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方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其中桩基项目是建筑中非常关键的项目,文章重点的分析了品质管控相关的内容。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工程;质量控制
桩基项目的建设场地非常的繁琐,而且要素很多,规定很严苛,其品质主要是靠着勘察以及设计和建设等多项要素来明确的。勘察信息是不是精准,设计是不是有效,建设中的物料的性质是不是有效,都会关乎到品质,如果不注意的话,就容易引发一些品质不良的现象。假如不及时的处理的话,就容易导致项目面对非常多的不利现象。因此,对于品质不良现象的处理是不是精准,会关乎到建筑的使用性,关乎到项目的成本和时间。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利现象,是不是可以在桩基项目中对品质不良现象及时的应对,就变得意义很关键了。接下来展开具体的论述。
1 出现频率较多的品质不良现象
1.1 由于没有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导致整个建筑出现位置移动。
1.2 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
1.3 桩体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倾倒现象。
1.4 预制桩接头断离。
1.5 断桩。建设活动失去控制,发生断桩等问题。
1.6 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1.7 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1.8 灌注桩顶标高不足。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建设管控不良,在没有实现设计高度的时候,就将浇筑活动停止。第二是,虽说其高度达到了一定的值,不过因为出现非常多浮浆,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2 具体的原因简述
接下来重点的分析导致受力性低于设计内容,出现过于严重的倾斜以及桩体断裂等现象的具体原因。
2.1 导致受力性低于设计规定的缘由
2.1.1 桩体没有沉入到一定的程度。
2.1.2 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
2.1.3 最终贯入度过大。
2.1.4 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2.2 导致倾斜非常严重的缘由
2.2.1 由于预制桩的品质不是非常好,经常性的容易发生变形等现象,所以会导致倾斜现象出现。
2.2.2 没有正确的设置桩机,架子没有和地面之间保持竖直。
2.2.3 桩身等的水平线不一致,导致出现偏心现象。
2.2.4 碰到较为硬实的物体。
2.2.5 间距太窄,没有按照正常的次序进行打桩工作,导致发生非常严重的挤土现象。
2.2.6 没有认真地进行土方的开挖工作。
2.3 导致断桩的缘由
由于倾斜太严重导致这个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要素也会导致:
2.3.1 没有认真的进行桩的放置和输送等活动。
2.3.2 在沉降的时候,其弯曲非常严重,进而发生断裂现象。比如制作水平不高,导致弯曲现象,或者是桩细长而且土质又比较的坚硬,导致不利现象发生。
2.3.3 过多的锤击。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所以在建设的时候,因为太猛烈的锤击导致断裂现象发生。
2.4 导致接头出现断离的缘由
如果设计桩非常长的话,由于建设措施的规定,要将其按照段来布局,所有的段之间一般是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其比较的易于出现断离问题。具体点除了上面讲到的之外,还会因为焊缝的大小不合适等现象而引发问题。
2.5 导致桩位出现偏差的缘由
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
3 对于问题的应对方法
在打桩的时候,假如出现了品质不良现象的话,建设方一定不要自己随便的应对,应该即刻通知监理等方,进而协同设计等开展研究工作,得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对于应对方案来说,要保证其安全,而且要控制好费用,建设时间也不能太久,而且要对于没有建设的区域提出一些应对方法。还要分析该项应对措施对于已经完成的项目的品质和后续的建设活动的干扰,比如在开展补桩工作的时候,会不会干扰到其强度等。要对问题及时的应对,防止存在不利现象。具体的处理措施非常多,在工程中要结合具体状态来设置,但是不论是何种措施,都要确保其费用合理,而且要便于建设。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
3.1 补沉法
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3.2 补桩法补桩法
就是在会同设计、监理以及业主的意见,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补桩方案进行补打,不过这个措施需要的费用多,而且时间久,一般不使用。
3.3 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入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3.4 纠偏法
如果桩身出现了倾倒,但是没有断裂,并且其不是很长,或者是因为挖掘的时候,导致其出现倾斜,但是没有裂开的话,一般可以使用这个措施来处理。
3.5 擴大承台法
3.5.1 桩位偏差大。之前设计的尺寸不合乎相关的规定的话,可以使用这个措施来应对。
3.5.2 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如果单桩的受力性不合乎规定的话,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
3.5.3 桩基质量不均匀,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可采用把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块,提高基础整体性。
3.6 复合地基法此法是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3.6.1 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
3.6.2 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3.7 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法
3.7.1 改变桩型。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
3.7.2 改变桩入土深度。例如预制樁在贯入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发生沉桩或等问题,有时候还会出现断裂等,这个时候可以按照将桩的长度缩减,增多其数量,取密实的粉砂层(膨胀土层)作为持力层。
3.7.3 改变桩位。假如在沉降的时候,碰到较为坚硬的物体,导致桩位不正,或者是断裂的话,可按照这个措施来处理。
3.7.4 变沉桩设备。当桩沉入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大吨位桩架,采用重锤低击法沉桩。
3.8 其他方法
3.8.1 底板架空。底层地面改为架空楼板,以减填土自重,降低承台的荷载。
3.8.2 上部结构卸荷。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耗时过多,只有采取削减上部建筑层数的方法减小桩基荷载。也有采用轻质高强的隔墙或其他材料代替原设计的厚重结构而减轻上部建筑的自重。
3.8.3 结构验算。出现桩身混凝土强度不足、单桩承载力偏低等事故,可通过结构验算等方法寻找处理方案。如验算结果仍符合规范的要求时,可与设计单位协商,不作专门处理。不过这个措施得经过设计方的许可之后,才可以使用。
3.8.4 综合处理法。将上面的方法综合到一起,能够获取优秀的成就。
4 结束语
由于时代不断的进步,市场高度发展,建筑业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进而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了非常显著的力量。建筑项目的品质是整个行业和社会大众非常关心的事项,一些项目给整个国家和群众的生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必须吸取教训,要做好细节的内容,把好设计以及建设的各个关口,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出现品质不良现象,进而确保项目的品质合乎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