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作文求新的技巧

2013-04-29 00:44:03王大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苍蝇蜜蜂文章

王大安

中学作文如何才称的上创新呢?应该是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做到立意深、选材新、语言美,而不泥古,方为创新作文。如何才能创新呢?我想用鲜活的事例谈谈作文在立意、材料、语言三方面的创新技巧。

一、作文立意求新的技巧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古人主张作文要“道人之所未道,道人之所不能道”,这说明作文要立与众不同的意。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下面简谈几种立意求新的方法。

(一)探求原因法 就是不停留在材料所述内容的表象上,而是探求表象背后的原因,或根据材料所述之果,探求形成此“果”之“因”。例如下面的材料作文: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五只苍蝇和五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光亮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后,科学家发现,五只苍蝇全部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来,而那五只蜜蜂全部都撞死了。对这一试验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蜜蜂是烈士,苍蝇苟且偷生;有人认为苍蝇非常聪明,蜜蜂有些愚蠢。还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一种是“蜜蜂型”。你的看法呢?

我认为写作这篇文章,不能只停留在“苍蝇全部爬出来了”和“蜜蜂全部撞死了”这个结论上,而要分析它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然后再确定赞同“苍蝇型”还是“蜜蜂型”的观点。通过分析我们不难推断:蜜蜂之所以全部撞死了,一是因为它们凭借着老经验行事,认为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们每次飞向光源都是用尽全力,被撞后仍然不接受教训,爬起来继续撞向同一个方向,这种执着无疑是可悲的;三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而且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互相提醒或是分工合作……而苍蝇呢?恰恰与之相反。根据研究出的这些原因中的一点或多点立意,都新颖而深刻。

(二)逆向求思法 即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观点反过来想一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若能用逆向思维破出“历来如此”的思维定式,反其意而思之,就会有独到的发现。

例如,以“包容”为话题的高考优秀作文《宽容是阳光》,针对世人把对手看做敌人的传统看法提出了质疑: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会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但一旦英雄寂寞,被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你要宽容对手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惧。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

狼羊之间、两虎之间“共斗”反而产生“共生效应”,在这里作者从这一自然的哲理进而推演到社会的哲理:对手的“龌龊、排挤甚至是诬陷”反而会使自己变得清醒、强大。这种反弹琵琶、逆向求思的写法,这种新颖独到的见解,使文章迸发出了发人深思的智慧火花。

(三)辩证剖析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也只有这才能使作文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从而使读者信服。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相信自己≠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中写道:

有时盲目的自信或太多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很容易遭受失败的。东施效颦与邯郸学步的例子我们大家都非常清楚,正是因为她们过于不相信自己,认为别人比自己好,失去自己主见而导致了失败;相反龟兔赛跑中的兔子就是过度相信自己而在比赛中输给了乌龟。所以相信自己要适度,听别人的意见也要多加考虑,不要顾此失彼,只有二者统筹兼顾,才能成功。

作者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寻觅到“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的辩证统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使文章闪烁出思想的火花。

二、作文材料求新的技巧

作文材料如何避熟求新,让文章亮丽纷呈?下面例谈几种材料求新的方法。

(一)人有我特法

考生手头的名人事例不够新鲜时,却要避熟避俗,就要敢向旧材求新意。因为一则材料,内涵往往比较丰富,具有多层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所以一则广为人知的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进行或顺向、或逆向、或横向挖掘,就可独辟蹊径,有“新”可取,有“特”可言。

高考优秀作文《我看曹操》,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为小说和戏曲中的“奸雄”曹操“翻案”。文章重点以曹操“多疑”、“自负狂妄”的传统评价为突破口,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曹操的优秀品质,素材写出了新意。再如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一考生在《项王项王若奈何》中,一反惋惜项羽的陈词滥调,取材杜牧“江东之地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诗句,精心虚构项羽抱羞忍辱过江东,卷土重来斩刘邦的精彩故事,与历史相对照,说明项羽自刎乌江,正是缺少水的灵动。旧才出新,堪称奇闻。

(二)人同我异法

人同我异法是就材料的表述方法而言。纵观考生作文,大多数考生记叙文的叙事,议论文中的事例叙述,在人称、视觉、人物交代方面手法雷同,给阅卷老师千人一面之感。如果考生同中求异,变换人称、变换视觉、变换时空、变换交代方式,就可以使材料化熟悉为陌生,给阅卷老师新鲜感和阅读兴趣。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已为人所熟知,何以出新?山东一考生的《刺秦》采取第一人称,从荆轲本人的视角出发行文;江苏一考生《荆轲、脸、秦王》也是第一人称,却从秦舞阳的视角切入;陕西一考生《当他逝去的时候》则采取第三人称。从旁观者的角度切入。人称、视角的变化让旧素材有全新的运用。

变化人物交代的方法同样奇妙。考生写作,习惯开头就交代人物,但改成结尾交代,文章就耐人品读。请欣赏一优秀考生作文《专心做几何题的老人》的文段:

这时,门突然被踹开了,一个拿着长剑,穿一身盔甲的士兵闯进了屋里,他恶狠狠的问道:“你在干什么?”

