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48年前的办学往事

2013-04-29 00:44:03莫振仁
广西教育·D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工分生产队作业本

莫振仁

一天,偶然看到刊登在《桂林晚报》上讲的云南某山区一位民办教师每年以三百多斤玉米作薪酬,默默无闻地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12年的感人事迹,我边看边流泪,想起了48年前自己在本县白沙镇佛岩村老家办耕读小学时的一幕幕情景……

那是1964—1966年的艰苦年代,那时实行的是生产队集体劳动模式,用工分计算劳动报酬,效率低,收入少,连年缺衣少食,加上妇女无限生育,子女众多,温饱都尚未解决,家长们难以顾及孩子的上学问题,村子里的失学儿童多达14个,看到他们错过了上学的时机,将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文盲,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我找到生产队队长,对他说:“村上这么多孩子没上学,我们把他们组织起来,办夜校或耕读小学,你看怎么样?”他当即说:“好啊,我正为两个孩子吵着要读书而烦恼。这一提,正合我意。”随后他又与其他家长提议办学之事,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赞同。

五里店小学校长莫尚益、教学主任秦主祥听说我村办耕读小学,都很关心,进村了解情况,还特地帮忙找来相关教材,全力支持办学。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有13名学生的佛岩村耕读小学在1964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开办起来了。地址选在有两户人住的瓦房中堂客厅里,摆上四排学生从自家带来的桌凳,墙上挂一块黑板,这就是当时耕读小学的简易教室。每晚8点开始上课,语、数各一节,每星期学5个晚上,一个月学20个课时。

当时我是生产队的保管员和计分员(办学后辞去),事情较多,白天与社员们出工,晚上辅导孩子们学习,一些家长建议给我一些报酬,生产队队长说:“每个学生一个晚上付一分给老师,现在大家都没有钱,到年终结账时一起加到老师的工分本上就行了。”当时的我,凭着满腔热情和雷锋精神,觉得有无报酬无所谓,认为能做点公益事就是一种幸福。

春去秋来,耕读小学到年终结算时,按队长说的,一个学生一晚记一分,照此算来,我将增加2000多个工分。实际上,有几户特困户给的工分我没有要。

为减轻大家的负担,又能给我的家人一个交代,在与队干商议后,我同意接受把8个孩子1280工分的50%即640工分加到我的工分本上,每个孩子只付80工分,当时10工分值0.4元,相当于每个孩子只付3.2元。

为了继续办好耕读小学,我向生产队要了一块地,自己耕种,自己管理,我与孩子们利用早、中、晚三个时段,整地、播种,在那块地里一半种上青麻,另一半种上黄麻。新种的黄麻,当年秋天就获收益,收得26元多,将14元还给生产队,用5.5元买回一盏大号马灯(现在还保存),还买了40本作业本和几盒粉笔、几瓶墨水以及其他一些学习用品,通过劳动解决了孩子们的笔及作业本问题。因此孩子们对这个小集体越来越喜欢了,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了。在掌握了几百个汉字的基础上,孩子们结合实际需要,学记工分,学写田名、地名,学打算盘……还学会了好几首红歌,嘹亮的歌声给贫穷的山村带来生机和活力。

由于对教育事业的兢兢业业,我得到群众的好评,莫校长将实际情况汇报到县教育局,领导们认为我在办耕读小学的实践中成绩突出,在1966年夏季学期总结会上,把我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当时我的心情很激动,心想:“今后还要把耕读小学办得更出色。”

然而,一场无情的大运动把一切打乱了。学校无法正常上课,教师受到批斗、关押、下放劳动,莫校长被调去修水库,秦主任被关押,我也被抽去修水库,一去三个月。活跃一时的耕读小学就此夭折了。

往事如烟,人们对耕读小学之事早已淡忘。然而,今天读到那个以玉米作薪酬的教师的奉献故事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再次想起了这段陈年往事。重温昔日的酸甜苦辣,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一代教育工作者能在教育岗位上不辞辛劳、不计报酬、默默耕耘……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工分生产队作业本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广告大观(2020年10期)2020-10-20 00:08:43
作业本里的故事
小读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14
翻开作业本
心声歌刊(2019年4期)2019-09-18 01:15:30
挣工分的日子
金秋(2018年17期)2018-12-19 01:07:46
换作业本
搞笑作业本
生产队的那些日子
剑南文学(2016年13期)2016-08-23 12:10:54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生产队里开大会
小说月刊(2015年3期)2015-04-19 07:05:55
“600工分”的故事
老年世界(2013年15期)2013-08-13 09: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