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科场之路

2013-04-29 00:44:03赖晨
世纪人物 2013年9期
关键词:林则徐书院读书

赖晨

作为海滨邹鲁的福州,兴学重教之风代代相传。“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是福州的传统“家训”,千百年来激励着后人奋发进取,争取通过科举改变家族命运,涌现了许多名垂青史的科场名人,民族英雄林则徐便是其中之一。

祖先的科举梦

林则徐出身于贫寒世家。他祖先林高德于北宋年间从莆田迁居玉融(今福清杞店乡),清初,五世祖林学弢再从玉融迁居侯官(今福州市)。从支祖林榕山、六世祖林存素、五世祖林学弢,到高祖林启宷,都无科名官职。曾祖父林廷癸(林北圹)是一个爱读书的中等地主,有廪生功名,积有不多的房产、地产,生有五子,其第五子便是林则徐祖父林万选(林正澄)。

1759年,林则徐的曾祖母郑氏将祖产匀分给5子,林万选分得“稻谷三十挑,住屋数间,另有书田十担”。林万选是廪生(秀才),终生潦倒不得志。林万选夫妇生下林芝严(林天木)、林孟昂(林天轩)、林孟典(林天策)、林宾日(林天翰)、林天裕五子后,家口多,都无生业,家境日益拮据破落,他长期随叔父游宦河南、山东一带,靠教读谋生,曾经十多年没回家。期间,长子林天木娶妻,五子林天裕夭折,母亲、妻子先后去世办丧事,开支大,不得不借高利贷。林则徐的伯父林天木、父亲林宾日出外教书,收入不足偿还债务。等林万选回家,又为二子林天轩婚事加借高利贷,结果被迫卖掉几间唯一的祖屋还债,翌年,林万选在穷愁潦倒中抑郁而亡,家中10来担田被卖,家中从此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了,然而旧债仍然没有还清。

林则徐父亲林宾日,因父亲长期在外,生活困难,13岁才赴私塾读书。由于受家境中落的刺激,他热爱读书和科举,不甘因贫废学。成年后,他与家乡豪杰来往,出入敦社、诚交社和绵充山堂讲学谈艺。母亲病逝后,他出外当私塾先生。父亲死后两年,即1777年,29岁的他才靠舌耕积蓄建立了小家庭,又汗积两年,典来一间小屋。为了取得功名富贵,重整家门,他苦志读书,终夜不睡,因此得了眼病。1778年,即30岁那年,他考取秀才,翌年补为廪生。但一直没有考取举人。林宾日从科场上退下后,放弃了科考做官的人生道路,以舌耕为业,惨淡经营贫困的生活。

林宾日当私塾老师的收入微薄,当时仅够分期顶还父亲积欠的高利贷,廪生的津贴,当然不足养活一家,妻子和他先后养育大了10个儿女,即儿子林则徐、林霈霖(长子林鸣鹤出生几个月后早夭)和八个女儿。妻子陈秩和八个女儿从事女红,剪轧“象生花”(假花),大的如一棵树,小的只有一茎叶,都栩栩如生,十分逼真,每年可以换来几十贯铜钱,补贴家用。林则徐虽然年纪小,却也懂得谋生的艰难,于是他每天上学时,总要带上母亲姐妹制作的纸花到街上叫卖,卖不完的便放在店铺里寄售,下学后再去取钱。几十年后回忆起这段生活,林则徐写道:“天寒夜深,朔风怒号,母亲姐妹围灯夜坐,直至天色将明。”一家人半饥半寒,勉强度日。

在那个时代,摆在下层文人面前的出路,无非两条:读书,靠科举挤入官僚队伍;就业,沉落为靠出卖劳力吃饭的普通百姓。林则徐出生时,37岁的林宾日正对前途感到十分迷茫。不言而喻,林宾日羡慕第一条路。他在科举路上苦心奋斗,耗尽心血,朝思暮想的是金榜题名,青云直上,取得当官的身份和地位。虽然未达到目的,他仍然未放弃努力,而且把希望灌注在儿子身上。林则徐一来到人间,林宾日、陈秩夫妇已经为他安排和设计了这样一条生活的道路。

