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风险点及防范对策

2013-04-29 02:16廖琼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防范风险对策

廖琼

摘 要:近几年,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不断发展,不仅是商业银行谋取利润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为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金筹集效率的主要途径。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风险,票据案件的发生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从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票据贴现的风险点,提出了做好票据贴现风险防范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票据贴现;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2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63-02

中国票据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通过短短30年的时间,银行票据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商业运作中最主要的信用支付工具。一方面,企业通过票据贴现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意愿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将票据贴现业务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力度。随着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票据融资业务超规模增长背后蕴藏着的风险开始逐步显现,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金额也在不断加大,票据风险防范难度增大。如何把握票据贴现业务的风险点并能有效防范,是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的风险点及形成原因

票据贴现业务风险,从广义上说是指商业银行在贴现业务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贴现业务的收益和预期的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蒙受损失或丧失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狭义上来说是指银行在贴现业务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包括政策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

(一)政策性风险。贴现业务的政策性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对票据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或没有严格按政策操作而引起监管部门关注并受到处罚,致使贴现业务受到损失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交易背景不真实或不能确定有真实、贴现后资金走向不符合政策监管要求而形成的。在票据贴现中主要表现为:无交易合同和发票;使用虚假、无效合同和发票;超合同金额或期限签发、贴现商业汇票;重复使用或伪造增值税发票复印件等办理贴现业务。近年来,有些企业借助关联企业,虚构贸易背景,自行签发商业汇票,由关联企业到其他商业银行贴现,贴现资金回流到出票企业,导致融资票据性票据不断增加。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汇票贴现违反了《支付结算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贴现资金按规定不能流入股票、期货和信托市场,如果贴现资金经过银行进入了以上市场,那么银行就难辞其咎。

(二)信用风险。贴现业务的信用风险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时因付款人或委托付款人无法承兑而造成损失的风险。《票据法》规定,票据具有无因性。汇票到期时,无论出票人是否交足备付金,付款人都必须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持票人。商业汇票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产生基于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易活动,通过票据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导致信用票据化。票据行为都依附在不同的信用基础上,代表了特定的信用关系。出票人﹑持票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通过票据的承兑实现了信用的票据化。在背书过程中,被背书人向背书人提供信用,通过票据背书这种形式使得信用票据化。一旦出现付款人或委托付款人无法支付的情况,持票人可以通过票据追索权向前手或所有票据债务人进行追索,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但是票据持票人还是将面临请求付款人、委托付款人付款的情形。因此,票据贴现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承兑行的信用风险。

(三)市场风险。贴现业务的市场风险是持票人向商业银行申请办理票据业务时,由于企业和银行对市场供求情况的预测和市场行情的分析上出现判断失误,而给企业和银行带来因利率变动造成的风险。利率风险会对企业财务成本或银行的资金收益产生影响。一方面,由于贴现利率的上升或下降,会对企业持票人来说造成企业财务成本的增加或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贴现和转贴现利率的变动,会造成商业银行持票人买卖利率倒挂,造成银行业务的利润损失。企业客户在缺少资金时向商业银行进行票据贴现,为融通资金,贴现行再向其他商业银行进行转贴现,贴现行赚取的是票据市场的利差。在市场资金紧张时,转贴现利率上升,甚至高于贴现行买入时的利率。会给贴现行带来利率风险,严重的还将引发流动性风险。

(四)操作风险。贴现业务操作风险是指经办人员、审查人员未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减少应经过的程序、在调查中未尽职调查,造成贴现银行损失的风险。在票据买入环节,由于业务流程、岗位设置和作业体系不完善易导致操作风险产生;在票据保管和托收环节,对票据保存、运输、交接各个环节上制度控制和流程跟踪不严易导致操作风险产生;在票据卖出环节,对资料、资格审查、业务审批和档案管理等不到位易导致操作风险产生。再加上,操作人员业务技能水平不精,对票据业务风险点掌握的不准确,在对交易对手及经办人资格、跟单资料、业务审批环节中产生操作风险。

(五)道德风险。从其诱发动机来看,贴现业务道德风险可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有意识的道德风险主要体现为票据犯罪。道德风险可分为持票人风险和银行内部人员风险。持票人风险是指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人员利用伪造、变造票据、“克隆”票据、“以假换真”调换票据或者伪造、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变造贸易合同,虚假的银行查询查复书,或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有意识地诈骗银行资金。 银行内部人员风险,是由于企业和银行内控制度不严密,银行内部人员作案或银行与企业内外勾结作案而给银行造成资金损失。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内部风险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二、贴现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要始终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工作,针对票据业务票面金额高、融资转手快、批量操作多、风险切换易、关联影响大等特点,严格按照“制度先行,易于操作”的经营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票据贴现业务。

(一)健全组织体系,规范操作流程。为防范票据风险,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全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配备专兼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做好风险的防范、化解和管理工作。此外,为进一步使贴现业务风险最小化,商业银行应从制度上规范业务操作规定,不断的完善贴现业务的相关规章制度,堵塞存在风险隐患的操作漏洞,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健全业务操作和审批流程及各环节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做好市场研判,防范利率风险。在票据市场化运作中,需要特别注意防范利率风险。一是要定期收集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相关报告,及时了解管理层的思路和宏观货币政策变化情况;二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并总结票据市场交易及其变化规律;三是了解关联市场利率波动情况,包括国债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等;四是及时掌握其它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和存、贷款定价策略;五是加强对市场利率走势的研究和分析,及时制定调整适应市场变化的利率政策,有效地防范票据利率风险。

(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确保票据贴现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一是要重视制度建设,结合监管要求和市场变化,定期梳理和完善现有的票据制度,建立分类科学、内容全面的内控制度体系。二是要建立全面资产负债管理和考核机制,实现以风险收益平衡为导向的、以资本金配置效率为主要的约束体系。三要明确票据岗位人员的职责及操作规程,规范和完善业务流程中的重点环节,包括票据交接和保管、资料审查、业务审批、档案管理等,避免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出现。

在内控机制建设方面,应该着重考虑:部门责任分离制度;岗位分离、相互制约;完善的转授权体系;有效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岗位培训与资格认证制度,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建立自控(流程上各个环节的控制)、互控(部门间相互制约机制)、上级监控(不定期业务检查)三位一体的内控检查制度,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案件及损失的发生。

(四)强化票据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树立稳健的票据业务发展观。业务人员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应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始终把风险控制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票据业务人员的风险业务意识教育,让每一个票据业务人员真正认识到票据业务风险之大、危害之严重以及防范之重要。所有票据人员要充分认识票据业务可能潜在的业务风险,做到防范在先,恪尽职守,促进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统一,决不能只顾加快业务发展而忽视对票据风险的防范。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要重视员工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票据审验人员识假、防假的业务技能,以及市场营销人员对票据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锻炼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最大程度地防范道德风险,避免经营风险和政策性风险的发生。

(五)加强票据业务的监管和检查。为加强票据业务规范管理,保证票据业务合规经营,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入手,加强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和审查。票据业务检查要做到全面、细致、有针对性,并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整改建议。检查之前,要有详细的检查方案;检查后,要督促整改。要建立违规行为的处罚制度,加大对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查处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廷海.票据贴现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 西部论丛,2005,(07).

[2] 李恩媛.肖南云.票据贴现市场的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 谭小平.票据贴现业务的主要风险与防范[J].企业家天地,2010,(07).

[4] 陈向群、汪菁.浅谈票据贴现业务的风险特征及防范要点[J].时代金融,2012,(15).

[5]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票据贴现业务风险防控手册[Z].

猜你喜欢
防范风险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SQL注入防护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