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19点,随着北京体育广播“美丽中国 健美中国人”世界地球日直播节目的结束,贯穿全天的北京电台2013年世界地球日特别直播节目“美丽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也画上圆满的句号。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北京电台新闻广播、外语广播、交通广播、体育广播参与了全天4个时段的直播,在第44个世界地球日发出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倡议。
本次地球日直播特别节目以“美丽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为主题,分4个时段。新闻广播、外语广播、交通广播、体育广播以接力直播的方式,分别以“干净的水,干净的空气”“从我做起,点滴之处不忘环保”“触摸极限,聆听地球的声音”“健美中国,健美中国人”为关注点,通过电话连线、录音报道、网络直播等形式,向听众、网友传递世界各地环保的声音。身处英国伦敦、德国柏林、美国洛杉矶、沙特利雅得、加拿大多伦多、俄罗斯索契等12个国外城市的中国驻外记者、环保人士,通过直播节目介绍了所处国家和城市应对环境挑战的独特经验。我国南北极科考队员、珠峰登山队员、“蛟龙号”设计人员连线直播节目,介绍了生活中参与环保的做法和经验,倡导大众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地球环境贡献力量。
特别直播也吸引了听众、网友的参与,大家通过短信、微博、微信就空气、水、绿化、低碳、新能源、生物多样性、太空垃圾与宇宙保护等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积极讨论,同时也表达了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
第一时段
干净的水 干净的空气
北京新闻广播以“干净的水 干净的空气”为主题,分别连线在英国伦敦、德国柏林、美国洛杉矶、沙特利雅得等地的新闻机构记者、环保公益人士,介绍所处国家如何应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挑战。结合在直播间的节目嘉宾的深度分析解读,从“雾都伦敦的空气治理方案”“洛杉矶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事件”“莱茵河多瑙河跨流域治理方案”“沙特阿拉伯风沙治理经验”以及“北京新闻广播多伦治沙历程”等案例回顾工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节目嘉宾: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中国社科院洪源、北京新闻广播记者肖朝阳
雾都伦敦的空气治理
当蒸汽机带来更高的效率的时候,人们什么时候注意到不能忽视水和空气的质量问题了?比如伦敦,这个城市还是不是一个雾都?节目连线身在伦敦的记者。
英国特派记者:今天伦敦的天气非常好,阳光非常灿烂。我来了之后发现,有雾的日子最多就是两天,空气质量非常好。
英国的这一代人或者上一代人对雾都的印象并不深,很少有人抱怨空气质量不好。我的邻居是位70多岁的英国人,他们对上世纪50年代的天气有零星的记忆。他们觉得那时雾特别大,好像大家都说,一定要注意在伦敦城不能烧煤。他们现在环保意识非常强。
专家点评:伦敦的烟雾主要是当时的燃媒带来的影响。燃媒产生一氧化物,在水蒸气的作用下就形成了硫酸;工业上的燃油带来了氮氧化物,结合在一起造成了雾都。后来政府采取措施,把工厂迁离了伦敦;全民参与,大家都减少燃煤的用量。
过去伦敦的烟雾很大,甚至在剧院里看不到演员。当时除了采取能源替代的政策外,还有生产替代的政策。英国作为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用金融手段从其他的国家、全球的体系攫取生产资料,把落后的、能耗高、排放大量废物的生产放到“第三世界”和“第二世界”国家;把最先进的航空电子等耗能少的企业留在本国,专心发展高精尖和金融货币这些业务。其生产的升级也是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洛杉矶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事件
1952年雾都伦敦的空气污染悲剧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一时间,在美国发生的事件不亚于伦敦的光化学事件。美国为全球环境发出了另外一个警告,就是汽车尾气带来的影响。