老人没有回答,他在做着最后一步的工作,小心翼翼,一丝不苟,仿佛他就在雕琢着一个他心中的完美天使。

终于,老人写完了最后一条式子。与此同时,士兵的长剑也劈头砍下。

老人是笑着离开人世的。他已经没有遗憾了。他心中的天使将永远的活下去。

老人是谁?——阿基米德。

上面是介绍阿基米德的短文,开头不交代他是谁,故意卖“关子”,让读者去想去猜,直到结尾才说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基米德,就使文章摇曳多姿,陌生有趣,给人新奇感。

(三)人无我有法

“物以稀为贵”,鲜为人知的材料,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给其强烈的新鲜感,所以聪明的考生平时就注重广泛的阅读,从古代典籍中积累不为大多数考生所熟知的材料,就会以新鲜的材料取胜于考场。例如考生佳作《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小作者诠释话题“双赢的智慧:,以新颖的材料营造了全文最大的亮点。文章选用了三个材料,一是《吕氏春秋·不广》记载的蜇蹶和蛩蛩距虚取长补短的故事,二是歌德与席勒相遇、相遇、相辅相成,三是朱熹与张轼“相与搏约,又大进焉”。小作者博闻强识,所选材料不为其他考生熟知,因而以独到新颖的材料赢得了高分

三、作文语言求新的技巧

如果把文章比作建筑,那么语言就是对文章的装饰。如何才能让文章“精彩”“靓丽”呢?下面,我介绍几种语言出新的方法。

(一)多角度阐述法

对于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阐述它,使其内涵更丰富。例如:

诚信是什么?农民说,诚信是一粒种子,为了大地的丰收,就要在烈日下成长;工人说,诚信是一座熔炉,为了祖国的建设,就要把生铁练成好钢;军人说,诚信是一个哨位,为了人民的重托,就要守住边疆;学生说,诚信是一棵小树,为了园丁的哺育,成为栋梁。

这样写,就比说“诚信是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要好得多,作者把“各行各业”这种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工农兵学这样具体的可感的对象,并且用他们的言论和具体的工作岗位、成绩、愿望等等取代了自己对“诚信”的枯燥解释,这就是文采。

在比如说什么是责任感,工具书上的说法通常是:责任感是指人们自觉的把分内的事情做好的心情。如何把这一抽象的诠释转化为形象化的表达?可借用富有责任心的中外名人的事迹多角度的具体阐述:责任感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出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责任感是保尔.柯察金顽强拼搏、热爱生命铸造的烈火金刚。

(二)力练整句,打造美文法

整句就是形式较整齐,音节较匀称的一组句子。整句的运用可以起到强调某种语义、加强语气的作用。整句有多种类型,恰当运用会使文章大放光彩。

古诗文连用式整句:利用古诗文,适当引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学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迷人的灵动风采。例如:春天是怎样的?丘迟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青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桑秦低绿枝。”

比喻式整句:运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深邃的语意。例如: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明亮;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宽广;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平和。

对比式整句:运用对比形式的整齐的语句来构成语段,正反鲜明,从而收到突出文章、强化主体的效果。例如:有人为死请命,鞠躬尽瘁;有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人选择平庸,有人拒绝平凡。

(三)古诗词巧用法

有人说:“语言是海,名言是星,一引一闪烁,一引一璀璨。”作文如能巧妙地引用诗词名句,就会让语言的海洋波光闪烁,让文章的天空群星璀璨。

如一篇题为《创新 个性的凸现》的作文:

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给我们塑造了全新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惜时,李太白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同时咏梅,陆游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而毛泽东则说“俏也不知春,只把春来报,带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能说谁人更佳,谁人更绝?不不不,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谁都不可对之妄加否定!

这里引用的是这篇作文的第二段。作者在第一段提出观点之后,紧接着在第二段,就引用了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送别诗、惜时诗、咏梅诗等,作者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连续引用诗词不仅不觉得累赘,反而显得内容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及充分证明了观点,又使得语言表达文采飞扬,别开生面。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类拔萃的作文来自于平时多观察、多阅读、多练笔。只要付出了汗水和心血,那独特的见解、鲜活的材料、亮丽的语言,就会使你的文章精彩纷呈、美丽动人。

猜你喜欢
苍蝇蜜蜂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蜜蜂
蜜蜂
蜜蜂
蜜蜂谷
苍蝇搓脚是怎么回事
苍蝇为什么喜欢搓腿
打自己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