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莹 龙远盈
摘 要:由于经济高速前进,人们的生活品质得以显著的提升,建筑的结构设计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具体的设计,常会面对很多的不利现象,进而干扰到建筑的品质和外形。文章重点的论述了一些不利现象。
关键词:房屋;结构设计;问题
1 关于地基以及基础
对于多层的建筑来讲,只是凭借建设方的言语性的内容或者是模糊的靠着设计信息就开展设计活动的话,很明显是不合理的。对于地基和基础来讲,要确保其合理,要确保安全,设计者要结合勘察信息,全方位的分析多种要素,进行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的详细勘测方可设计,只是靠耐力的话是不综合的,同时也是不合理的,那种把耐力的许容数设置的最低的思想是错误的。
采用换土垫层进行软弱地基处理,不对其进行设计,只是按照过去的工作经验来设置。一些时候设计人员意识不到此类地基容易带来的不利现象,只是靠着过去的活动思想来进行工作,未对垫层的尺寸等分析,这样的话,不但无法确保其稳定,同时还会耗费非常多的资金。
民用建筑中柱、梁及基础的负荷未按规范乘以折减系数。当对多层的民宅开展设计的时候,在计算梁、柱和基础的负荷时未按现行设计规范采用荷载乘折减系数计算其荷载值,所以数据有失精准性。
2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具有成重特征
对于这类建筑,其构造柱不但具有提升抗震性的水平,同时还能和圈梁联系起来,此时就会对砌体产生约束力,其能够积极的应对缝隙现象,提升构造的抗震性特征。
对于现在的设计来讲,常将构造柱当成是承重柱,其必然会导致很多的不利现象。
如果将其当成是承重柱的话,此时它就会提前受到力的影响,这样不仅仅会使得其对墙体产生的约束等力下降,同時,如果受到地震的影响的话,其中会出现很多的应力,必然会受到影响。此时其不仅无法发挥应有的功效特征,反倒是会成为建筑中最弱势的区域。
它通常设置在地圈梁里面,未单独的设置基础,当将其看成是承重柱之后,它的抗冲切强度就无法合乎规定了。如果基础出现了冲切力的话,就会发生缝隙。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若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如果检验达标的话,就可以在梁的下方设置。
3 没有设计好承重柱的截面尺寸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六度抗震设防区。很多人觉得所谓的六度其实意味着不设防,为了便于研究过受力,很多人将截面的高度设置的非常小,此时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柱按轴心受压计算。虽说其便于开展受力的计算等,不过却导致建筑的稳定性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此举没有考虑到梁和柱之间的刚结性特征,也就是说忽视了它的约束力,加之以柱截面的配筋都较小,当构造受到力的影响的时候,其抗弯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柱和梁下方区域存在很多的缝隙。此时,在正常运行的时候,柱就开始带铰活动了。其不但会干扰到建筑的持久性特征,同时还会增加住户的畏惧感。最关键的时候,如果其受到地震力的话,就容易塌陷。
4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只注意了横向框架的设计而忽视了纵向框架的设计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各方面的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来承担。就是说,在框架结构设计中,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有同等的重要性。一些结构设计者对以上非抗震设计,只按纵向的普通的连续梁进行设计,梁柱的节点和框架中的纵筋、箍筋的配置无法满足框架的构造要求。由于没有考虑地震的纵向作用,在实际设计中经常出现梁的支座负筋,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现象。
5 没有设置好悬挑梁的高度
很多时候,只是分析了其强度以及倾覆等内容,没有注意到它的扰度。梁高选用过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区应力过高,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梁截面受压区产生非线性徐变。梁挠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挑梁的变形引起梁板出现裂缝,裂缝宽度随着挑梁变形的加大而加宽,使得建筑不能够合理的使用。通过本人长久的工作实践发现,其变形到后续的时间中,梁支座截面上部受拉区常常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也会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剪弯作用的影响,竖向裂缝向下延伸发展为斜裂缝,这个时候梁就近乎是受损了,当为托墙挑梁时,梁过大的挠度引起梁上部在梁支座附近出现裂缝。裂缝在梁支座处沿斜向延伸,缝愈靠上愈宽。挑梁的截面过小对结构的抗震也很不利。悬挑结构对竖向地震的作用最为敏感。梁高小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大,梁的延性减小,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失去承载力。
6 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
此类问题常出现在阳台的边梁处。因为它的荷载力通常不是很大,所以不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能方便的开展受力探索,设计者把实际应为连续梁的梁按单简支梁进行设计,致使梁在支座处上部负筋配置量过少。这样必然引起梁在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出现竖向裂缝,进而引起梁上部拦板出现竖向裂缝。假如其长度非常长的话,不利现象就会更厉害。由于其长久处在外界环境之中,容易受到气温的干扰。如果气温出现改变的话,梁的伸缩受到梁端柱或挑梁的约束,在梁内产生收缩应力,该收缩应力作用于原已产生的梁上裂缝处,引起梁的支座附近沿整个梁截面四周裂缝贯通,梁承载力降低,导致建筑无法合理的使用。
7 体现在楼板设计中的不利现象
它是建筑中非常关键的承重要素,它把楼层等处的力合理的传递到附近的墙体和梁之中,如果其设计不好的话,必然会导致这些区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如果不综合考虑的话,就会出现品质不良的现象,有些时候还会面对非常多的品质不良现象。在设计的时候,要关注如下的内容。
很多时候,为了便于运算或者是没有意识到板的受力性特征等,单纯的把双向板当成是单向的来分析。此时计算假定就容易和具体的受力性有偏差,是相同方向上的配筋非常的高,此时另外的方向只是按照构造来设置,就会出现配筋不足的现象,此时就会发生缝隙。
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在民用建筑中,常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大楼板设计中常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板的配筋计算。但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附以板的总面积。另外,板上隔墙顶部处理常采用立砖斜砌顶紧上部分的楼板、屋面板,这样会给上部的板增加了一个中间支承点,使其变为连续板,支承点上部出现了负弯矩,当设计板的时候,未分析到这个区域,所以顶板处就会发生缝隙。
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用两个方向各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长向的有效高度比短向的有效高度小d(d为短向钢筋的直径)。有的设计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而取两个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进行配筋计算,致使长跨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导致构造非常的不稳定,有时候还会发生缝隙。
总的来说,设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切实的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落实活动,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应对设计不良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