洪源:人们发明蒸汽机前,对光化学烟雾比较陌生。美国化工厂的大量污染始于西部,排放尾气和石油化石燃烧的过程中,排出了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这些物质浓度到了一定的程度,在阳光和温度的作用下,就形成了臭氧酸等各种各样新的化学物质,等于起了二次反应。我们把淡蓝色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的化合物叫做光化学烟雾。
美国特派记者:淡蓝色的烟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现在在洛杉矶。上世纪70年代,一年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有200多天。今天我所处的环境,看不见蓝色烟雾。大多数天气是阳光灿烂,不经常有雨天和阴天的天气。现在加州有严格的环境标准。汽车尾气排放中的污染物,只有30年前的1%。美国关于PM2.5标准2004年做了一次修订:PM2.5每立方米65微克降到了3微克;现在又做了一次跟踪,PM2.5的浓度从每立方米15微克降到2微克。加州的标准还要高于国家标准。同样在加州,对汽车油料也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连这里的加油泵也有特殊的设置,不能使里面的汽油溢出来。
专家点评:洛杉矶的环境治理,首先是标准的提升,标准提升了,才能推进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空气质量才可以提高。标准、技术、资金共同推进才能解决汽车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
要在大城市提升油品的品质。我们知道很多进口的石油含硫量非常高。我们脱硫的时候要按照国际标准。当然这会提升成本,但为了我们的环境、为了子孙的成长,一定要以社会效益为重,经济效益放到第二位。另外就是把发动机的排放标准真正提升上来。
莱茵河多瑙河跨流域治理方案
历史上因为污染,欧洲著名的莱茵河与多瑙河里的很多物种消失了。莱茵河和多瑙河的特点就是跨流域,治理污染让哪个国家出钱都是难题。问题怎么解决的呢?
德国特派记者:我的印象就是河水清澈明亮,水是活的,这两条河有生命力。当地的年轻人还在水上滑船,游客乘着油轮欣赏美景。有时还可以听到《蓝色多瑙河》的音乐。现在这两条河有非常和谐的生态景观。
这两条河流在过去的几十年上百年里,跟现在描述的美景完全不同。一位70多岁的当地居民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莱茵河成了下水道。当时河水是一片黑色,闻起来很臭。同样的情况在多瑙河也存在。所以他们总是教育后代一定要保护河流。如果不行,他们还会游行抗议。
莱茵河和多瑙河都流经很多国家,过去这两条河流的污染问题之所以无法解决,就是涉及的国家太多了。二战以后,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建立了一个保护莱茵河的联会,签订了公约。1986年,瑞士一家化工厂化学原料流到莱茵河,引发了大灾难。这件事国际影响非常大,这些国家当年5月签订了一个莱茵河的行动纲领。1992年,所有多瑙河流经的国家也签订了一个公约。通过这种治理相互制约,付出很多,但效果很好。
专家点评:在莱茵河和多瑙河的治理上,体现了欧洲的团结。一开始大家没有出钱治理,导致治理初期阶段不顺利。但污染发生后,就会马上失去。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方面大概是1比10的关系,你污染它,最后你会花十倍的钱来治理它。
我十几年前曾在莱茵河、多瑙河徒步,确实美不胜收。现在风光优美、河水清澈的河流,那里的鱼儿不能吃。因为大量的重金属已经渗入土壤,鱼儿吃了这些草,污染一样很严重。即使被治理了,往后50年依然不能吃。现在看来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确实是1比10。
北京新闻广播多伦治沙
面对沙尘暴的天气灾害,人类确实是显得非常渺小,但是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北京风沙的治理,跟内蒙古多伦县风沙的退化有关。
肖朝阳:北京天安门的海拔高度只有50米,多伦海拔在1100米以上,在北京的正北方。没有经历的人很难想象在沙上种草的难度。多伦的沙地上本来是有草的,我们是尽量恢复它的生态原貌。多伦县年降水量是395毫米,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标准是400毫米,因此我们有信心做多伦治沙这件事。经过北京市民的参与和帮助,现在多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被率在百分之八九十。这件事让我们感觉到,只要有决心,我们应对发展过程中的挑战是有办法的。
第二时段
点滴之处构建健康城市
