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陶瓷雕塑的线性美探析

2013-04-29 12:13李国林
美术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线条雕塑线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陶瓷雕塑不断的绽放出其光芒的色彩,最早起始于新石器时代,与西方的陶瓷相比,中国的陶瓷主要是体现了民族的特色。陶瓷雕塑也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实体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可以说是实体与空间相融合的一种艺术美感,这种美感是通过物体的体积在空间上的有效占用达到的一种美的效果。中国的陶瓷注重的是“线”的光辉之美,纯粹的空间占有只是一种呆板的美。中国在对“线”的研究上,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审美观点。

一、“线”的本质属性

线条和色彩不同,色彩描述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体属性,在自然界中色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线条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到他的对应体的,我们视觉上的线条也仅仅是“面”的反应,不同的面积表现出不同的线条特征。

线条是人的创造物,它是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来的,是主观客体的有意识的产物。这就自然而然的突出线条的一个特点:抽象性。线条因此也成为将物体抽象化的一种手段。有的评论家将线条比喻成是人的精神和心理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鲜明的个性。

虽然现实中不存在真正的“线”,其形态均是通过“面”反映出来。但是,在艺术的领域里仍在大量的使用,且具有丰富的含义。陶瓷更具有艺术性,现在雕塑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复杂多变的特色,因为其不同于绘画二维的线。有人将线的定义说成是雕塑外形的一种轮廓,或者是在光的投射下形成的阴影。这种对线条的解释可以说将中国雕塑的线条给掩盖了,这种线条的定义符合西方的观点,要是能够给出精确的定义,“线”的美学特征是根本体现不出来的。我国古代陶瓷雕塑对“线”作出了极为不同的美学解释。

二、中西“线”观念的差异

有位学者在对中国的画进行评论时,提到“线”的美学特征,他认为“线”是对凸凹的显示,对轮廓实体的描述;中国画是通过一定的线条组合,表达出一定的物象风格。从这位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中国对线条的定义与西方的巨大不同:西方的线条是为了突出物的立体感,是为了创造一种幻想存在的,此时的线只是一种服务的身份。而中国的线条是独立的,具有自由的身份。

西方传统的雕塑是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线条的。他们所说的线是一种体与面的结合,为了形成一种错觉,不是一个可触摸的实体。当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时又会形成另一种景象,刚才的画面又会消失不见,它真真正正存在的是一种体和面。西方的雕塑就不用线,观察所看到的线只是物体转折的边缘形成的。中国古代的陶瓷雕塑中,线不仅是视觉上的存在,更是实际可以触摸到的。我国古代的陶瓷雕塑和其他雕塑一样,自然的运用线条来塑造物形,线条的运用又讲究其“神”。

中国的美学通过线的描绘,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情景交融的效果,线的错综复杂的穿插可以达到这一效果。这样刻画出来的雕塑不是孤单的,而是与世界是一个整体,是有生命力的。西方的雕塑着重对空间的应用,通过对雕塑的实体刻画来达到一种立体感,这样置于空间的雕塑是呆板的,不能像中国雕塑那样,以线条的运用给人以遐想的空间感。他们用线的目的是为了服务造型而用。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速写和草稿卓越的表现了画家的天赋”可见,不仅是在雕塑上面,画家也很注重对线条的运用。圆雕对线的运用可以说是不见其痕迹,雕刻家注重立体的描述,线条是对立体轮廓的一个勾画。雕刻家通过富有弹性且有多变的线条,来表现各种情感,这在绘画上是一致的。俗话说雕塑与绘画是不分家的,之所以是不分家的,这和他们对景物描绘的手法以及感情的寄托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绘画就有描绘性,雕塑也具有描绘性,他们都更关注与线条对描绘的作用。

