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013-04-29 23:37:14杨关群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表象动手意识

杨关群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要从以帮助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要达到这一要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到探索学习的过程中。

1.提供感性材料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而实际教学中往往是感知材料不足,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供感知材料,充分利用课件演示、学生动手制作学具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分析的机会。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硬纸条制作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正是图形的特征、各部分知识的要点,学生在操作中对所研究的对象就有了一定的表象认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等手段对实物进行感知体验,获取对数学概念表象的认识。

2.重视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学习材料,用自己的学习方式验证8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习材料,课上得活跃轻松,学生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组织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对所学知识只是有了表象认知。学习数学知识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还要将表象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这一过程要通过对实践的思考来实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达成共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体验,会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交流。如,教学“加、减法估算”时,教师展示各种商品的价格后,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算,最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形成最优的估算方法。

二、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1.培养自主意识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策略由学生自己决定,探索材料由学生自己选择。如,在教学“认识米,用米量”时,教师出示一把米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对米和米尺,自己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在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这样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定基础。

2.鼓励自主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学生与标准答案不同的想法,而且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自由、主动地发展。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退位减法”时,教师在出示例题“32-16=( )”后,鼓励学生尝试独立计算,然后展示汇报。绝大部分同学是用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只有一个学生说:“32-16,2-6不够减,因为6-2=4,就是说2-6差4,我在算完十位30-10=20后,再减4,还回来,20-4=16,所以32-16=16。”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没有错误的,同样也是反映了退位减法的实质。即使教师认为这种算法思考过程十分麻烦,也不能轻易否定。我们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的就是这种创新精神。

不论学习任何知识,最佳途径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 编 肖 飞)

猜你喜欢
表象动手意识
我也来动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童话世界(2019年17期)2019-07-04 15:15:42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动手演示找错因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透过表象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