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引导的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相对均衡发展研究

2013-04-29 00:53耿俊茂谷正杰
广西教育·C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西南民族发展

耿俊茂 谷正杰

【摘 要】从西南民族地区就业导向视角研究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分析就业引导下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相对均衡发展的可能性,提出高等教育相对均衡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就业引导 西南民族地区

高等教育 相对均衡 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78-03

高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人才建设是高校的本质要求。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和压力在不断地扩大,人才市场超载成为当今就业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若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领先和优势的地位,除了毕业生自身加强能力和素质建设外,高校也应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的发展要紧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不断培养既满足社会要求,又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以就业引导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相对均衡发展的可能性

(一)国家、社会、高校对就业的重视程度逐年加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也指出:“预计‘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并强调要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着力发展既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又具有较强吸纳就业能力的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各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认真做好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相关行业和产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岗位对接活动,使广大高校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重视,各地、各高校也根据地方特点,制定符合地域发展和高校特色的就业政策以及就业教育教育目标,不断加大对就业的重视力度,推进就业的实施。

(二)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60多年的发展,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从无到有,形成了学科类别和专业比较齐全,教育层级比较完整、数量可观教育队伍的发展状况,但总体而言,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出不均衡性。体现在:

1.高校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据相关数据统计,西部地区共有高校217所,成人高校212所,但这些高校基本分布于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四川成都、重庆等高等教育基地,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也更多地集中于成都和重庆,其他的如贵州、广西、云南省区等高校相对不多,全国重点学科、博士学科专业点以及硕士学科专业点更是如此。因此,加快东中西部高校之间的横向交流,合理布点西部高校,增强高校在引导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培育人才的作用,是现阶段西部高校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自我提高的不断需要。

2.院校发展力量的差异性。西部高校的设置,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院校发展力量大差异性很大。在西部地区综合性的高等院校相对较少,比较多的是各专业学校,虽然这些高校在当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发展和后续性、教学科研的力度方面还有很大的缺点。特别是主要面对地方一区的高校较多,涉及其他国民生产和经济提高的各院校很薄弱。工科、政法、林业、体育、艺术类的高校更是如此。

(三)西南民族地区高校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虽然也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建立了门类齐全的高校体系,但相比较全国的其他地区,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还是存在了以下的现实困境和发展停滞。

1.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民族地区,历来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社会生产力发展比较低的地区,改革开放30年多来,虽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吸收高技术人才的能力、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间的适衡性还是存在较大的落差。

2.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多以师范、农业和医学等专门学校为主,这些高校也在当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综合起来,办学层次以及培养人才的能力方面相对欠缺,服务能力相对较弱。而存在于西南民族地区的部属或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则又集中服务于部门和中央,地方需要相对考虑很少。

3.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需求,高校中所进行的科研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还处于理论对理论的空洞阶段,缺乏实际应用条件,有应用的地方,高校竞争力则又落后于沿海或者经济发达的城市高校,所以,难以转化为实际需求和形成产业链,限制了西南民族地区高校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提高。

4.西南民族地区高校的投入以及发展的基础较差。一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虽然在政府层面和政治层面比较重视,但经费预算和投入相对较少,办学水平和学校服务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硬件设施比较差。二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限制了高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西南民族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还不能得以很好地实施,这使得西南民族地区高校的毛入学率和人数比例都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这也导致了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发展的落后。三是高精尖的师资力量缺少,限制了学科专业的发展,西南民族地区高校人才的流失,使得高校的发展后继乏力。

二、基于就业引导的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相对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

面对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发展现实状况,除了引用新的发展理念促进高校的发展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以就业需要为导向,促进高校发展理念的增容。高校的发展理念就是高校在教育观念、教育实践、教育文化及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指导高校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理想信念。发展理念是高校关于如何运作的理性认识、价值追求、教育思想观念的集合。办学理念和发展理念是对学校整体发展的理性认识和目标追求、价值探索,是学校精神的内核,更是学校的灵魂,它“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学校特色,一般是用精炼、鲜明、生动的词语,严密的逻辑结构,将指向明确、丰富而深刻的学校发展内涵表达出来,使之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它具体体现在培养目标、育人途径、校风、校训、校规、校歌、校园布局等方面”。现代学校发展史表明,明确而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动力所在,它引导着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不断延续传承和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不断重视人才培养、注重人才和社会的适配性和重视就业的状况下,高校要再坚守自我发展理念的同时,加入就业导向元素,使得办学理念更为贴近学生实际,更为贴近社会实际需求,在实现高校育人固有学校精神传承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整合区域经济、社会条件,制定符合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更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以就业引导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发展,就是注重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单纯地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推动高校的发展,还是有所欠缺,也更显得现实和短视性。因此,要整合区域经济、社会条件,制定符合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

