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城市,并不仅仅为了满足人“住”的需求,更多的要满足人“居”的需求。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各种资源蕴藏丰富,但平摊到人均占有量却少得可怜。所以,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本身具有的不可再生性的特点,更加大了住宅用地的紧张趋势。于是,当下人们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出高品质的住宅,为了改善人居条件、提高人居质量,这是建筑师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新加坡最大一个联体组屋,就是立体城市的模式,它把20层与1层都建成人工花园,流水潺潺、芳草茵茵,回廊雕栏,景色迷人,40楼的人可以下到20楼散步,20楼的人下到1楼散步,大家不用担心不接地气,“空中花园”由此梦想成真,可谓立体城市给人们居住习惯带来的改变的成功典范。
美国纽约市洛克菲勒中心屋顶有5个“空中花园”,堪称美国第一,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空中花园”。它包括法国大厦、大英帝国大厦、意大利广场、北国际大楼和美国无线电公司第10层的上面,建立于1933~1936年之间。前2座和第5座大厦上的“空中花园”,由拉尔夫·汉考克设计,他同时也是英国德里和汤姆斯花园的设计者;其余2座是范登霍克设计的带有地中海风格的花园。为了建造这5座绝世花园,建筑设计师们在那个年代碰到了诸多问题,比如灌溉、排水、防风、遮阳等一系列难题。当然,通过合理的建筑规划布局与睿智的建筑设计方案,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并且这些方法和现代“空中花园”,即立体城市中的营造理念极其相似。但是,时至今日,随着很多年的超期使用,花园变得沧桑破败,杂草从生。特别是石头、砖块、混凝土砌成的墙体,因受冻融循环的影响,大多坍塌殆尽。近些年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正努力对花园进行认为科学保护与修缮,但进度缓慢且耗资巨大。
综上所述,“空中花园”的建造是一项城市系统工程,它的设计不能脱离其所依附的城市大环境与社区小环境影响,还要受城市消防、规划与环保等条件的限制。在高层建筑中,范围更广阔、植被覆盖率更良好的“空中花园”,作为高层塔楼的一大景观特色,承担了公共和半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换言之,一个等同于地面广场的空中城市交往场所,打破了常规建筑体量的同时,也为使用者积极到位地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
因为“空中花园”是一个室外使用空间,气候对它的影响不可小视。虽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较温和,但地区间的气候差异仍比较明显,不过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气候,可以恶劣到一年4季都无法使用“空中花园”。因此,目前打造立体城市,建立空中人造景观广场,通过人造景观来丰富、调剂位于高层的居住者的业余生活,是靠谱及完全可行的。
除了地区气候差异之外,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每个花园都会有自身独特的气候条件。疾风和冷风、火辣直射的阳光,寒意阵阵的背阴处,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会让室外场地变得不舒服,从而影响使用性能。尤其高层建筑中的“空中花园”,位置远远高于地面,它带来的不利居住效果,通常会被呈几何状放大。但是,通过深入研究、缜密思虑、仔细布局的植物、挡风玻璃及其他设计要素,可以科学的减弱这些不利条件影响。当然,如果决定建造立体城市的空中景观,其所在的整幢楼体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弱化小气候带来的影响,比如大楼本身的设计和朝向,它将会给后来的“空中花园”设计减少许多麻烦。
按此逻辑和规划,除了“空中花园”之外,“空中农场”与“空中游乐场”之类的童话情节,也会随着立体城市的出现变为真实。届时,我们如今憧憬的千奇百怪、极尽梦幻的未来建筑,乃至畅想到外太空居住的种种,在不久的将来都会逐一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