外语广播世界地球日特别节目以“点滴之处构建健康城市”为主题,带领听众走进新加坡、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先后了解了那里成功的环境治理经验。节目还邀请著名科普作家、环保人士郭耕介绍他研究和关注的低碳生活方式,号召每一个人为环保贡献力量。
新加坡的屋顶绿化
在新加坡上大学的一位女生对新加坡的绿化有很多感受,新加坡的屋顶绿化成了她生活的必需元素。她说:“我们的传播室有一个很大的屋顶,周围也摆着一些花草,可以聊天聚会。在花花草草中喝一杯咖啡是非常不错的,因为眼睛可以看到绿色,很养眼。”
新加坡不大,但政府一直努力拓展绿色空间的面积。一位城市绿化方面的负责人表示:“5年来,新加坡绿化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加大了花草的种植。有一些不太可能在办公室里看到的植物都搬到屋顶来种了,很多建筑物上都有一个花园。在滨海区新的金融区有很多标志性的大楼、中式花园,而且还有林海,这就是花园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花园,是新加坡在环保上走的路线。”
在北京,屋顶绿化每年都在推进,现在有了相当的面积。但北京冬天寒冷干燥,所以对植物的选择比较苛刻。相关负责人提出,配合规划部门,在建设设计之初就把绿化考虑进去,并鼓励各区县进行屋顶绿化。
专家点评:新加坡是阳光雨水非常充沛的城市,屋顶绿化确实得天独厚。但北京与新加坡相比也有共同点:一方面人多,一方面城市化发展非常快速。北京的优势是通常天气晴朗,阳光充裕。实际上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梁思成先生就提出过在城墙上做空间花园的设想,但当时没有实现。现在北京作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大城市,一个世界城市,更应该提倡利用这些空中优势。
荷兰的垃圾分类
由于资源紧缺,垃圾回收利用在荷兰得到很好的推广、开展。
荷兰的居民,不论是住普通房屋还是公寓,社区内都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绿色垃圾桶装有机垃圾,黑色和灰色垃圾桶装其它垃圾,蓝色垃圾桶专门回收纸类,人们会自然对垃圾进行分类。目前荷兰6%的垃圾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荷兰政府也在尽力回收一切可再利用的垃圾,包括旧服装等。每周有专人向居民派送可回收的塑料袋。这个塑料袋很大,每家每户可以把废弃的针织品放到塑料袋里扎好,市政府会安排回收车来回收。
在荷兰,很多学校也特别注意垃圾处理的教育。老师会让小朋友了解,垃圾怎样分类。
在荷兰,餐馆的地沟油也可以回收再利用,把其加工并应用于航空公司飞机的燃料。
荷兰是一个非常节约的国家。荷兰人不会轻易丢弃一些还能继续使用的东西,比如手电筒之类。
专家点评:北京人平均每天产生的垃圾有1千克,在每天倒垃圾时,你都应该想一想,值得倒这么多吗?值得倒几次吗?所以应尽量把可用的东西重复用,能回收就回收。将可以回收的废品放在一起,定期送到收购站。从环保的角度说,即便值不了多少钱,但是意识无价,我们要提倡这种行为。
加拿大绿色生活展
加拿大绿色生活展是北美最大的绿色消费展,展区里展示了用绿色科技制造的产品。绿色生活展负责人罗伯特说:“这个展览向人们传递绿色的生活方式,让消费者更加环保,懂得如何省钱。我们把最新的产品统统放到展览中,参观的人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罗伯特举例说,他们有一种绿色自行车,在加拿大骑自行车上班是很常见的。
在这个生活展上,还有一家服装公司展示了他们用旧衣服作为原料制作衣服的过程。这个服装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用旧衣服做原料,生产衣服,已经持续好几年了,我们会继续坚持。”
专家点评:我出去讲课都用自己的杯子,而且不用一次性的杯子。我在外面吃饭的时候,都自带手绢,当别人递餐巾纸给我时,我会说:“对不起,不用餐巾纸。”环保,其实就是从这点滴小事做起。
澳大利亚的光伏发电
过去几年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用电量反而在下降,因为澳大利亚人努力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提高利用率。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地区,一年四季有阳光的天数非常多。大好的阳光与其白白浪费,还不如巧加利用增加一些经济效益,另外对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也有帮助。于是,澳大利亚人用上了光伏发电。“我们利用太阳能发电板供电,每天的电量总是供大于求。”一个墨尔本市民介绍用上光伏发电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在这个阳光充足的国家,人们更加亲近自然。
