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佩 王晓晨 张茂盛
摘 要:针对不同声卡之间因运算能力差异导致音频信号处理、传送存在延迟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声卡延迟测试方案。通过多个实验比较内置声卡和外置声卡在延迟方面的差异,,在不同声卡的不同通道中分配不同频率的音频信号,同步播放后利用人工头录音,分析频谱差异计算出不同频率信号之间的时间差,从而得出各通道音频信号的延迟。实验结果表明在频率范围400—4000Hz范围内,对于同一块声卡,通道间基本无延迟,但是外置声卡声音延迟比内置声高,平均延迟约50ms。
关键词:延迟;测试;声卡;音频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声音的要求不再只是“有声音”即可,更加追随空间感的体验,例如在一个音乐会的录音,在舞台各方向同时传来的不同乐器的声音,我们只能听到各个方向不同乐器的综合声,而不能分辨哪个乐器声音是从哪个方向来的,感觉不到像在音乐厅现场听音乐时的那种空间感和方位感,如果录音时能够把不同声源的空间位置反映出来,使人们在听录音时,就好像身临其境直接听到各方向声源发音一样,这样使得人们的听视觉能够得到一致满足,因此多声道的引入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听觉享受。为了重建声源的空间方位信息,研究人员陆续提出了立体声[1]、5.1声道[2]、7.1声道[3],以及22.2声道[4-6]等多声道[7]回放系统,然而,当前主流的声卡均仅支持5.1、7.1声道,无法直接连接8个以上的扬声器。使用多声卡级联以支持更多声道数,是业内广泛采用的解决方案。由于各种声卡的计算资源、运算能力、接口等互不相同,导致不同声卡的延迟[8]并不一样,而延迟的差异会导致声音效果和声像出现偏差,影响听众的听觉享受。如果能了解各种声卡延迟的差异,则可以用于指导扬声器的配置,消除延迟带来的影响。但是对于用户而言,购置声卡后并不知道各声卡延迟之间的区别,只能被动的直接将声卡连接功放或扬声器使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声卡延迟测试方法,实现了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内置声卡和外置声卡时间延迟的比较。本文首先介绍了声卡延迟测试的实验环境和基本方案,然后介绍了实验过程,通过四次不同的实验,得出每一个实验的结论,并对不同的实验结论进行比较,得出外置声卡声音延迟比内置声卡延迟高,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客观的影响因素,对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
2 实验方案
2.1 实验环境
为了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本测试方案选用一个封闭的小房间,房间尺寸为6.5米(长)×4.5米(宽) ×3.5米(高),将人工头放置在小房间的正中央,8个音箱围绕人工头前方半圆内,与人工头距离相同。音箱间距离大致相同。采用人工头录音,存储在计算机中进行分析。8个音箱与人工头距离相同。选用华硕PCI-E内置声卡1块、创新USB外置声卡1块以及台式机一台。
实验的具体配置如下:将台式机中安装内置华硕声卡,同时外接USB创新声卡。两块声卡各接四通道,其中内置华硕声卡连接了左前、右前、左侧、右侧四个输出接口,外置创新声卡连接了左前、右前、左后和右后四个输出接口,在测试过程中,在台式机上将8轨道信号同时播放,在Audition中设置轨道1-4连接内置华硕声卡,轨道5-8连接外置创新声卡,人工头录音后传送至笔记本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各通道的延迟。测试系统配置图如图1所示。
2.2 实验数据
在测试过程中,在台式机上将8轨道信号同时播放,其中轨道1-4连接内置华硕声卡,轨道5-8连接外置创新声卡。
实验1:从400Hz开始,每300Hz生成一个脉冲信号,共生成8个轨道音频信号(400-2500Hz),400Hz、700Hz、1000Hz、1300Hz等分配至内置声卡,1600Hz、1900Hz、2200Hz、2500Hz等分配給外置声卡,均为单声道、16位、采样率48kHz;
实验2:将实验1的轨道与频率的对应顺序颠倒,即频率为2500Hz、2200Hz、1900Hz、1600Hz信号传送至内置声卡,1300Hz、1000Hz、700Hz、400Hz等稍低频率的音频信号传送至外置声卡。
3 实验结果
实验1结果:对于同一个声卡而言,各通道之间基本无延迟。但是外置声卡与内置声卡之间延迟比较明显:外置创新声卡(轨道5-8,频率1600-2500Hz)比内置华硕声卡(轨道1-4,频率400-1300Hz)延迟约高50ms,如图2所示。
实验2结果:2500Hz(内置声卡、轨道1)、2200Hz(内置声卡、轨道2)延迟最小,1900Hz(内置声卡、轨道3)、1600Hz(内置声卡、轨道4)比轨道1与轨道2延迟高约10ms,400-1300Hz的较低频率部分由外置声卡传送,延迟明显高于内置声卡,约高40-50ms。
4 结束语
实验结果显示,同一声卡的不同声道之间,用户基本感知不到音频的延迟,而内置声卡与外置声卡的延迟出现明显差异。另外,由于房间存在环境噪声,如外部噪声、玻璃窗的声音、电脑主机翁鸣声,以及反射声等对录音造成了一些影响,导致录制的频率成分较宽,且相邻频率的差异比较模糊,如无法明显分别出400Hz与700Hz的区别。因此实验结果难以确定精确延迟,但是呈现出了明显的规律。下一步将在更宽频率范围、更好的环境、更多的级联声卡及更多通道中测量各声卡的延迟。
[参考文献]
[1]曾广兴.立体声技术.现代音响技术应用,1998:广东科技出版社.
[2]王啟发.5.1声道环绕声制作系统.音响技术,2008(4):p.45-47.
[3]刘东.享受虚拟7.1声道音效硕美科.G945,游戏耳机.微型计算机, 2010(028):p.76-76.
[4]韩伟.NHK更高临场感的未来电视研发近况.有线电视技术, 2010(003):p.10-15.
[5]曹玉雯,姜波.22.2声道系统的发展与标准化.电声技术,2012.36(12): p.77-82.
[6]梁华.数字影院多声道环绕声技术的新发展.演艺科技,2012.4:p.007.
[7]巫毒.多声道环绕立体声耳机一览.计算机与网络,2002.11:p.005.
[8]种兰祥,阎丽,张首军.基于计算机声卡的多通道数据.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