1.把西南民族地区高校发展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一是制定符合高校特点的指导思想和综合性发展目标。不能走高校发展的集中模式和一窝蜂模式,每一所高校都有着自我的特点,在制定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自我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服务地方、提升自我,还是重视科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全国服务。二是明确高校自身在国家中长期发展中的地位,特别是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高校都有地域属性,这种属性限制使得高校既依托地方,又跳出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加强自我管理,提升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师资队伍建设能力,优化可持续发展的结构。三是注重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的协调性。注重把学校发展的未来目标和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与学校发展的规模、效益、质量、体制等联系起来,使得自我能够协调发展。

2.把西南民族地区高校发展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相联系。地域和当地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是目前西南民族地区高效发展的瓶颈之一。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本地高校,资金来源、基础设施、后勤服务等都必须依托高校所在地来完成。西南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使得本地高校在谋定自身发展的状况下,必然地和当地经济社会相联系,一方面,要依靠当地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投入促进高校的发展壮大,为高校的后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紧密地把自身使命和建设目标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脱离了现实条件的发展目标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促进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以发展求的均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加大东部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力度。”“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要借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东风,不断提升增强服务地方的效果,加大竞争力度,在竞争中形成优势、创出特色,在服务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理由国家政策向高等教育倾斜的条件,加快发展步伐,在发展中现实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对均衡。

(四)改善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包括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环境,改善高校办学的外在环境和学校自我发展的内在环境。

1.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环境。西南民族地区高校的均衡发展,在于国家政策、地方经济,更在于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的发展着眼于人才,对于人才,一是自我培养,二是引进,在高校自身人才培养不能适应高校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引进人才是合理的选择。对于引进人才,要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环境,一是要为引进人才提供合理的资金支持,二是要对给予福利政策的倾斜,三是要改善人才落地和成长的环境,包括科研支持、政策支持等。

2.改善地域高校办学的外在环境。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办学环境也比较落后,因此促进西南民族地区高校的均衡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改善西南民族地区高校的外在办学环境。高校办学的外在环境很多,而改善地域高校的办学环境,这里在更大程度和社会心理环境、高等教育的服务环境相联系。促进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西南民族地区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地予以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还要优化高等教育的外在环境,包括地域条件、服务条件和后勤支持等。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给予高等教育发展最大的支持。

3.优化调整学校自我发展的内部环境。高校的发展,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更需要内部环境的优化和调整。促进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对均和,需要高校优化和调整内部环境,具体体现在优化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从机制上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科研能力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优化结构,增强高校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度与耦合度,确立高校自身发展的专业结构和层级结构,形成自我特色;优化校园文化和发展理念,用文化的延续和校园精神内涵促进学校内部的整合,从而创设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环境。

(五)促进东西部高校的交流和对口支援。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内力的提升,也需要外在的帮助,在高等教育东部发展比较迅速的状况下,可以利用东部高校的资源来加快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1.东西部高校的对口支援。东部地区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支援,重点在于支援西部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学校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利用东部高校的便利条件,提升西部高校的科研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学科建设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水平。

2.部委高校对地方高校的支援。部委高校的发展投入和发展状况都要远远高出地属院校,因此,在促进西南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中,要加强部委高校对地方高校的支援。一是促进部委高校和地方高校科研的支援力度。科研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提升科研能力,不仅能够带来资金的支持,还能够迅速有效地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促进生源的改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促进部委高校与地方高校产学研的结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但创新又不是凭空产生,落实到高校中,必然是学习、科研和产业的结合。部委高校有着地方高校难以企及的产学研体系,促进部委高校对地方高校的支援,加大地方高校产学研的整合,更好地实现高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牟阳春.中国教育年鉴(2010)[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58-163

[2]左慧.理想引领,促进学校新发展[J].基础教育,2010(3)

[3]刘畅.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调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

[4]冯用军.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与西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3)

[5]张长青,王佳.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6)

【基金项目】2012年教育部人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10014)

【作者简介】耿俊茂(1974- ),男,内蒙古托县人,硕士,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谷正杰(1979- ),男,江苏泗洪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西南民族发展
我们的民族
“潮”就这么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Country Driving
多元民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