专家点评:实际上,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设备的生产国,但可惜不是最大的使用国。我们更多的产品应该汇集到国人的生活中,这是我们所期待的。澳大利亚是通过技术或者是通过智慧,与地球和谐相处。我个人认为,我们要想和地球和自然和谐相处,作和谐地球公民,一方面要通过智慧、通过技术来实现,另外一方面是要通过道德和行为的改善,或者是意识的提高来实现。过去我们认为我们是地球的主人,其实错了,我们只是地球上的公民之一,地球上还有很多动物植物、微生物,大家应该和谐相处。和谐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人和人的和谐,一个是人和自然的和谐。有一句话说,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未来。我给太阳能发电起了一个名字叫风光“无线”。“无线”代表着一种可持续,而且发电也不用架电线了,所以叫风光“无线”。
第三时段
触摸极限,聆听地球的声音
北京交通广播以“触摸极限——聆听地球的声音”为主题,通过“聆听珠峰,感受陆地生命”“聆听深海,珍惜海洋资源”“聆听太空,感受洁净呼吸”“聆听南北极,减少碳排放”四个单元,倾听世界的声音,呼吁大家更好地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节目嘉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栓科、评论员徐立凡
聆听珠峰,感受陆地生命
徐立凡:珠峰在我的想象当中,第一,它是地球上少有的一片净土;第二,它是很多人心灵和精神上的净土。假如我有机会去,特别不希望看到有人破坏它的容颜。所以我既是期待去但是又有点担心。
李栓科:我当年第一次登上珠峰激动得要掉泪。当我们在这个地方安营扎寨,接下来一个冰石一个冰石测算的时候,你又感觉到惨烈。自然界给你一个标志物,但这个标志物又是危险的;它既让人站上世界之巅的时候感觉到自豪,但又提醒你,这不是闹着玩的。造物者给了我们人类独一无二的净土,要亲近它、触摸它,更要保护它。
节目特别采访了西藏登山队的队长尼玛次仁。他1999年创立了西藏登山学校,并且多次成功登顶珠峰,也是2008年火炬的传递手。
尼玛次仁:如今,当地的人已经慢慢有了保护珠峰的认识。我们登山队上去以后,垃圾从来都是自己带着,这种清理也改善了环境。现在我们上去,可以看到好多以前没有见过的鸟,可以看到很和谐的状态。很多人也把环保当作很重要的一门课。
专家点评:不管是登多高的山,都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但和大自然亲近,最好不破坏他的容颜。
聆听深海,珍惜海洋资源
主持人:去过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下一站要去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带我们行走的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自主设计,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在广阔海域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徐立凡:海洋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机遇所在。从这个角度说,“蛟龙号”任何的进步其实都不止是一个领域的进步,很可能最终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进步。
李栓科:现在中国经济联系广泛,中国经济外向联系90%是通过海洋实现的。如果没有很好的对海洋的利用和认识,没有这方面的高度重视,跟全球经济联系怎么来实现?从这一方面,普通百姓能做的就是认识它、重视它。海洋就像我们人类的肚子,但是大家千万别以为它什么都能装。我们在每一个地点造成的污染,其实都会影响到海洋。
聆听太空,感受洁净呼吸
庞之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现在有很多国家把视角转向了太空,原因就是太空是一个广泛的资源。比如人造卫星,比如利用高部位置资源,站得高、看得远,不受国界的限制,能够对全球进行全面的观测。这对于环保、资源勘探、工业发展等,尤其是防灾减灾都具有重要作用。现在地震了,卫星能够判断灾害的情况。我们的北斗导航卫星可以导航,还可以保障通信。现在我国也开发出了环境卫星,用卫星进行环保,可以使我们在太空了解到地球环境的变化,然后采取环保措施。
