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辉
孟观乙以山水画较早成名于沪上,被后世倾服,这在《齐白石画语录》中是有记载的。齐白石在其《题杯花》画中云:“作画最难无画家习气,即工匠气也。前清最工山水画者,余未倾服,余所喜独朱雪个、大涤子、金冬心、李复堂、孟丽堂而已。”齐白石对孟丽堂(即孟观乙)的画还有赞赏:“得观筠庵所藏孟丽堂画册,笔墨怪诞却不外理,可谓画中高品。当时海上名家之作于此翁之作并看,任阜长、张子祥等皆愧死。”在绘画上,齐白石选择的学习对象是八大山人、金冬心、李复堂、孟观乙等士人画家。这种选择,一是他较多见到了他们的作品;二是这些人个性强,多有在野士大夫狂放不羁的作风,与齐白石的身世、气质有某种契合处。清人姚元之所撰《竹叶亭杂记》卷五就曾记载:“丽堂善啖,无室家儿女,一身孑然,居京十余年,亦不与人结纳。目短视,作画时常以笔蘸色,每误蘸水,则以水涂之,及纸干,但存魂而已。与其人善,落笔则必精心于高古一派;以其人俗,则作俗画与之。然其所谓俗者,每得佳画。所谓高古者,半水半墨,若在烟云缥缈间矣。若不喜其人,则以其纸作画而他赠焉。其性之幽僻又如此。”
孟观乙,字丽堂,号云溪外史,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流寓桂林。与宋藕塘同为李秉绶环碧园上客,善画。早岁工山水,晚年专花鸟,两目失明,犹能摩挲作画。其视朱成碧,以方为圆,全以至神行,别饶逸致。
此孟观乙《山水册》,首帧上部题识:“庚子秋月云溪外史写山水册页八帧于沪上”,钤印“孟观乙”,篆书阳文,右下角钤印“阳湖”,篆书阳文。余下七帧没有题识,仅钤盖“阳湖”印章。册页中八帧画表现的是访友、待渡、听涛、禅静、泛舟、空寂、观松、暮归,或岸石突兀、林木萧疏;或屋隐水缓,小舟横斜;或飞瀑流垂,侧耳听涛;或千仞巨岩,空灵俱静;或舟楫往复,抱水依山;或高屋藏峰,水雾连天;或寿者观松,人高为峰;或寒山映雪,摇桨临岸。册页中的设色青绿山水有米家山水的笔法、“吴门画派”的精细,亦有董氏山水开合的气势,更有“四王”山水中“虞山”后脉的余韵。不模仿一家,而能取众家之长,并独出己意,难怪孟观乙的山水画技法受到齐白石的赞许。册页末有一开题跋:“画乃无声之诗。有能品、有妙品、有神品之分。用笔谨严者能品也。遐人张恺题。”钤“张恺之印”,篆书阳文。张恺,字遐人,号霞岑,江苏吴江人。工山水、人物、花卉。写真为朱纪尊高足。此外,还有三方收藏鉴赏印:“伴石斋藏”、“志武读碑”、“沽上于氏”。
有人认为孟观乙与岭南画派渊源深厚,其实是有道理的。岭南画派,在地域上说,是以岭南人物为中心,在理论上讲,是“折衷中外,融合古今”。高奇峰早年追随其兄剑父习画,高剑父与陈树人都出自居廉门下,居廉初学画于居巢,二人同师事、追摹宋光宝与孟观乙,宋、孟的画风又深得恽南田画的神韵,因此,岭南画派可说是恽南田、宋光宝、孟观乙、居巢、居廉、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一脉相承。
《徐悲鸿文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徐悲鸿把赵少昂送给他的居廉所绘扇面转赠给了好友黄曼士,在画心旁边题下了这样一段话:“云溪生者,常州孟丽堂也。其画奇肆,不仿古人,曾犯死罪,系狱广西,李秉绶力出之,因终生迁居桂林李家,故其作品留于粤西独多。时李氏为南中第一富豪,门下食客无数;秉绶又耽好艺事,所写花卉、木石,亦雅逸可喜。古泉早岁亦寄迹于是,故其工笔、草虫,在桂亦屡见;其于丽堂则为后辈,晚年犹效其作,要知服膺深也!吾友剑父、奇峰昆仲及树人,皆受业居氏,少昂传奇峰之学。二十七年岁晚,吾居港两月,与赵君过从颇密,蒙赠此页。曼士二哥赏之,因即转赠。”
从这段跋文中可知,此扇面是居廉(古泉)所画,后被他的再传弟子赵少昂所得,赵少昂于民国二十七年在香港与徐悲鸿相从,并把这页扇面送给了徐悲鸿。徐悲鸿后来又转赠给了好友黄曼士,并题了这则长跋。另外在跋文中还可以看到“常州孟丽堂终生迁居桂林李家”和《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所载李秉绶条目“结纳一时画人,吴县宋光宝、阳湖孟丽堂皆入其筵下”是一致的。又有“古泉早岁亦寄迹于是,故其工笔、草虫,在桂亦屡见;其于丽堂则为后辈,晚年犹效其作。”充分说明居廉师法孟观乙常州画派的画法。居廉的作品造型准确,赋色鲜丽,没有丝毫板滞、艳俗之感,工整而富姿致,全从南田一脉“宋、孟之间”的“写生正派”中来。
从传世的名画中,也能寻觅到孟观乙的艺事。《画梅楼图第二卷》手卷就有题识:“嘉庆丁丑孟丽堂在桂林为雨生世叔作画梅楼图,未竟,道光戊子冬骐过常山补成并记。”此卷从命题、绘画到完成,前后历十六寒暑,经过孟观乙、张骐、汤贻汾、赵螳四位画家之手,过程十分曲折。此卷原是1817年时,孟观乙受红雪楼主人蒋氏所托绘制,因未竟,请汤贻汾补成,因汤氏宦游南北,无暇完成,其间又有张骐补笔,直至1832年时,汤贻汾始与赵螳合作最终完成。惟人事皆非,画名亦改称《画梅楼图》。画卷完成后,汤贻汾的亲朋故旧、方外闺阁共32人在其后题跋,一时以为胜事,画后的题跋亦是嘉道期间文人唱和之风的缩影。
虽不知孟观乙去桂林的确切时间,但从《画梅楼图第二卷》题识中透露的信息看,1817年,孟氏仍活跃在桂林。据现有资料,孟观乙生于1755年,卒于1824年。而这册孟观乙《山水册》是庚子年(1780年)秋月完成于沪上的,孟观乙时年25岁,符合“早岁工山水”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