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导入

2013-04-29 18:35:08汪庭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导语新课标教学内容

汪庭国

新奇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所教课文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整堂课教学流程的顺畅运行、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可能。

目前,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对课堂导入的原则和策略缺乏研究和探索,对学生的层次、水平和心理了解不够,使课堂导入环节流于形式。这既不符合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也使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面对人文性很强的语文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若能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或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导入时不断创新,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文本,进入有效的阅读状态,将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一、新课标下课堂导入设计原则

课堂导入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教学艺术,也是一种创造。不管运用什么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要注意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1.目的性和针对性 目的性就是导课应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步骤,针对性即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去选择导入方式。选择何种导入方式,最主要还是依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因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必定制约着导入方式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使设计的导语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避免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其次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如学生的接受心理和知识储备等情况——来选择导入方式。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语的效果是要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出来。再次导入方式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特点。因为教师有性别差异,且每位教师在性格气质与文化积淀上都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这些都会影响一个教师导入方式的选择。

2.关联性和递进性 教师的导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传授新知识做铺垫,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而那些与新知识没有直接和必然联系的,即使是再有趣的导语也是无益的。运用导课的各种方法时,要注意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使导语的内容与新课的教学重点紧密结合,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扩展和深化。

3.直观性和启发性 直观性是指导课应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引入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收。这也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即通过感性、形象而具体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新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语的其一目的就是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情绪、体验等,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情绪或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因此好的导语应该具有启发性。启发性的导课应注意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效果。

4.趣味性和简洁性 导语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怀着兴趣和激情进入学习状态,为实现课堂的高效奠定基础。导语的趣味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丰厚的知识积淀、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充沛炽烈的感情。教师实现了导语的趣味性,就会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愿望与热情,从而将学生成功地带入课文。同时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否则再有趣的导语也只是绣花枕头。

二、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多种多样、风格各异,高中语文老师采用的导入形式和方法也是异彩纷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选取部分课堂教学实例试作说明,以期对同行有所启示。

1.旧知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运用旧知识衔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教学理念,也是导入新课的重要技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往往有许多相同点或相似处,因此,教师在导语的设计中,若能通过类比启发导入新课,实现由此及彼的联系,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开讲效果。

在教学《归去来兮辞》一课时,我这样说:“同学们,一提起陶渊明,你们一定不陌生,你们在初中学过他的《桃花源记》,那么请问:陶渊明在文中描绘了怎样的生活图景呢?”学生对《桃花源记》一文记忆深刻,就纷纷回答: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纯朴自然,其乐融融等。我再问:“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去来兮辞》,从中去找寻答案。”简单的一句话就引起了学生对初中知识的回忆,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

2.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导火线”,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巧妙利用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我在教学《我愿意是激流》时,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我说:“大千世界,爱情有多种形式,有举案齐眉式的,也有如胶似漆式的;有小鸟依人式的,也有自主独立式的;有一厢情愿式的,也有心有灵犀式的……那么裴多菲在《我愿意是激流》中表现的又是怎样一种爱情呢?”学生会带着这样的疑问急于知道究竟,使整节课都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情感导入法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而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教师与学生的“心”、文章与学生的“心”产生共鸣,形成一种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如我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的导入:“他悄悄地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虽然他的一生像流星一样短暂,只划过了23个春秋,但他以他生命凝结而成的‘精华却永远的闪耀于广袤的苍穹,以他彗星般的震撼留给人们永恒的思念。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海子。”学生们自然带着情感上的震撼和兴趣进入文本学习。

4.析题导入法

文题是课文的眼睛,通过文题,我们常可以窥见全文的重心。因此,从解释文题入手导入新课,并围绕文题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促使学生向纵深思考,就可以起到提纲挈领、抓住重点、促使思维迅速定向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讲授《我与地坛》时,我就紧紧抓住“地坛就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这一点释题入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李白的精神家园在山水,陶渊明的精神家园在田园,而史铁生的精神家园在地坛!”把握了“我”与“地坛”的关系,就等于拥有了一把理清全文思路的钥匙。

5.诗词导入法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若运用诗词进行课堂导入,既可以增加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又会增加课堂的文化厚重感。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现代诗《再别康桥》时,先吟诵了一首纪念浪漫诗人徐志摩的诗:这首诗既向学生介绍了作者,又营造了诗意的氛围,为后面的诗歌教学创设了教学情境。这样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令人耳目一新。

6.音乐导入法

音乐导入,会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进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进行情感审美的交流。同时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相配合而对学生所产生的愉悦心理,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在语文课上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学习《长亭送别》,我播放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动人心魄的旋律,诉说了一个永恒的爱情故事。同样,在我国古代戏曲里也有着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西厢记》就是一朵在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开放的爱情奇葩。故事的主人公相府小姐崔莺莺和贫寒书生张珙虽然没有遭遇北冰洋冰山所带来的‘死别,却也感受了与死别同样痛彻心骨的‘生离。我们将学习的就是崔莺莺不得不与自己深爱的人分别时所抒发的浓浓的离愁别恨。”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7.时事导入法

时事导入,就是利用与课文相关的热点话题导入新课。不少时事为多数学生所了解,且是他们课余的谈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此类话题导入,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学《品质》时,我这样导入:“最近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一直在拷问着我们国人的道德良知,而那位救助小悦悦的拾荒阿婆面对记者的采访,只是自言自语:‘我只是做了一个人该做的事情啊。多么朴实的话语,这就是底层劳动人民的‘品质!今天我就来学习高尔斯华绥的《品质》,看看格斯拉兄弟的‘品质。”

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新课标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切实有效的课堂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语文。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究导入的艺术性,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促使课堂导入艺术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导语新课标教学内容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导语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导语
戏曲研究(2017年2期)2017-11-13 03:10:03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