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大洗牌

2013-04-29 00:44
中国连锁 2013年9期
关键词:王府井百佳家乐福

TESCO乐购此次的行动,似乎给其他在中国“混得差”的外资零售企业提供了样本,而外资零售也许会重新审视中国市场。

近日,沃尔玛发布了最新财报,第二财季营收低于华尔街预期,该公司下调了今年全年的营收预期。而美国高端连锁百货零售商诺德斯特龙 (NordstromInc.)也公布了逊于市场预期的二季度业绩,同时宣布调低全年销售和收益预期。此外,包括梅西百货和柯尔百货在内的大型零售商都公布第二季度销售额增长低于预期,并下调下半年预期。

可以看出,不只在中国市场,行业的下行趋势贯穿了整个商业零售领域。

华润百佳呼之欲出

7月22日,百佳在广州正佳广场的高端超市TASTE悄然试业,而其在成都的高端超市同样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尽管坊间对李嘉诚出售百佳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到百佳的正常运营。百佳一位相关人士透露,百佳今年的开店计划将照常进行。

据外电日前引述消息人士的话透露,和黄拟出售旗下百佳超级市场业务,作价在10亿至20亿美元之间,并已委托高盛、美银美林等外资大行处理出售事宜。面对传闻,和黄方面于7月29日发出回应称:“旗下屈臣氏集团现正就以‘百佳为主要品牌经营的超级市场零售业务进行策略性评估,以期为股东带来最大利益。”

据最新消息,母公司屈臣氏集团已收到至少8家公司的收购要约,竞购价在30亿~40亿美元之间。在华润、永旺、泰国正大集团等潜在的零售业接盘者之后,TPG、KKR等全球私募巨头也成为热门买家。有消息称超市业龙头高鑫零售也加入了竞购大军。

不过据本刊记者了解,在百佳内部,华润收购百佳的事已经板上钉钉,只是并没有公开发布而已。另有消息称,收购百佳只花费了华润不到30亿元。华润万家超市在香港地区位列第三,如果华润创业收购百佳超市,那么华润万家就可能超过惠康,成为香港超市一哥。

数据显示,百佳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3.1%,店铺总数达到345间,2012年营业总额为217亿港元,是香港第二大超市。然而百佳在内地的发展并不乐观。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及相关榜单显示,去年中国连锁百强中,百佳(中国区)总营收为40.77亿元,较上年下滑5.1%,排名也从2011年的76位跌落至87位,而在前20家主要外资连锁企业经营排行中,百佳位列19。

百佳在内地的业绩表现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但出售百佳不仅仅是因为业绩表现。在业内人士看来,李嘉诚本质上并不只是企业家,而更像是一个投资者和金融家。未来的零售业大型超市、大型百货会陆续发生整合,而李嘉诚对市场的嗅觉很灵敏。

今年6月下旬,百佳在香港注册了两家以“PARKnSHOP”命名的新公司,其中一家为PARKnSHOPLimited,即百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这一动作更容易让业界将百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的成立与百佳评估市值联系起来,有业内人士认为,百佳超级市场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为抛售做准备。

不过,华润收购百佳的消息,却被华润高层否认。那么除了百佳,那么,华润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连年亏损的卜蜂莲花成为许多人怀疑的对象,其在中国一直处于裁员、关店、店铺转型的尴尬境地。

不过据分析,卜蜂莲花母公司正大集团的看家产业在农业方面,而商业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将整个产业链打通——从田园到餐桌。其在这方面可能有自己的战略部署,虽然卜蜂莲花连年亏损,但零售业务只是正大集团中很小的一个模块,对其整个集团而言,影响不大。

而陷入“卖给中粮”的韩资卖场乐天玛特,此前也传出与华润接触的消息。乐天玛特与TESCO乐购的相似之处颇多,比如,双方都是通过收购进入中国市场,都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都被爆出在华业绩不佳、连续亏损,以及售卖过期食品、门店减少等消息。

零售专家陈怡向本刊记者分析,作为“不差钱”的央企,华润系的企业在各个领域都倾向于做到第一,这可能是他们公司战略方面的要求。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也告诉本刊记者,在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都会出现各行各业的并购潮,零售行业也不例外,出现大型垄断企业是未来发展趋势。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华润会将中国零售业带入“华润时代”。

