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杰克·伦敦是一位经历丰富、创作思想独特的作家,被誉为是“美国的高尔基”。受到马克思、达尔文等多人的影响,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本文将通过分析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野性的呼唤》和《白牙》来阐释作者所信奉的人生哲学。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 《白牙》 人性 超人哲学
一、引言
杰克·伦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重要的文学作家之一,被誉为“美国的高尔基”。在短暂的40年生命历程中,他经历了很多,干过各种行当:罐头工人、牡蛎采集者、渔场巡查员、流浪者、政治活跃人物、工会领袖、战地记者、水手、淘金矿工。短暂的40年中,有长达16年之久的创作生涯,共写了十九部长篇小说、一百五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有五部以狗为主人公的小说。作者以其在美国北部克朗代克的淘金经历和所见所闻为题材,并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创作的狗小说让他名声大起。[1]可以说,杰克·伦敦的声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创作的一系列的“狗故事”,如代表作《野性的呼唤》和《白牙》。作者将自己在现实生活所经历的惨痛教训和悟出的生活道理都原原本本地倾注于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中,使其小说蕴含的主题鲜明独特,也运载着自己所信奉的人生哲理。
二、情节梗概
1903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发表了《野性的呼唤》,此举使杰克·伦敦在美国文坛树立了不朽的地位。这部小说体现了他的亲身经历,后来成为最受欢迎与评价最高的小说。伦敦随后于1906年出版了《白牙》,小说受到大力推崇,并被世人看作是《野性的呼唤》的姐妹篇。两部小说以狗的经历为线索来拉开故事情节,但它们又不是简单的动物寓言故事。《野性的呼唤》描述了主人公巴克从狗到狼的退化,而《白牙》则相反,演绎了主人公白牙从狼崽到看家狗的进化。[2]小说折射出人性,反映了社会现实。
巴克和白牙的出生都不一般。巴克原是法官家的宠物,是一条圣伯纳犬和牧羊犬混交的大狗,这使得巴克带有“十足的贵族气息”;而白牙是一只母犬和狼所生,仿佛他的出身便预兆着他将经历不平凡的一生。[3]巴克和白牙出现在伦敦不同的小说里,却有着一点相同之处:都因淘金热被人倒卖而沦为了北方地区的雪橇狗。由于出生后所处的环境不同,它们的人生道路也截然不同。
巴克生活在大法官家里,孩子们待它友好,带着它一同游玩,冬天可以享用主人家的火炉。由于淘金热,淘金一族对健壮的狗的迫切需求导致很多人开始倒卖像巴克这样的狗。巴克也终究没逃脱被倒卖的噩运。园丁将它偷走,把它辗转卖到严寒地区;为了生存,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了存活,他学会了很多本领,如拉雪橇、送邮件。巴克体格健壮、聪明敏捷,干活时也一扫以前的贵族姿态,尽心尽力;巴克似乎天生就是做领导的料,战斗时从不退缩;最终巴克凭实力打败了对手斯匹次成为头儿。巴克有自己独特的治理狗队的方法,奖罚分明:对偷懒者严厉惩罚,使得众狗不敢不卖力,狗队秩序井然。巴克也因此成为一只众人、众狗皆知的雪橇狗。巴克前后跟过数个主人,在巴克被残暴主人哈尔打得浑身是伤、生命垂危时,它遇上了改变它一生命运的主人---约翰·桑顿。在桑顿的精心治疗和呵护下,巴克很快便恢复了,并与桑顿结下了深厚情谊。这份感情真挚,让读者不禁动容。巴克为了报恩,两次不顾生命危险救了桑顿,并在桑顿和别人打赌时,拼尽全力为桑顿赢得了赌局。在淘金过程中,桑顿被印第安人残忍杀死,巴克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咬死了仇人,为主人报仇雪恨。恩人的死,使巴克野性再次爆发。野性的呼唤引诱着他,最终它回归了狼群出没的森林,从此巴克率领狼群,彻夜仰天呼啸。但巴克从未忘记主人的恩情,每年夏天定时到主人葬身之地,凭吊后才离去。[4]
三、小说中蕴含的人生哲学
(一)求生本能的突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盛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仅反映了生物界演变规则,同时也可以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杰克·伦敦接受了这一法则,并将此用于艺术创作。这些思想在伦敦的小说中都留有痕迹,在这两部作品中表现突出,读者从字里行间都能感知到伦敦的坚强和不屈不挠。杰克·伦敦的求生意识不仅仅是活着,更是渴望成为强者。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原本是一条享尽繁华的宠物狗,若是没有后面的人生劫难,它应该永远不会意识到活着是如此之难。在和一群爱斯基摩狗打斗后,巴克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尤其是柯利的亡:“从柯利倒下到它的围攻者被赶走仅用了两分钟。