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文化重叠意味着新的机遇,更换新的血液。但在这推陈出新的时代,本土文化如一叶扁舟在海上艰难行进。创新固然重要,而如何站在经典大师与名族气节之上寻师问道,这更有待思考。
在多元文化观念冲击下如何维系发展本土绘画的纯粹性显得尤为重要。即便像美国那种以开放姿态包容外来文化的态度在中国亦不适用。因为海纳百川就是美国文化的理想。中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发展传统语言,在过往已自成体系,血液流淌生生不息。但近30年科技文化巨变,使传统艺术在一击之下变得毫无招架之力,倘若国内艺术家不加以探索延伸,那尚未到来的开放理念轻轻一触,便可使之支离破碎,然则我们又怎样拾起这摊子陈坛旧罐?再将其延展开来,跳过政治经济干预?发展自身语言?而西方艺术史链接紧密无缝,没有像中国本土这种因政治干预使艺术史断层的现象。本土艺术对绘画主体本质的回归于再创造性,值得我们思考。
回望近现代西方抽象艺术之延伸,不计其数。例如:表现主义、样式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这些表现风格已在各自领域发展纯熟。影响之大,使我们一提到“抽象”二字,脑中便漂浮这样或那样的歪曲变形,与现实无关的图像理解。但回首细分,诸多的抽象形式艺术风格,看似相互关联,却又各自为政。它们根基于不同时期,时下生活的心理状态与当时时局的主观表现,像一条环环相扣的锁链与当时的政局动荡、心理活动精密相嵌。表现主体或不安或彷徨,或笑看风生或讽刺自嘲。都已在自我领域中逐渐风格化。
古人对笔墨形式与意趣表达的追求,从起始点就与西方绘画大相径庭。外来绘画发展历程,无不以摹真写实的手法著称。在构建了虚拟的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追求捕捉画面中心理活动的表现,换言之,生活中的剪影。然则到了本土绘画艺术表现,从始之源就不苟于形似,主观意念情感节操之表现是构建于超越抒发对象的形象特征和客观外貌之上的。所以本土油画的抽象写意之回归也有其必然性。这种超越对物质外象自然地表现,是流淌于中国人血脉中生生不息的精粹。不以外变而转移消逝,但以自我深化与环境影响逐渐升华纯粹。自我心绪的传达与形式美的追求,就已使中国绘画自身带有独特的抽象语言了。
然则到了近代这几十年,世界艺术市场巨变,文化一体化趋势加速,使中国绘画的风格化表达变得孤立无援,本土艺术的形式感不忍割舍,外来新生大军的风格干预,使艺术家们重新审视意趣表现之现代性与民族气节之得失。当以油画主领的西方绘画大军大举进攻国内市场时,新生派艺术家不甘落后,引领中国油画以独特的形式美感与抒发意气相结合。其本身的写意性之抽象表达使绘画风格更加抒情亦耐人寻味。
80年代后,西方绘画冲击中国艺术市场。艺术家们崇洋媚外心理严重。一味地追求西方古典绘画的色调与厚重感。但中国人本民族精神气节的缺失,使我们无力支起“中国油画”四字之重,艺术家们纷纷内省、了然,传统与现代实则相生相惜。写意象征感的绘画是表现中国人独特感受的方式。具象也好,泼墨也罢,不求费尽心思去画出点什么,成就如何之广,而是情不自禁地去表现画面,这种偶然性成就了情景交融的画面。
现代油画艺术无谓技法之高超,重表达方式之独到。西方多种抽象表现绘画有其自身风格追究,或各种错置使艺术穿越生活,模糊边界。或简化,使其社会生活和人性状态与传统的逻辑之网相割裂,抑或相重叠。这种艺术高于生活的绘画表现,不是将客观实在的原有意象孤立剥离,而是将其换以新的环境,将其重新定义本源,使其穿越生活,到达一种思想与状态的平衡理想状。
古以文人画作为楷模的中国画,自傲于聊以自娱,以抒发心中意气为作画根本,从师法自然到心师造化,再到意念情感的人格化表现,都使本土绘画的单纯性从形式简化上升到“形者融灵”的高度,其不苟于形似的特殊审美就已然定义中国绘画艺术的宽泛性了。画家们从客观环境中汲取创作内容抒发他们心中的意象,画作主观色彩浓烈,作品性极强,撩人心绪,以至于观者双目所至之景色,根据自我生活体验不同,而在心中形成自我独特的抒情内向。这种绘画表现手法,使物象之形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主观性极强的表达使艺术手法表现更趋多元化,或者自主性更强。