家乐福找婆家

日前有消息人士透露,家乐福曾频频与中粮集团秘密接洽,希望中粮能以60亿美元收购其在中国的全部业务,但中粮方面只愿意支付30亿美元。由于双方在价格上无法谈拢,交易未能成功。

6月25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家乐福可能寻求推动上述资产到中国香港IPO(首次公开募股上市);另一可能的选择,是将这些资产的一部分与另一家企业整合,组成合资企业。

相关计划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知情人士称,家乐福尚未聘请银行来处理该计划,寻找合作伙伴的方式会令家乐福保持竞争力,而IPO的方式则会带来资金,可用于进一步扩张中国业务。若实施IPO,可能筹资约10亿美元。

事实上,家乐福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一直不断。尽管家乐福高层对这些传闻一再否认,但其将抛弃中国市场的揣测却并非空穴来风。作为欧洲第一、全球第二的连锁超市,家乐福2005年以来一直在不断收缩全球市场布局,先后退出了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俄罗斯、墨西哥、意大利南部及比利时部分地区零售市场。2011年,家乐福又卖掉在泰国的所有门店,2012年6月和8月分别退出希腊和新加坡市场。在中国大陆市场,家乐福从2011年开始也关闭了一些城市的门店,从那时起,家乐福计划出售中国大陆业务的传闻已在业内不胫而走。

华尔街日报称,家乐福一直在撤离非战略市场,以筹集资金并削减债务,但投资者担心该公司正从太多高增长市场撤离。

“家乐福出售在华业务并不是不可能。”昭邑零售首席分析师刘晖表示,根据大型商超10~15年租约惯例,家乐福门店将开始集中面临新租约问题,而面对租金或集体涨两到三倍,将面临全面亏损。而从家乐福地财务状况看出危机。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剔除出售和关闭业务的收入,家乐福实际营收同比下降1.3%至208.3亿欧元,其非常看重的亚洲市场营收增长也只是微增0.3%至21.2亿欧元。

另外,中粮一直也希望向零售业终端发展,利用其产业链优势,倘若能够将其食品产业链与零售渠道优势互补,中粮自己发展的零售业终端的综合效益可能会更高。

业内人士认为,家乐福在中国的大卖场绝大部分为合资经营,比如上海地区卖场的合资伙伴是联华超市,台湾地区的合资伙伴是统一集团,因此,如果想要把这些业务出售或者上市,在操作上都有一定的复杂性,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家乐福不是不想出售,而是体量太大,开价过高,没人能全部买下。”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很难有哪一家零售商能吞下家乐福在中国大陆的全部网点。”

王府井的春天

6月25日,王府井百货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接到控股股东北京王府井国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通知,后者通过开曼群岛设立的境外全资子公司Belmont收购中国春天百货近40%的股权。另据春天百货发布联合公告称,王府井国际将以每股1.2港元,合共收购春天百货39.53%股权,涉资20亿港元。

王府井百货对中国春天的这宗收购案是至今本土零售业中最大手笔的一宗。此项交易已经获得商务部等相关管理部门的核准和批准。王府井国际将于股权交割后按照香港收购规则,发出以中国春天全部股份为目标的强制性收购要约。

资料显示,王府井国际是A股上市公司“王府井”的母公司,由直属于北京市国资委的东安集团控股65%。王府井百货作为老字号百货企业,目前拥有30家门店。中国春天则定位高收入人群,主营奢侈品,拥有16家百货店及三家奥特莱斯,网络遍布北京及其他7个省份,并计划继续扩展至更多省份。此次收购计划完成后,王府井将成为继万达百货、百盛之后,全国门店数量第三的百货集团。业内认为,王府井的此单收购或是其借壳春天百货香港上市之举。

对于春天百货而言,面对连年的赢利下滑,此时选择转让股权,或将给品牌未来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对于王府井而言,此次收购将带来多方面的潜在收益。据了解,2012年,中国春天销售总额上升12.7%至54.2亿元人民币,自有店同店销售增长4.5%,但集团营运利润则相较2011年下降18%,约为5.06亿元。除了广受诟病的联营扣点的经营模式,新店选址不尽人意,以及在公司受到全球经济衰退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等因素影响,都是中国春天业务增长放缓的原因。而综合体大量崛起以及电商的发展已削弱了百货业的影响度,王府井对中国春天并购意味着可以进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业内人士也普遍看好王府井的这次收购。目前王府井仅有百货的单一平台,在零售行业大环境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单一运营模式不利于抗风险,而春天百货旗下拥有春天百货店、奥特莱斯和赛特购物中心3大业态,收购中国春天可以补充新的商业业态。

