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城镇化可以有效促进资源、人口的集聚,解决我国经济由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转变,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政策、法律、制度、财政、金融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土地制度、环境和耕地保护政策、城市管理等多部门的工作。金融作为配置资源的平台对城镇化的建设有积极地推动作用。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是一种互动机制,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储蓄向投资转化、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优化金融市场结构等促进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通过生产要素集聚,扩大市场规模,促使市场主导型资本形成机制的建立,从而相应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如何运用好现代金融促进城镇化的建设值得我们研究。
一、现阶段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
1.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缺乏战略性
部分金融服务部门或机构对支持城镇化战略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甚至没有把金融行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主动和有效地运用金融杠杆引导和调控城镇化战略。在城镇化战略方面,主要是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金融发展战略与城镇化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认清世界金融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金融战略还没有被提到应有的高度。
2.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城镇化战略存在矛盾
金融业逐利性和城镇化建设的社会性存在矛盾,城市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普遍具有超前性、社会性、公益性等公共产品属性,以及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沉淀成本高、需求弹性小等特点,这种特征与商业金融主要追求短期盈利的要求并不符合。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金融政策界定小清楚,服务范为宽泛化,政策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功能完善支持力度不够,相反,却一味地追逐利润最人化,在信贷投向上出现商业化的趋势,在一些传统服务领域与商业银行频频发生冲突,依靠政策州金融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日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的功能相对弱化了,不利于城镇化。
3.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结构功能不够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兴金融机构相继建立,金融组织结构趋于多元化。但金融机构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有金融机构比重过大,缺乏非国有金融机构:全国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比重过大,缺乏区域性金融机构;大型金融机构比重过大,缺乏中小型金融机构;银行机构比重过大,缺乏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金融信息网络建设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些金融机构服务手段还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咨询、结算、代理等中间业务发展缓慢,金融创新能力不强,从支持城镇化的方式看,过于倚重传统的银行信贷手段,从城镇化建设融资的结构看,直接融资比重较低,而间接融资居主导地位,难以满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4.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巨大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认为中国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在10万元左右。2011年,我国的城镇人口达到6.91亿人,城镇化率为51.27%。按照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再加上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估计将转移农村人口1.2亿。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单一依靠财政资金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往往是推动城镇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然而由于缺少专门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从而制约了它们的壮大与发展,进而影响城镇经济和城镇化进程。
二、关于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1.充分认识城镇化战略的重大意义
金融改革与发展既要考虑自身利益的需要,又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密切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以城镇化建设为依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城镇的规模效应和综合实力、井以此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从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金融要发挥重要的先导作用、调控作用和支撑作用,从而推动经济金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2.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信贷融资管理体系
金融机构应该改革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开发而向小城镇、乡镇建设项目的灵活多样的信贷管理模式;改变目前信贷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局而,制定配套的信贷政策,出台相应的信贷操作办法,适当放宽贷款审批权限,对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明显且发展前景广阔的城镇和乡镇给予支持;选择有一定经营规模、抵抗风险能力强、效益较好的城建项目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充分发挥其引导的作用,以带动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3.完善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运行的制度基础
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结构金融有很多复杂的产品模式,但长期以来,资产证券化是结构金融的基础与核心模式。由于很多经营性的城建基础设施具有稳定的现金流特征,成为优良的可证券化资产,在我国资本市场还较为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资产证券化解决城市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发展潜力很大。将基础设施资产进行证券化,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改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分散金融风险。
4.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制
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在这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应是各级政府,政府可以建立基层财税体制,稳定城镇建设的财政投入渠道;可以制定优惠政策、优化经济环境、提升社会信用环境,吸引外资;可以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机制,招商引资;还可以在土地开发上做文章;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筹集城镇建设资金;也可以通过推行市政债券等方式,鼓励民间投资于城镇化建设等。
参考文献
[1]郭新双.“十二五”时期金融支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径[J].中国投资,2010(7).
[2]郭新明.金融支持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政策思考[J].西安金融,2004(9).
[3]伍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05(2).
[4]黄勇,谢朝华.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J].理论探索,2008(3).
[5]刘莉亚.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探讨[J].河北金融,2007(1).
[6]范立夫.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0(7).
[7]梁欣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5).
[8]汪小亚.中国城镇城市化与金融支持[J].财贸经济,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