14岁中秀才

林则徐四岁那年(1788年),林宾日参加乡试又因为眼病无法考完而落第,便在左邻、连江县人罗家担任私塾老师,把小林则徐带到罗氏私塾,抱在膝上,教他读书,待林则徐七岁,林宾日便教他开始作文。林则徐跟随父亲,获得不少教益。林宾日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教书先生,教育态度暨讲究又开明,十分耐心,善于启发。他不只重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不求死背,不求体罚,循循善诱,让学生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父亲的诱导,自己的发奋苦读,林则徐很快地以童年擅长写文出名。1796年,林宾日在屏山之山麓的文笔书院执教,他家就在书院附近。林则徐在次年考中佾生(童生),家里又添一丁——弟弟林霈霖出生了。翌年,林则徐参加郡试,经泉州知府钱学彬(钱赞夫)面试激赏,评为第一名。在这次郡试中,林则徐和一位老童生的成绩最优,难分上下,考官钱学彬只好面试才学,出对说:“童子何知。”林则徐首先应对:“大人利见。”老童生一时对不上,后才叹服说:“老夫耄也。”这样,林则徐便被选拔为冠军。

1798年,林则徐参加科试,考中秀才,时年14岁。现在可以看到的林则徐最早的文章,便是此次应试之做《仁亲以为宝》。这是一篇辞藻华丽的八股文,篇中警句有:表里山河,天下有失而复得之国;墓门拱木,自古无死而复生之亲。一时传四方传颂。后人把此文起中四比收入《制义丛话》,大为推崇。

林则徐中秀才后入鳌峰书院读书,并与本城朱紫坊名儒、前河南永城知县郑大谟长女郑淑卿订婚。

20岁考取举人

林则徐虽然考中秀才,家庭生活依然十分清苦,有时候甚至断炊挨饿。只有大年三十日夜,一家人才可以吃一顿素炒豆腐,挂在壁上的油灯才用两根灯芯。为了买书,他常典当衣服。有一段时间,他还到闽县衙门内兼做知县房某的抄写员,以其所得,补贴读书的费用。当时就有人劝林宾日,让林则徐改业,具有读书做官信念的林宾日,笑而不答。林则徐很懂事,看见母亲、姐妹们忙于做手工,往往漏尽鸡鸣,还没有入睡,深感不安,请求为父母分忧。和林宾日一班信念的陈秩,当然不会同意,正色说:“男儿应志向远大,怎能靠琐琐小事为孝?读书求功名,才不负我的苦心。”

林则徐在鳌峰书院求学七年。当时鳌峰书院是福建最高学府,山长是郑光策,他是进士出身的大儒。他为人比较正直,愤于吏治腐败。1784年,乾隆游江南,召闽浙文人会试于杭州敷文书院。玩弄权术、恶名昭著的权臣和珅监考,穷极无聊,故意在御座下脚几坐收试卷,迫交卷考生屈膝下跪,以挫辱读书人。郑光策参加了这次会试,不愿在和珅淫威下下跪,侧目而视,愤形于色,于是约同乡几位考生,以长揖而退,和珅对他的倔强怀恨在心,郑光策知道官场险恶,返乡任教。他主持鳌峰书院时,讲求经世致用之学,鼓励学生立定志向,有目的地读书。所以书院的教课,不仅有制义诗赋,还注意经世致用之学。林则徐在这里,开始钻研传统知识,接触到各种经世致用的典籍,眼界大为开拓,树立了经世致用的理想。

1804年秋天,20岁的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座师是主考官茅元铭、副考官是周系英,房师是长乐知县王福增,在揭晓举行鹿鸣宴的那天,他迎娶了郑淑卿过门,结婚成亲。

七年师爷讨生活

1805年初,林则徐前往北京参加会试,结果名落孙山,他在前福建学政恩普家暂住,7月辞归,年底回到福州。由于家境艰难,他不得不为了谋生,外出当私塾先生。

1806年秋天,林则徐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的聘请,担任文书。来到闽南重镇门户——厦门,在这里,他开始经历了和他的先辈们全然不同的境遇。

