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讨论式课堂教学法

2013-04-29 03:54杨飞虎
新课程·中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途径教学法

杨飞虎

摘 要:讨论式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应变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讨论式教学法成为各种公开课、展示课的一种“必备”点缀,却难以成为一项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常规武器”。其原因何在?又如何解开教师的心结呢?下面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途径

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理由进行讨论,是21世纪教育所需要的一种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应变能力,使其学会学习。正因如此,讨论式教学法成为教学中的“番茄酱”“味精”“麦当劳”,而不是“米饭”“馒头”,始终是佐餐的佳品或换换口味的“西餐”,难以成为一项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常规武器”。

一、讨论式教学法享受如此“待遇”,有其必然的理由

1.如果把时间都花在讨论上,那就会减少对重要内容的学习时间。

2.讨论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而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

3.透彻的讨论必须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这种非预设的表达使教师难于控制教学进程,而产生课堂“混乱”的表象。

4.讨论法是众多语文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只要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哪一种便利就用哪一种。

有了上述四种误解,讨论式教学法成为教师眼中的“劲酒”——好喝,但不可贪杯,也就不足为怪。在公开课、展示课中,是不可或缺的点缀,在日常的教学中是不可常用的“罂粟”。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具体尝试

要改变这些现象,还得语文教师多做讨论式教学法的具体尝试工作,如果一味地寄希望于有朝一日教学评价体系会改变,改变到会适应我们教学的需要,那就会遇到和胡适倡导白话文教学改革一样的问题。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1.教师要摒弃不切实际的期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敢广泛地使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讨论式教学的期望过高,因而失望也就过大。他们认为,“好的讨论”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适宜的问题,而且都要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就像教师预先演习了一样,同时,时间的控制也是那样的准确,就像电视剪辑了一样。事实上,如果真的是这样,这还叫讨论吗?不仅如此,他们还希望学生能从一个话题自然地转到另一个话题,教室里没有冷场;学生个个都显得才华横溢、天衣无缝,不时跳出妙趣横生、寓意深刻的警句。既不断产生思想的火花,充满生活的气息,内容丰富多彩,又能与教学大纲的要求若即若离。

但这样的讨论几乎是不存在的,而更多的是不完美,是残缺,是需要启发、需要引领,需要教师的补充说明,需要教师放开缰绳,又要教师适时地拉回来,而不至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不损伤他们下次主动表达的勇气。就因为他们是学生。

2.让学生在讨论前做足充分的准备。冷场是我们在讨论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种情况是学生没有话说,不知道要讨论些什么,另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参与讨论,害怕在同伴面前丢脸。造成这两种情况的原因即教师在讨论之前,没有就准备要讨论的主题或范围督促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就学生个体而言,教师经常有意地给予每一个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使之得到锻炼,也是一种准备。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能说,讨论也就顺利地展开。

3.好的讨论,需要确立基本的讨论原则。在讨论教学中,会出现一些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快就懂得如何在讨论中引起教师的注意,思维敏捷,不时发言——不管说点什么都行,这样就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学生总是希望一语惊人,在头脑中总是不停地盘旋该说些什么话,怎么说最好;可当他们总算想好,预备说时,话题已经转移了。教师呢,他们在想最好的讨论是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有人发言,没有沉默,而且口齿清楚,观点鲜明,争论激烈。当学生默默无言,或“离题万里”时,心中忍不住提醒提醒。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要让少数几位学生垄断话题,问题的探讨变成个人的攻击式从众心理等。

因此,确立讨论的基本原则是讨论式教学成功的关键。比如,如何保证参加讨论的人有平等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懂得需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表述不同的意见;教师和学生更应该明了讨论的目的是使事实的真相变得清楚,而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要敢于求同,也要敢于存异;要适时适当地表扬和激励,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

4.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我们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非常关注我们要教授给学生的新课内容,而忽视甚至忘却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作为教师,我们自己首先要示范如何认真参与、讨论。因为,如果我们想让学生相信讨论是对他们有利的,我们就要让那些好处充分的体现出来。

这些方法包括如何作好预先的准备,这是成功的前提;如何专心地、有礼貌地听明白对方的见解;如何大胆从容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意见或进行合理、有效的辩论;如何宽容地接纳不同的意见以及自我批评与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如何养成小组合作和民主探讨的习惯等。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途径教学法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合唱教学法之合唱训练中的“和”与“合”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