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海
晚上,4岁的儿子玩着玩着。突然来了一句:“爸爸你不要凶我嘛,我把牛奶打翻了,知道说c对不起,的。”说着流出了委屈的眼泪。我回想到清晨一幕,我忙前忙后准备早餐,儿子却毛手毛脚打翻了牛奶,当时我就呵斥了一句:“你喝牛奶不要东张西望!”
性格急躁的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缺乏耐心,事后又愧疚不已。这次又是。我知道,做家长的犯了错误如果不改正,在孩子面前就会慢慢失去威信。于是,我鼓足勇气对儿子说:“爸爸没有控制好脾气。说话凶了点儿,不过你以后拿杯子也要当心的。”“我会小心的。”小家伙答应。
我和儿子商量,他做监督员,专门监督我的坏脾气。小家伙也很乐意,还说自己肯定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很“厉害”的。
自从儿子获得监督权后,只要我稍有一点训斥的意思,他就会及时“教育”。有一次,上幼儿园的时间快到了,儿子还在慢腾腾地吃药(当时生病了)。我有点按捺不住。他发现气氛不对,马上说:“爸爸,你不要批评我。这个药有点苦,很难喝。”
“你还是要快点喝,快要迟到了。”我努力把语气平和下来。
“但是你要好好跟我说哦,不要生气。”
“好,我不生气。”我耐着性子回答。
在这种平和的氛围中儿子非常顺利地喝完了药,不像以前我越催他越慢。
还有一次,儿子饭后马上要喝牛奶。我以商量的口气告诉他“现在不是喝牛奶的时间”。但他坚持,我就不再说什么,而是打开电脑忙自己的事。儿子在一旁,把吸管拿在手里搓来搓去。我提醒他“要喝就喝,不要把吸管弄脏了”,他这才放心喝起来。过了一会儿,小家伙认真地对我说:“爸爸,我道歉,下回我不这么着急喝了,你不要生气噢。”
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我内心骤然感动。在他的监督下,我的坏脾气好了很多,这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而小家伙呢,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在要求自己。
教育孩子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父母的缺点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父母如果给孩子一个平等的环境,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也将是父母的老师。父母只有勇于接受孩子的批评,配合他的“教育”,才能树立起知错能改的榜样,使亲子关系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