很显然,王府井收购春天百货,更看重的是后者被业界欣赏的奥特莱斯业态和赛特品牌资源。奥特莱斯业态和团队王府井可以对布局高端精品百货进行借鉴,而赛特和燕莎一样,是北京最早做高端百货两家之一,拥有丰富的品牌资源及品形象。王府井主要网店布局在北方,而春天百货大部分网点在南方地区,春天百货与王府井在网点布局上能够形成良好的互补作用,对王府井开拓南方市场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零售业掀起并购潮

在过去一年中,沃尔玛控股1号店,苏宁易购收购红孩子,百胜餐饮收购小肥羊集团,万达收购AMC ,国美收购库巴网和新锐美40%股份,京东收购“迷你挑”……种种迹象表明,零售业的兼并整合现象已是大势所趋。

可以发现,以往零售企业间的并购,如乐天玛特收购万客隆,TESCO收购乐购,沃尔玛收购好又多,家乐福并购河北保龙仓,都是外资零售巨头并购地方区域龙头,而现在,本土零售商和外资零售商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扭转,本土与外资零售商开始攻防互换。

外资零售商刚来到中国时,本土连锁超市非常落后甚至根本不存在。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国外连锁超市的吸引力衰退了,未来需求潜力也诱使本土零售商反而加大加快开店步伐,从而竞争趋于白热化,压低行业利润。

2011年福建新华都和永辉超市先后“瓜分”韩国易买得,以及苏宁对日本乐购仕的并购都体现出了整合供应链的先见之识。

大型零售集团之间的整合、零售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是判断一国零售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企业融合并非易事,但不可抵挡的趋势是,未来几年,国内零售业会像美国市场一样,通过不断的市场并购整合,出现由几家大型零售企业主导市场的寡头局面,中国零售业的寡头并购高发期已经到来。

北京昭邑零售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晖表示,近年来,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经营受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外资原本的管理优势随着内资企业水平的提高而丧失;还有政府对外资的各项优惠政策也全部取消,而有些本土零售企业对市场的反应反而快于没有背景的外资企业。还有的业内人士认为,造成国内零售企业洗牌的一个重要原因,并非电子商务的冲击,而是企业间过于激烈的竞争。另外1998年是几大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开店的一个高潮期,当时的门店一般签约期为15年到20年左右,而这批门店也是外资卖场目前最赚钱的门店,但从今年开始,都面临原有租约到期的问题。由于近几年国内物业价格飞涨,卖场物业到期之后,业主往往会要求新的租约涨价,导致外资卖场难以承受。

不只在商超领域,服装、百货等其他零售业态也都刮起收购风潮。比如百货业,万达欲出82亿洽购银泰百货;服装业,森马收购服装品牌GXG;在食品零售业,蒙牛并购母婴品牌雅士利……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发布《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1~2012)》指出,未来3~5年,零售巨头将通过并购、整合,快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时隔15年,中国商业零售市场迎来了新一轮并购潮。

不过,也有些人士对本土和外资零售的竞争格局判断更为理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表示,中国零售市场业绩普遍下滑,日子难过,华润乐购各自优势互补、利润最大化是不错的选择。

在杨青松看来,本土和外资零售商暂时还难称攻防互换,因为双方都处于相同的特殊市场环境下,面对经营的共性难和处于转折期的行业,本土和外资零售企业只是都站在了同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猜你喜欢
王府井百佳家乐福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王府井暴涨200%,能洗去“内幕交易”的嫌疑吗?
2016年“电商百佳县”TOP20
拟入选新农民创业创新百佳成果公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外资零售业:陷入“亏损”泥沼
外资零售业:陷入“亏损”泥沼
洛阳王府井购物中心照明设计欣赏
家乐福网上商城进京
《难忘王府井》:藏书家姜德明的报人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