三、中国人的“线”美学

追求形与线之美,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共同特征。线的组合形成物体的形,线是其组成的元素。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经过几千年的传统自然形成的。这一宇宙观在很多美学观点上具有不同程度的运用。提出人在宙中只是一个很小的分子,且是转瞬即逝的。中国人在谈论审美的观点时大都是主张物与身化,主与客是相互交融的。也就是这样的思想主导着中国人对线条的表现要赋予生命力。

线条所表达出来的效果不仅具有抽象性,而且极富表现力。线条是人创造出来的,是人的力量的对象化,但是线条又反过来引起人去观察,激起人们欣赏实物的美感。有学者云:抽象的线条可以表达出生命的形态,写出心情的感悟。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线条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也可以调节人的情感。线是东方艺术的精髓。线性美在东方的艺术上贯穿始终,成为东方艺术的代表特色,也是东方艺术气质的基本元素。在我国古代陶瓷雕塑上,这种美同样的得到体现。

中国的陶瓷雕塑与线条具有很强的美学渊源。在中国传统的美学中,线条是其最高的概括手段。在所有的造型中,“线”的运用几乎是无所不至的。不仅是美学,中国的哲学在谈论美时也强调着线性之美。这种要是因为“线”能将美学中的虚实,疏密和浓淡巧妙地表达出来。不同时期陶瓷雕塑的刻画可以看出线在其中牵动着不小的情思。

在现代,自从中西文化互通之后,其也逐渐地加强了对线的运用,这也说明人类在审美共性上得到了强化。线性之美的运用贯穿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土壤之中,并且在不断的升华和延续。

四、中国陶瓷雕塑中线的表现力

大家对陶瓷雕塑的欣赏很自然地就会提到线条之美,因为线条不仅具有民族特色,也是美的另一种代称。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从原始社会的陶瓷来看,他们对线条的运用可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线”的观念还不是特别的强。但是到了商代,线条的运用就较为普遍了。陶瓷上面有很多图案式的抽象线条。一些可出来的商俑上面刻出来的条文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虽然线条的运用会造成视觉上立体感深度感减弱,但是,其艺术性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

到了战国时代,陶瓷的线性美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了。陶瓷上面的一些图案,线条的描绘比较生动逼真,体现出东方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人们的审美心理。众所周知,秦俑是以写实著称的,但是线条的作用仍然是清晰可见的,在其造型方面,线条的作用功不可没。汉代的陶俑,体型更加婀娜,线条在其身上体现出了思维的特征。

北朝的陶俑继承了汉代陶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一些优点,对东方线性美的表达更是深刻一层。北朝的陶妓其形态栩栩如生,生动形象,这些都是对线条巧妙运用的结果。

到了唐代,中国的陶瓷发展到了高峰。线性技法的成熟运用与“三彩”的结合,体现出唐代富裕的气息,烘托出一种唐盛的气象。线条在东方人优雅气质的塑造上成为了重要的因素,表现出生机与活力的一面。在陶瓷雕塑上,线条为其增添了无限的生命力。

宋瓷雕塑体现出了成熟美的气质,刻线在中国雕塑上表现出了其传统性,同时也构成了宋瓷的一个基本元素,如陶瓷人物的五官对线条的运用巧妙至极;衣纹通过线条的运用更加逼真;动物以及其他陶塑,凡是最具有表现和特征的部分,均是对线条的使用所致,大多是巧妙的对线条的运用来突出其造型。明代到清代,对陶瓷雕塑的线性美仍然继承着。如景德镇的陶瓷,可以看出其线性的特征。

五、结语

我国的陶瓷雕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宝贵遗产。陶瓷雕塑是以中国画作为原型。中国画通过线性的描绘,展现给人们面前一个无线的审美空间。中国陶瓷雕塑线性之美不仅是其一个特点,更是它的一个优势。对线性之美,中国艺术应对其继承且发扬光大。

【李国林,博友陶瓷艺术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线条雕塑线性
渐近线性Klein-Gordon-Maxwell系统正解的存在性
巨型雕塑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我的破烂雕塑
线条之美
写实雕塑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