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护理宝宝的耳朵,你懂吗

2013-04-29 14:39:29文昕
幸福家庭 2013年9期
关键词:耳屎耳道妈咪

文昕

大家都知道耳朵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但有些妈妈会忽略宝宝的耳朵护理,而相反有些妈妈却护理太过,到底我们要如何去护理宝宝娇嫩的耳朵呢?

“油耳”“干耳”,无碍健康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耳道分泌物多数人是干燥成鳞屑状,略呈淡黄色的痂块,叫干型耵聍。少数人分泌物始终呈油状或糊状粘稠的、颜色为深褐色的物质。无论宝宝的耳屎是干还是黏,都是正常的,而且都对人的耳朵有一定保护作用。它可以覆盖在外耳道皮肤表面,防止皮肤干裂和粘附灰尘,预防感染,而且万一耳道进水,它还可以起到防止作用。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怎样防止水进入宝宝的耳道里

洗澡水、奶水、泪水一旦进入宝宝的外耳道,会使耳内的耳屎软化、膨胀,引发耳道堵塞、流水,发生外耳道炎;而且,宝宝外耳道进水后很容易带入细菌,增加耳道感染的机会。因此要谨防水进入宝宝的耳道里。

宝宝洗头时

让宝宝面部朝上,妈咪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颈部,同时用拇指和中指分别压住宝宝左右耳廓,使耳廓覆盖住外耳道,以防水流进耳道。

宝宝吃奶后

妈咪要把宝宝立起来抱,轻拍宝宝的背部,拍出奶嗝,防止被宝宝吐奶,造成奶水流入耳道。

宝宝躺着哭闹时

妈咪要及时擦净宝宝脸上的泪水,防止眼泪顺着脸颊流入耳道。

经常给宝宝掏耳朵,要不得!

经常掏耳朵对健康是有害的,具体表现在: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癥、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4.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块,或误进杂物,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取出,家长不要擅自处理。

了解耳疾元凶——中耳炎

如何分辨宝宝是否患了中耳炎

化脓 看宝宝耳朵有无化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发烧 看宝宝是否发烧。中耳炎常常伴随着突发起来的发烧症状,体温有时候更会升至37.8℃~40℃。

疼痛 宝宝是否表现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因为吸吮和吞咽动作会压迫感染部位,使宝宝感到疼痛。

听障 看宝宝是否存在听力障碍。表现为对同样的声音刺激,宝宝的反应不如以前,或没有其他宝宝灵敏等。

中耳炎预防重点

积极预防感冒 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宝宝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尽量少含奶嘴 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

正确喂养姿势 喂奶时将宝宝斜抱起来,使其处于半卧位姿势,抬高头部,以免溢乳而导致乳汁流入耳中。

保持鼻腔清洁 用医用吸耳球帮宝宝吸除鼻腔中黏液。或滴入一些润舒剂,以防鼻涕和细菌进入中耳。

保持空气湿度 避免因空气干燥引起宝宝鼻腔干燥甚至发炎,造成咽鼓管肿大、阻塞。

调整枕头高度 如果宝宝鼻塞得比较厉害,睡觉时可将头部垫得高一些,以便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

仰卧或侧卧 专家认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母婴提醒:警惕宝宝听力障碍

早期的听力障碍一般不容易发现,但如果细心观察,还是能觉察出宝宝的一些异常的。如果发现宝宝有这些表现,要及时带他去检查听力:

大人叫他时,他没有反应或反应迟钝。

宝宝对声源的位置判别能力差,比如有人叫他时,他不能准确地把头或身子转向那个人的位置。

宝宝学说话的时间延迟,而且发音不准确,说话含糊不清,韵母音很重。

别人跟他说话时,他的眼睛喜欢紧盯着说话人的嘴,这是耳聋的人特有的一种“读唇”的表现。

和他交谈时,他常常问:“什么?”甚至表现出表情漠然的样子。

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时,喜欢将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

(摘自《母婴世界》 )

猜你喜欢
耳屎耳道妈咪
耳内插葱治不了耳聋
科学导报(2023年21期)2023-04-04 01:20:17
看耳屎就能知道鲸几岁?
耳屎能不能掏
给鲸掏耳屎
掏耳屎 会不会掏出病来?
祝您健康(2018年7期)2018-07-14 06:54:48
声学头模耳道入口处的声场仿真分析
我国成立耳道数据与3D打印服务中心
妈咪购
犬垂直耳道切除术24例
妈咪月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