厦门是重要的国内航运和外贸重要港口。商船北至宁波、上海、天津、锦州,南至粤东,对渡台湾,每年往来几次。外至东南亚和印度各国,冬去夏来,一年一次。1640年前后,英国商船便来厦门贸易。1796年的厦门,拥有洋行八家,大小商行30多家,洋船、商船千余号。林则徐到达厦门这一年,英国输华走私鸦片达4300多箱。在厦门,本年英国输入的鸦片,值白银几百万两,不少文武官员、文人士兵都有毒瘾,开始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厦门海防同知是管理海口商贩、洋船出入收税、台运米粮、监放兵饷、主持地方司法的官吏。林则徐担任其文书,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鸦片流毒问题,注意到了外国鸦片贩子卑鄙行贿走私的种种伎俩。

林则徐在厦门时,因为文牍办得不错,受到汀漳龙道百龄的欣赏,视之为奇才,到处为他说好话。1807年,张师诚就任福建巡抚,不久便接近除夕。张师诚从各地僚属寄来的新年贺禀中,发现一封写得十分出色,爱不释手,即刻派人查找,传召来见。此人正是青年林则徐。林则徐在二月六日除夕黄昏匆匆赶到巡抚衙门,张师诚连夜面试,亲试其才学修养,深感满意。元旦召见,请入幕府。

张师诚的知遇,是林则徐接触上层精英,改变人生道路的一次重要机遇。他深情地感激张师诚的恩德,说他爱才如命,染人入丹青,扶寒士如济舟航,引后进如培子弟。认定自己和他是难穷思议的香火深缘。

终于考取进士

林则徐在张师诚幕下,受到学生的待遇,加意栽培。四年里,他经过处理抚署奏稿文牍的历练,增加了从政的本领,学习并掌握了关于历史掌故、兵、刑、礼、乐等知识。

林则徐入张师诚幕后,家境日益好转。他把年薪200多两白银(约今24万元),一举还清祖父林万选向刘则方借的高利贷,又从谢家凑去10千文,买断父亲典来的三间小屋。他父亲林宾日又因张师诚的推荐,带着弟弟林霈霖赴将乐县正学书院任教,每年有薪水200两。家产稍丰后,林宾日添置了一些土地、住宅等不动产。他先抽出一部分给八个女儿,以补偿往年因家境清贫而缺乏陪送的嫁妆。然后给林则徐、林霈霖分家析产,立下《析产阄书》。林则徐分得文藻山寓宅等不动产。

张师诚爱惜林则徐的才华,鼓励他求取功名。1808年11月,林则徐第二次赴京锦参加会试。1809年1月抵达北京,4月会试,他的试卷虽经房师陈希祖的推荐,但依然没有被录取。他随后于5月26日出都,7月回到福州,再次进入张师诚幕府。

1809年8月,阿林保离闽上京,张师诚署理闽浙总督。林则徐辅佐张尽心尽力,张师诚赞赏他办事干练明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怂恿、鼓励他第三次参加会试。1810年11月,张师诚赴京觐见皇帝,特地为他备好盘缠,带他一同北上。

1811年春,林则徐参加第三次会试,榜列第74名,复试第一等,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赐进士出身。座师是文华殿大学士董诰、户部尚书曹振镛、阁学文斡、兵部右侍郎胡长龄,本房师是翰林院编修沈鼎甫,朝考读卷老师是宋镕。

从此林则徐正式进入仕途,开始了其经世致用、济世安民的一生。

猜你喜欢
林则徐书院读书
《林则徐》
雕塑(2022年4期)2022-09-15 07:10:18
朵云书院黄岩店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48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林则徐禁烟
启蒙(3-7岁)(2018年10期)2018-10-13 02:19:32
白鹿洞书院记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4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22
我们一起读书吧
联墨双馨
对联(2016年11期)2016-05-29 09:46:13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