艺术对于画家是一段段人生成长的心路历程。对于观众是感悟世界升华自我的调试方式。而艺术对于世界,是艺术世界与艺术市场中多元的抉择。
最近,听一位老艺术家说,当年,他们那时都叫艺术世界。而今,却叫艺术市场。听口气,有些许淡然也有几分忧思。即便作为当代后生的我们,也日益察觉到艺术被笼罩在商业——金钱——权势——政治的面纱之下了。当年看到一张画,一样艺术品而冲动的我们,好似惊弓之鸟,飞散了……艺术家们是敏感的。他们所不可碰触,又或不能释怀的地方,不是当代语境下一点点艺术风格的改变,或者一段艺术主流走向的分歧,而是艺术品现实意义内在精神的腐蚀变质。明知周遭世界时过境迁,改变了,却万般无奈不舍放手心中那一片纯洁。在世俗化,权利化的世界,想要安下心来好好的创作,也貌似太不容易了点。
而艺术观众们显然跟我们有一样的愁思。艺术绘画等,对于他们也许不是生命中的主流,却是感知生活,投递希望的一种方式。他们所期待的是艺术品所能凝聚的瞬间。那个反射过去,又投递希望于将来的一刹那,在那里,观者可以放下自身对自我、家庭以及生活的包裹,去享受那片寂静。但显然,国内大众无法完全接受西方那样单纯的抽象表现方法,那种无意义的创作状态的表达多数观众是无法理解的。而对于他们也亦对于我来说,希望的,等待的,是真正能够感动人心的作品,不是官方的,市场化的或价如天书而望尘莫及的艺术。反而期待返璞归真的艺术品。如末世的优雅般呈现于眼前。观众对作品的写意抒情精神的敏感度,作为一个局外人,往往更直接更透彻。这样驱使对艺术纯粹性的期待,也客观推动了一套新兴的艺术标准和表达方式。
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们以个人为思想家的身份,把自我对中国古朴艺术的独特感受,嵌入自我的绘画语境之中。中国油画以油画的特殊材料加上写意自我的表达,引领中国抽象绘画的自主性创造,本土艺术家们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艺术遭遇的不同,其写意绘画的形式也更赋个人色彩,而影响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毕竟人格化的表现,才是中国绘画的根本。这种意念形式,心师造化的风格表现在本土中国如蜘蛛网状蔓延开来。笔者认为这在日益功利化的艺术市场中是可喜的。中国的民族绘画气节不该在西洋化过程中被边缘化。正如不久前有人定义架上绘画已死之论断一样,在古朴精神的继承中与当代观念艺术相融合,正是一种新的意义继承方式,也延续了自古的绘画气节,深化了架上绘画的表现手法。更让新兴大众看到艺术是无边界的,变古象今变相升华是艺术家们能真正把握艺术之功力的归总。我们所关注的不是遥不可及的过去,也不是触及不到的未来,而是真真切切的当下!
本土油画的抽象性精粹,重不在割断与现实的关联性,使之营造出个性的幻觉空间,而重在以之与社会背景,人文自然相平衡的形式去传递思想,开放心态,协调情感,感受心灵。归之根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政治口号和维权工具充斥的时代里,越是适中的抽象写意l生表现,其绘画精髓越发纯粹。
笔者多次观展时,不少中外专业或非专业人士都曾问过我:什么是美?我答道:美就是to be modest。译之:表现适中。适中的心理状态,适中的情感归属,适中的抒情表达等都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观感,这种平衡的形式抒发,自古太极中就有提点,从而揭露人性与自然的和谐一体,血液延续生生不息。中国油画抽象性的表现,得益于古法自然中写意的表达。而这种平衡适中之美,在本土地域上必将继往开来,融各地区不同的民族性特征,发展独到的绘画语言形式美。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之林中,已树起“扬写意,颂心风”的抒情绘画表现形式。
【陈晨,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