专家点评:中国的航天器到太空遨游、回望中国的土地的时候,不仅仅代表了强大,更重要的是惠及子孙,尤其是对于环境的保护。我们说站得高为什么感觉不一样,就是视角不一样。只有这样,才会采取更科学合理的办法和措施。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聆听南北极,减少碳排放
曾经的两极离我们非常遥远,但现在已经进入到我们的关注的视野。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最后一个被发现、没有土著人生活的大陆。它不仅荒芜,也是一个天然的淡水保护基地。南极一直都是各国科考的重点区域。几周前,我国第29次南极科考任务完成了。
刘小汉(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秘书长):在南极科考测绘任务完成之后,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南极冰下的取样,还有就是探测冰向的工作,这是在南极内陆的工作。南极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天堂,它的圣洁,它的美丽,使很多的朋友都愿意去看一下,分享一下,感受一下,结果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南极这个领域过去是不接待游客的,但这几年,旅游事业发展得很快。现在成立了一个国际南极旅游协会,以便于协调和控制去南极旅游的人数。最重要的是,保证旅游不至于导致损害南极脆弱的也是地球最干净的环境。
主持人:南极夏季冰块消融的速度比原来快10倍。不仅是南极,北极也需要我们关注。北极地区有世界面积最小的北冰洋,这里的气候和环境也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比如它夏季的海冰面积逐渐减少,这也引起了科学界的普通关注。
李栓科:北极生态系统敏感的变化,跟人类一些过度的资源利用以及不当的保护措施有关系。现在来讲,我想唯一能采取的方法,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家门口,从一点一滴做起,因为这是一个整体。
挑战极限肯定不是莽撞的探险,它是有法则的。这个法则是不要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不要伤害环境,这是一个起码的道德,也是一种文明的标志。
第四时段
美丽中国,健美中国人
北京体育广播地球日特别节目以“美丽中国,健美中国人”为主题,节目突出环境和人类的关系、环境和体育的关系,用“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提倡人们走进自然,保护自然,健康身心。节目邀请专门研究体育环境科学方面的专家、在北京公园晨练的市民、挑战极限运动的体育爱好者与听众对话环境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同时节目还把目光瞄准将要承办下届冬奥会的俄罗斯的索契、下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和奥运会举办地巴西,关注当地为承办国际综合赛事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节目嘉宾: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助理姚飞,北京体育大学教师王芳
极限项目为何总在生态谷地举行
王芳:谈到体育与环境,首先想到的是极限类的项目,比如登山、攀岩等。实际上,这样的极限项目从人的发展来说,和环境关系很密切,它强调人和自然的融合。但是我们又看到往往这样的一些项目总是在一些生态比较脆弱的地方举行。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2003年是人类成功攀登珠峰50周年,到2003年为止,有120多人攀登上珠峰顶。但是同一年在日本东京却主办了一场珠峰垃圾展览,在展览上有大量废弃物,包括氧气瓶、罐头盒,这个事情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马拉松选手: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很在意环境。比如在比赛中,你在奔跑时吃一些随身带的食物等,如果把食物的外壳、皮扔掉而被抓到了,扣10分,而且还要扣1小时。像摩洛哥马拉松赛已经进入28届了,主办方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都会考量对环境的影响,要保护环境就不允许有很多人参与。
太极拳属于比较静态的运动,讲究“敬畏自然,天人和一”,特别提到大自然的和谐。去年武术成为2020年奥运会8个新项目之一。