可它躺在那血迹斑斑被践踏过的雪地上,浑身无力,毫无生气,几乎是实实在在被撕成了碎片。黑脸混血儿站在它的边上,恶狠狠地骂着。这一幕经常在夜里让巴克惊醒,使它不安。这里的情况便是如此,毫无公理可言。你一旦倒下了,那就完了。嗯,可得注意一定不能倒下去。”从那一刻起,巴克才真正意识到活着是多么地不容易!在那个环境下,要想存活就不能倒下,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那种恶劣生存环境迫使他不断思考,并让它越来越聪明;聪明帮助它成为领头狗,使它在残酷的道森冰援中成为唯一的幸运儿,所有的种种都得益于它的聪明好学。正是求生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它的这些潜能和聪明才智。
白牙亦如此,与巴克不同的是,它一出生就具备狼的本性,具有强烈的生存意识。白牙自小就受过苦难,就明白生存的不易。几个月大时,它和母亲学习生存的本领-狩猎。跟随母亲来到了印第安人居住地后,它总遭到其他狗群的进攻。受尽屈辱和伤痛的它明白要想生存必须成为强者。只有这样,才会不被欺负,才能活下去。
适者生存告诉我们: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机会并不是均等的。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想要生存,想要成功不能等待,必须要主动出击,把握住每个可能的机会。适者不是天生的,是经过选择淘汰的。这就迫使个体必须不断变强,进步,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
(二)人性的突显
作者通过对人和狗之间关系的描写,透露出人道主义思想。作品字里行间都折射出作者反对人与动物之间以强权为基础的关系,实则反对人与人之间的强权关系。作者呼唤人与动物平等相处,呼唤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是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挚。
通过描述狗与主人之间的关系,来揭示人性的美丑善恶。为了强权利益而进行的欺诈,这使人性显得卑鄙而龌龊。自然法则虽然残酷,但同充满邪恶的人性相比,好了许多。如果人类的小聪明只能带来丑恶的灵魂,那还不如做一只自然界中的野兽,那样还能活得更真实自然。[5]
(三)超人思想的体现
伦敦的超人思想贯穿着小说的始终。我们可以将他笔下的狗理解为人,超狗即超人。伦敦笔下的超狗是生活中的强者,正如他笔下的超人。他笔下的超人都是植根于现实社会活生生的人物,他们特殊的品格与作家本人的经历和体验紧密相连,这样超人们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社会特征。[6]伦敦笔下的超人生活在西方社会,他们的思想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西方社会的印记。小说树立了一个超人哲学的艺术标本。[7]
四、结束语
两部小说是伦敦的名著,看似写狗,实则喻人。通过描述狼、狗、人,作者寄予了自己所信奉的人生哲学。作者在故事中表达了他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的信仰,同时也批判了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险恶;作者通过写狗来表达自己呼唤人性回归的心愿,表达自己对超人哲学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对艰苦奋斗的赞美。作者将这些体现在作品中,使其作品经久不衰。[8]
参考文献:
[1] 蔡懿焱.“北方故事”中的狗主人公---论杰克·伦敦对狗的人性化描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3
[2]徐福文.“狼”与“狗”的嬗变---《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比较阅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22(4):18-19.
[3]周鹏宇,周红玉,唐静.野性”和“人性”的博弈---《野性的呼唤》与《白牙》的“较量”[J].文化研究,2009,4:228-228.
[4]程佳.《野性的呼唤》中的艺术手法和形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5(9):92-93.
[5]付利.论《野性的呼唤》中体现出的多重主题[J].安徽文学,2011,7:18-18.
[6]田玉霞.杰克·伦敦小说中的超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37-38.
[7]王桂花.杰克·伦敦作品中的兽性意识和超人思想[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353-355.
[8]黄露莹.“野性”与“人性”矛盾的统一---《野性的呼唤》与《白牙》对比浅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2):109-110.
作者简介:王英(1987-),女,汉族,江西吉安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