的栩栩如生的马鹿、天然形成的佛像(莲花生大师也在此山洞中修行)、苯教的雍仲符、佛塔、六字真言、扭动的小人、无章的联珠纹、变形的藏文字母等岩画图案。岩画能看清一部分,可是对阿尼啦的讲解内容却了无头绪,仅知道这些图案为天然形成,为圣迹,它们与纳木措与念青唐古拉有关,关乎佛教的兴衰。
半岛北侧向东湖岸耸立着两个大石墩,像极了两个摆在湖边面对念青唐古拉主峰的架子鼓。阿尼啦说,这是叫“当雄俄巴多”的山神与念青唐古拉山神因某种“恩怨”而留下来的遗址。可具体是什么“恩怨”我却没有弄清楚。
三个牧民穿着节日的盛装,堪称是“花团锦簇”般出现了。不知是因他们探访阿尼啦而巧合的出现,还是看到有车到半岛而过来看热闹的。有个牧羊女的汉语比阿尼啦稍微好一点点。她说阿尼啦是个静修者,在这个半岛上已经修行几年了。每天只能面对静默的纳木措与念青唐古拉光影,要忍受多大的孤独呢?
时空交错的岩画
牧羊女说圣象天门不在这个半岛,翻过半岛附近民居的山头,沿着湖岸线前行就能找到。翻过山头后,沿着模糊的汽车印子向前行。一群藏原羚被汽车的轰鸣惊扰,睁着大眼睛警惕地张望,有的藏原羊一时慌张,跑的与汽车方向一致,看这些小生灵高速向前,真替它们担忧,在这4700米的海拔高度,它的心脏能承受这负荷吗?
路边上山脚分布着四个类似女阴的山洞的小石山。走进每个山洞,其洞内石壁上都有用红色的颜料或动物的血液绘成的涂鸦。有的涂鸦杂乱无章,有的则神形兼备、结构严谨,似乎绘制的人在远古与现代几千年的时空间穿越。仔细看,还能找到与西藏最古老的加林山岩画十分接近的牦牛造型。
模糊的公路把我们引向湖边的石山,开到山脚后,发现前方是布满乱石的湖岸,汽车根本不能通行。圣象天门就在这布满乱石的湖岸的前方呢,还是我们走错道了?为了不错过,我们决定先沿着湖岸向前探访一番。
山崖也布满山洞,基本上面对纳木措,向着念青唐古拉。山洞中也绘有涂鸦。走了一公里,来到一个大山洞,山洞下方刻着密密麻麻的藏文,有几万字之多,这些藏文应是一部经文。从各种迹象来看,近年来有人对这些经文进行了重刻。而经文上方的正中,画着一朵盛开的红色莲花。
圣象天门的废墟
很顺利就到翻过圣象天门所在的山口。圣象天门所在的岛叫恰多朗卡岛,它就在岛下的湖滨上。想必班戈县的领导也十分看好圣象天门的旅游资源,投巨资修筑部分环湖公路,还修筑了恰多朗卡岛山口到山脚的台阶路。圣象天门在两道漂亮的湖弯中间,其地望如“几”字上头的一横,两道湖湾则为几字的“丿”与捺。观赏它的角度不同,会产生微妙的变化:一个低首汲水的犀牛,负重而行的大象,向念青唐古拉顶礼的大象。若正面透过“天门”,则正对着念青唐古拉的主峰,中间是汹涌澎湃的纳木措。传说中的“婚后念青唐古拉山神每次来找纳木措之时,都必须经过此门”,从这点上看,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正因如此,古人才会在此修筑恰多寺吧!
恰多寺现在更多的是以地标出现,它现在是一个空无一人的寺院废墟。拉萨坊间这几年在说一个类似于斯坦因盗取敦煌文物的“盗墓笔记”。某港籍人氏在旅游纳木措时,意外发现藏宝洞,于是在一个风高月黑夜,从宝洞中盗取一皮卡的文物,后不知所终。传说这个藏宝之地就是恰多寺废墟。
从圣象天门到怡多寺,依次经过八座残塔、玛尼石堆和山脚的崖壁。崖壁上各色的石体形成不同的天然图案,信徒们在这些图案中又雕刻着经文,图案与经文相互叠加,构成一幅幅信仰的画面。走近恰多寺废墟,依稀还能分辨出大殿、佛堂、僧舍与修行洞。除了倒塌的房屋,所有建筑是不上锁的,即便是曾经上锁,也被人踹开了。纳木措与念青唐古拉的神性并没照耀在恰多寺的上空。而若只是在残墙断瓦中流连,是想不到寺院最辉煌的时候竟有五百人之多的。登上恰多寺的最高的僧舍(佛堂?闭关处?),往下望,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废墟挤在围墙内,犹如一个凝固了的大蜂巢,只是再也不见那绛红色的身影。
寺院已毁,但圣地还在,据说在寺庙背后山崖上的山洞里,依然还会有虔敬的修行者在静修。几年前,当地人偶尔走进一个洞穴,意外地惊扰到了里面的一位修行者,修行者走火入魔,从此精神失常。
相对于恰多寺,位于纳木措正西面的多加寺则幸运多了,僧人们不仅修复重建了寺院,还能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多加寺依崖壁而建,面对纳木措,向着念青唐古拉山春暖花开。寺院的墙壁上画有念青唐古拉山神与纳木措女神的壁画。在壁画中,念青唐古拉山神骑白马,踏在大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山山水水之上,而纳木措女神只是他左肩上一个小小的身影。或许,这就是念青唐古拉山神与纳木措女神在当地人心目中真实的写照吧。
户外探险提示
由于环纳木措的公路有三分之二为沙石路面,路况不好,环境变化大,建议用越野性能比较好、且有四驱功能的越野车。
5到10月为纳木措最好的季节,其中5月与10月最佳,此时能见度高,看到纳木措与念青唐拉相互依偎的几率十分大。纳木措湖边补给不方便,建议多带补给,湖边气候变化大,昼夜温差也大,建议带羽绒服与冲锋衣。建议带上全套露营装备,以防不时之需。环湖路段中,嘎雄到保吉乡有一部分是便道,不过目前班戈县政座正在修筑此路段的公路,据说今年就能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