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献
5年前,四川汶川地震,芦山也是重灾县之一。这次当地7.0级地震,地动山摇。而就在地震发生后的第56个小时,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在帐篷直播间里正式开播。
因为有了电台的声音,灾区人民没有感到孤独;因为有了电台的声音,灾区的人民没有感到无助;因为有了电台的声音,灾区群众心里一直充满阳光。
今天,我代表芦山12万灾区人民,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电台在芦山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作用表示感谢。
发生地震之后,芦山的广电也全域中断。为了让受灾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听到党和国家的声音,地震后10分钟之内,当地广电应急抢险工作展开。抢修应急发电机,寻找材料,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抢修制作、播出和发送系统,在地震当天下午4时40分,当地电视信号实现传送。第二天上午,广播信号恢复发射。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全县停电,终端设备是没有的。我们向全县集中安置点的灾民发放调频收音机,但这只解决了老百姓接听外面声音的问题。
芦山 4·20强烈地震也对当地的群众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外界有一个误解,因为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是135人,这个数字远远小于汶川,所以大家认为芦山地震造成的影响并不那么可怕,也并不那么大。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次,芦山全县的建筑,包括城乡的农房基本上都成了废墟。它的震级虽然没有汶川地震大,房屋也没有一下子垮塌下来,但是房子最终是不能再使用了,都要推倒重建,所以,地震造成的损失是一样巨大的。
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从4月22日开播到5月23日结束,在这期间充分发挥了应急电台的优势,成为芦山县委、县政府有力的臂助,成为沟通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为县委、县政府提供了可靠、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为紧急联系对受灾群众爱心援助的善意与祝福提供了平台。应急电台以温暖的声音、深切的关注,使芦山人民走出了无助。县委书记说,应急电台做了政府想做而无力做的事情,为政府提供了灾后应急管理的新途径。
当时,全县的所有通信媒介全域中断,虽然灾区外的人坐在家里面就能够通过广播电视实时地了解到芦山震区的灾情,但是,我们芦山的受灾群众是没办法看见芦山自己的灾情的,无法了解到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什么政策,当地市委、县委如何采取措施、想了哪些方法救灾,因为我们全县的新闻传输系统全面瘫痪。而当地灾区群众急需这些情况。当时,向各安置点发放收音机的时候,场面非常感人。只是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因为它可以上干电池,不用交流电,打开收音机,受灾群众就能够听到他们需要的声音。应急电台及时地在芦山帐篷里面开播。我们通过无线发射的方式,以高音喇叭的方式,让受灾的民众及时听见党和国家的声音,及时了解身边所发生的一切,让受灾群众有一个诉求的渠道,知道有需求向什么地方求助,这对于芦山抗震救灾来说,非常之重要。
应急电台是特殊时期权威信息的传播平台。老百姓、灾民没有听见外面的声音,大家就会猜测,就会给谣言产生机会。应急广播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把党和国家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应对及救灾政策和措施及时传递到灾民中,起到了安定民心、振作精神、团结群众的作用。
应急电台也是特殊时期协调资源的力量。面对这么大的灾难,从政府角度来讲,在抗震救灾的过程当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有了应急电台,就可以把救灾的触角伸进每家每户。例如:有一位女士通过应急电台的热线电话进行求助,她的丈夫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就遇难了,她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大女儿还在上大学,小的孩子才7岁左右,家里还有老人。她家里的设施设备,包括她的一个榨油作坊全被毁坏了,没有了基本生活来源。通过这个求助,应急电台把她家的灾情情况在应急广播中反复播放。在浙江的一位爱心人士通过应急广播了解到情况之后,又通过应急电台这个桥梁,与她达成了帮扶对象,帮助这一家人渡过难关。这就是社会力量和资源的一个重新组合,通过应急广播这个平台和纽带,实现了需要的人和有爱心人的一个联动。
应急电台更是特殊时期最温柔、善良的呼唤。在大灾面前,人的心灵实际上是很脆弱的。讲一个例子,有一家在地震前的一天才将他家的房子贷款还完,第二天地震了。面对这样一种灾难,他的心情可想而知。正是有了应急电台,及时地进行一些心理辅导,包括我们请心理咨询专家到直播间去做心理疏导,才使这些在地震大灾中造成心理创伤的人们面对生活,面对灾难,重新振作起来。应急电台还用温柔善良的声音与灾民守望相连,降雨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塌方、泥石流;天气炎热的时候,教大家防暑降温;农忙的时候提醒大家不要错过最好的收割时间。一条条温馨的信息、一个个实用的方法,让芦山灾民找到了感情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