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触摸诗歌灵魂之基础

2013-04-29 00:44葛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诗歌语言学生

葛平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诗歌离学生的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遥远。面对学生薄弱的诗歌基础,我们如何“据此进行教学”呢?如果还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按常规的要求带着学生进入书本的学习,就很难弥补学生存在的知识、能力的空缺点,就会加剧学生学习新课的畏难情绪,那怎么办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让学生走近诗歌,充分感受诗歌的魅力。

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近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尝试:

(一)从视频的欣赏入手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在正式学习诗歌之前,适当运用视听手段,给学生带来美的震撼,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起到磨刀的作用。笔者在初一新生入学之后,带着学生欣赏了《唐之韵》,它是一部文化纪录片,那独特的视角、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味带给学生的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欣赏空间,笔者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视频的内容,而在于让学生在视听震撼中步入艺术的境界,领会到诗歌的真谛,激发起对诗歌的浓厚的兴趣。

(二)从简单的诗歌入手 所谓简单的诗歌,笔者所期望的是那种内容理解难度不大、形式不复杂、语言不隐晦的诗。如冰心的《繁星·春水》作为初一新生感受诗歌的载体是非常合适的,除了因为它是课标推荐书目,还因为《繁星·春水》里的诗歌通俗易懂,这些诗歌从内容上说符合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兴趣的步步提升做好起始工作;从形式上来讲,冰心的这些诗“表现了诗人在刹那间对于平凡事物的独特感兴和情思的变迁”,突发的感触、瞬间的喟叹,三言两语,略作分行,便自成诗一首,不像律诗、绝句、词曲那样有节奏、音韵、语言、修辞等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在学生基础相当薄弱的情况下不要用特别规范、特别严格要求下的诗歌呈现给学生,那会吓着学生,使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就排斥、远离,那样是无法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的。

(三)从大量的阅读入手 在学生诗歌基础较薄弱的情况下,不要一下子就灌输太多的诗歌知识,那会因为枯燥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刚开始学习诗歌,带着学生大量阅读,重点也不在于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思想性、艺术性,只在于揣摩诗人写作时所见、所闻、所感。感诗人所感,悟诗人所悟,这样就更容易产生亲近诗歌之感,从而消除畏难情绪,跟着诗作走近诗歌氛围。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积累,学习的兴趣才得以激发,知识的传授才得以顺畅,能力的培养才得以提升。另外,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课上课下的阅读实际,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也能落到实处。

韩军在《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八大关系》的第三大关系“偏了例子,应重视数量”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语言学习不太类似于“科学化”的数理化学习,可以“举一”(如例题)“反三(做习题)”,“举少”而“胜多”。语言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举多”而“胜少”,“举十”才“反三”。人类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数量”的语言(言语)的“例子”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待成年累月数量再无限量地加大后,才“奔涌而出”。因此,数量的巨大,例子的极大丰富,才是形成语言(言语)能力的最首要的前提条件。

(四)从写作的训练入手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任何一个写过诗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会记住诗,不管他以后生活中需不需要诗。诗歌只要写过,就已经流进你的血液里了,是洗不掉的”。让学生带着写作的任务开始他们的诗歌学习,知道写诗也是件不难的事情。这种认识非常重要,因为有了这一次初啼,他们就能亲近诗歌了,从自己的写作中感知诗歌的平易、简单,明白有些小感触在很难梳理成大文章的情况下,可以用三言两语写成诗,边读边写,边写边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读写写,水平、能力螺旋上升。在学习诗歌的初期,无论学生的诗歌写作有多烂,我们都要给予肯定;不要急于用好诗的标准来框学生,那样会框住学生的思维,框住写作的激情,框住阅读的兴趣,框住坚持的耐心。

现在很多学生的写作趋向“功利化”“模式化”,每到作文,内容上是杜撰,形式上走的是套路,缺少真挚的情感,缺乏现实的气息,写作与心灵无关,表达的主题是别人的观点。低要求的诗歌写作训练,能够提醒学生关照自己的内心,学习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体验,从初中一开始就学着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真情实感。

周国平先生曾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精神意义上的作家,自己用心写出来的东西,都应该是最好的。所以,尽管有人反对学生写作那种不像诗的诗歌,但我还是坚信,只要学生的作品是用心写的,是努力地学着用最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的,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

教师通过选择那些可亲易感的诗歌,让学生去感受、模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让学生大量接触诗歌,就能拉近诗歌与我们的距离,感受诗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关系,产生想读、想写的冲动,便为触摸诗歌的灵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诗歌语言学生
诗歌不除外
语言是刀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赶不走的学生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诗歌岛·八面来风
学生写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学生写的话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