钱枫(杨氏太极拳北京协会会长):太极拳与中国道教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中华民族的辩证理论与武术理解五行八卦,包括人体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中华民族的国宝。中国武术太极拳来源于中国,它属于全世界,要树立一个大武术观,必须真正把中国武术传承到世界。而申奥不是武术走向世界的唯一途径,只要一个项目能够市场化、职业化、全民化,搞得好同样可以发展壮大,创造全球的品牌价值。太极拳是现在世界很多人都认识的,可见中华武术现在已经真正逐步走向了全球。打个比方说,世界有十分之一的人打太极拳,我想它肯定会进奥运的。
奥运筹办,环保先行
姚飞:北京的空气质量应参照什么样的标准?严格来讲,我们降低了很多的污染排放。对于新出现的问题,比如说PM2.5、雾霾,我们要达到公众的需求实际上压力比较大。每一个阶段,关注的不太相同,在奥运期间我们关注的是传统污染物,现在又加入了PM2.5,未来可能要搞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对于这些课题我们还要做很艰巨的工作。
俄罗斯特派记者:2014年冬奥会举办城市索契并不大,但是它的自然环境非常有特点。索契位于欧洲南部,和格鲁吉亚临界。但索契的北部地区平均海拔达到2000米左右,到了冬天山上积雪很厚。这个城市是俄罗斯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举办冬奥会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在环保方面,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更有意思的是,借奥运会的契机,他们在全国推行垃圾分类,可以说整个奥运会对环境保护方面也是非常重视的。
巴西特派记者:里约热内卢在大型活动后给人们留下了脏乱的印象,这些都是巴西需要努力的地方。但巴西政府在绿化和环保上的投入,我还是印象非常深刻的。比如在一个农业城市有大片的绿化,给我们的印象就像是一个大花园。为了保护环境,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每周向比较贫困的市民提供垃圾交换服务。这些市民把垃圾运到交换地点,政府会给居民提供相应的食物,包括常见的蔬菜和水果,而那些垃圾会被送到城市的垃圾工厂分类。我在当地的垃圾工厂发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们在分类垃圾时会遇到特别的东西,就放到他们的垃圾博物馆里面。现在这个博物馆里琳琅满目,也成为市民和学生的参观场所。巴西准备三大体育赛事时,也努力将环保的理念注入其中。2010年,巴西环境部和体育部共同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确保将绿色世界杯和绿色奥运会的宗旨贯彻到每一个项目中。比如去年底公布的巴西世界杯吉祥物,实际上这是一种巴西东北部内部的濒稀物种。
运动员可以用很简单的动作保护地球
专家点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像俄罗斯流浪狗就很特殊。但不管怎么说,环保也好、体育也好,都是为了人的健康,而对任何使人不健康、不和谐的东西都应该杜绝。巴西也非常突出它的特色,就是它很突出体育和环保之间的关联,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体育和环境之间到底能够有什么样的联系和价值?从体育运动来讲,运动明星或奥运明星,他们本身的榜样的示范作用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体育明星、尤其是奥运冠军越来越投身公益事业,这两者结合给我们的环境教育带来非常好的效果。
主持人:各个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都是有特色的。法国的水上项目非常强。欧洲冲浪基金会共计有1万名会员500名志愿者,2012年该基金会就参与了1000多项活动。
欧洲冲浪基金会负责人:我们协会是由冲浪爱好者和热爱大海的人在一起的,我们发现海洋的垃圾太多了,所以这些体育人从20年前自发成立了国际冲浪基金会。最大的挑战来自人本身,未来几年有更多的人生活在海边。还有环保的问题,比如说海洋废弃物。自然环境对冲浪运动员很重要,普通人可以夏天下海,但冲浪运动员长期受环境的污染,所以成为环保的先锋。也许有运动员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可以用很简单的动作保护地球,比如说用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最简单的办法是参加一个环保基金会,或者是环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